施守华
(安徽省广德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广德 242200)
施守华. 安徽省广德县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危害现状调查[J]. 杂草科学,2012,30(1):51-52.
安徽省广德县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危害现状调查
施守华
(安徽省广德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广德 242200)
油菜播后7~10 d即可见草,禾本科杂草出草速度较阔叶草快而整齐,禾本科杂草出土高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阔叶杂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经化除后老鹳草取代稻槎菜上升为主要阔叶类杂草。
油菜田; 杂草; 为害规律;化除技术
广德县地处皖南半山区,常年午季作物种植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50%~60%[1]。2003年前午季作物几乎均为冬油菜,冬小麦极少。2004年后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冬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目前冬油菜面积占午季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5%左右。油菜种植比例虽然下降,随着免耕撒直播机开沟覆土技术的推广,加上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单一使用,导致化除效果越来越差,草害成为阻碍油菜高产、稳产的最主要障碍。自2008年以来开展了油菜田杂草调查。除定点系统调查外,还在2010年和2011年春对全县几个乡镇进行了普查,以了解油菜田杂草优势种群及出草规律。
1.1 系统调查
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油菜田3~5块,每田定2点,每点0.5 m2,在油菜田杂草开始出土后进行系统调查,前期2~3 d调查1次,春节前后因出草较少,5~7 d调查1次,每次调查时用镊子将定点样方内所有杂草全部拔除,分别统计禾草及阔叶草数量,作为该调查时段内的出草量。
1.2 普查方法
普查在油菜花期前后,油菜田杂草为害基本定型时进行。采用草害目测五级调查法[2],参照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杂草五级分级标准,逐田块记载杂草种类和危害级别。以杂草总体危害达3级以上的田块作为群落划分对象田,以2级以上危害的杂草种类作为杂草群落组成种类,以最高危害级别的杂草作为优势种,并作为群落的代表型。
广德县午季油菜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种植,先用灭生性除草剂将稻板老草除尽,撒种、撒肥,后机开沟覆土,一般在覆土后或2 d内喷施封闭性除草剂进行封杀,以降低出草基数。封闭性除草剂以乙草胺及其复配剂为主。一般在11月上中旬油菜4~5片叶时进行茎叶处理。后视除草效果进行补除,除草剂以烯草酮为主。
2.1 杂草出土规律
2.1.1 出草高峰期 油菜田杂草出土快慢与播种后的田间湿度有很大关系,若田间湿度较高,则出草提前。系统调查显示,一般播种后7~10 d即可见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草初见期基本同步,但禾草类出草速度较阔叶草快而整齐,因此高峰期相对较早,同时出草较为集中。禾草类出土高峰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阔叶草出土高峰较禾草类略晚,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较禾草类晚5~7 d。个别气候异常年份,11月下旬还会有一个出草小高峰。近3年系统调查显示,未见年后有出草高峰。
2.1.2 各时段的出草量 一般11月上旬前禾本科杂草出草量占全季出草量的50%~90%。而阔叶草在该时段出草量只占全季的30%~50%。11月底以前禾草类出草量占到全季的90%以上,阔叶草出草量占全季的80%以上,油菜田出草基本结束。12月至次年3月前虽仍零星出草,禾草及阔叶草出草总量不足全季的10%~20%。
2.1.3 杂草的有效存活率 受天气影响和杂草之间的竞争影响,并不是所有出土的杂草都能存活,甚至因为竞争的干扰,部分种子根本无法出草。因此系统调查时由于人工拔除减少了竞争也有利于杂草出土,可能造成样方内的出草率比相邻正常区域出草率高。但以年后相邻区域内杂草密度来对比,则禾草类只有50%~60%能存活,阔叶草只有20%~30%能存活。
2.2 普查结果
2.2.1 年后杂草总体为害程度 一般来讲,绝大部分油菜田均进行过杂草出苗前的土壤封闭及4~5叶期的茎叶化除。但年后调查草害依然严重。普查显示,2010年约74.67%左右的田块危害程度在2级以上。3级以上为38.67%,4级以上为7.33%,5级以上为2.67%,草情指数44.53 。2011年总体危害程度与上年相近,草情指数43.08。但重发田比率较高,2~5级危害程度的田块分别为69.23%、51.01%、15.38%、9.62%。
2.2.2 主害杂草种类 普查显示能明显查见的杂草有17种左右。大部分种类杂草为1级及以下为害级,存在较明显的优势种群。其中禾草类以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为主。2010年调查2级以上危害田分别为36.0%、15.67%、9.33%,3级以上危害田分别为19.0%、3.34%、0。一般3月份前6蘖以上禾草已占40%以上。阔叶草以野老鹳、稻槎菜、猪殃殃为主,2010年2级以上危害田块分别为31.67%、12.68%、11.94%,3级以上危害田块分别为8.5%、5.54%、1.33%。2011年只针对总体危害程度进行调查,未对各类杂草进行分级。
2.2.3 总体除草效果 年后杂草普查显示,近几年随着烯草酮的推广,对禾草类杂草防效有一定提高,禾草类杂草防效较好的田块一般能达到80%以上。但对阔叶草防效仍不太理想,两年调查防效较好的田块比例一直在55%%左右,部分区域甚至连较好防除的猪殃殃也有较重危害。两年杂草总体防效调查,一般约50%田块能达到较好防除效果。说明阔叶草仍是油菜田较难除的杂草。
3.1 进一步开展调查,明确主要危害的杂草种类,尤其是阔叶草的出草规律
须开展当前优势种杂草的出苗、发展规律甚至危害等方面的调查。当前老鹳草虽未造成严重危害,但有可能一直作为顽固杂草而长期存在。因此须引进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尤其是茎叶除草剂进行针对性试验。
3.2 利用现有技术,实行封闭、茎叶除草两步走
3.2.1 封闭除草 在油菜播后覆土的同时(最迟不超过播后2 d)进行土壤封杀,这是控制杂草密度的关键一步。可采用乙草胺或乙草胺的复配剂进行封闭,但农户普遍存在用水量偏少的习惯,这对封杀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2.2 茎叶处理 近几年烯草酮类、草除灵类除草剂仍是防除油菜田杂草的当家品种。茎叶化除时间可根据油菜苗情及草情酌情掌握。根据调查显示,防除时间最好适当推迟,可选在11月中旬后杂草大部出土后进行。化除时宜选气温较高的晴天进行,以利于杂草对药液的吸收。由于年后杂草较大,补除效果差。
[1]韦永保,化除10年稻茬油菜田草害演变趋势及控制对策[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19(4):26-27.
[2]韦永保,广德县稻茬麦田杂草危害现状及化学防除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26-28.
S451
A
1003-935X(2012)01-0051-02
2011-12-12
施守华(197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E-mail:gdxzb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