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兰
河南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南阳 473083
本组患者36例均经精神科专家详细询问病史,特殊检查确诊为疑病症,男17例,女19例;年龄35~43岁;农村20例,城市16例;经药物和心理治疗,除2例有所好转,其余均痊愈出院。
2.1 疑病的心理障碍 有两种表现,一为疑病感觉,感觉身体某部位或对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或过分的关注[1]。患者的描述含糊不清,而且部位不定,全身上下都有感觉不适的地方。另一种为疑病观念,系一类超价观念,带强烈的情感色彩[1]。患者在叙述病情的时候非常形象逼真,而且生活具体,认为患有某种疾病,但自己也不确信,实际上并不存在。到处寻访名医,要求做各种检查,并寻求同情,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与保证也不足以消除其疑病的信念,仍认为检查可能有误,于是患者担心忧虑、惶惶不安、焦虑、苦恼。
2.2 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特点 约2/3患者常感觉头部、下腰部或右髂窝,乃至全身各个部位,而且疼痛描述不清,但查无证据,于是四处求医,辗转于全国各大小医院,乃至各个科室,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
2.3 躯体症状 表现多样而广泛,涉及身体许多不同区域,犹如感觉口腔内特殊味道,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疼心悸,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更有甚者怀疑自己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
3.1 生理方面的护理干预 护士要态度和蔼,面带笑容,善意接受患者,多给予理解、帮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倾听病人叙述时,多做解释,患者可能反复纠缠自己的躯体症状,且深感自己身体确实存在器质性问题,护士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必要的合理解释。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对于感觉到躯体不适而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给予协助,使他们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多向患者做健康教育和文体宣教,增强患者的专业知识,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分散其注意力。合理使用药物,并随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解决患者的睡眠困难,增强其舒适度,并指导患者一些自我放松的技巧。
3.2 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是护理本病的根本,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2]。护士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全科知识和专科知识,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指导,以真诚理解的态度接触患者,当患者诉说躯体不适时,不要轻易否定患者症状的存在,要耐心倾听,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被护理人员所理解和接受,并能得到心理的安慰。用足够的时间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了解患者对治疗、护理、医生、护士的态度,这样才能对疾病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且帮助患者认识自己,引导患者将注意力转向外界,指导患者参见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使患者从病人角色脱离出来,逐渐摆脱疾病的牢笼,融入社会。
3.3 社会支持方面的护理干预 向家庭、社会讲解疑病症的相关知识,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使患者减轻寂寞感。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参加团体活动,使患者在团体活动中忘却烦恼,得到快乐。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了解疾病的知识,以免患者和家属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同时还应指导家属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治疗及护理工作,因为家庭是患者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可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造成或加重患者压力的根源[3],协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家庭困难,并对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最后通过护理评价达到护理目的。
疑病症的起病与人格缺陷和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既有躯体因素,如身体素质较差、体弱以及处在各种躯体疾病后的衰弱状态,患者敏感、多疑,自认为身体各个部位都不舒服,寻求医治,还有社会文化因素,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稳定性。更有部分患者,由于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多疑,所以,医生在接诊这些患者时,一定要注意其言语、态度和行为。自我素质因素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患者敏感、多疑、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追求完美,自我中心强烈,易紧张、烦恼,对于这些患者护士必须态度和蔼,多做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病人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社会、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鼓励患者寻找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同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转移患者对自身躯体问题的关注。所以,对于疑病症的护理干预,既要生理方面的护理干预,还要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更需要社会、家庭支持方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尽早脱离疾病,回归社会。
[1]申文武,李小麟 .精神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48.
[2]马亚平 .抑郁症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89-90.
[3]武跃明 .精神科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