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

2012-01-24 04:03孙永欣孙瑞廷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6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监督制度

孙永欣 郭 军 常 泓 孙瑞廷

1.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吉林长春 130061;2.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 130061

2009年初,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条例》[1]。作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需求与完善更是呼之欲出。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提高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医疗机构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医疗市场秩序及社会公众利益,应该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审计。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落实和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实施时间表的确定,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已刻不容缓。

1 研究目的与产出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保证,是医疗机构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有效而制定的措施及程序。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医疗机构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约机制。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能促进医疗机构执业人员遵循国家法律,能促进维护资产的安全,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回归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极大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以标准建设为推动、以医疗机构为实施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补充开展工作[2]。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法人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金、药品及库存、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债权债务、财务电子信息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框架内容:内部环境类,由组织框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单位文化组成。控制活动类,由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组成。控制手段,由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组成。

2.2 研究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医疗机构,应该依据国家《内控规定》,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强调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制度的落实主体。

2.2.1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各项管理制度 它围绕医疗机构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强调从制度及建设入手,堵塞管理漏洞,力求实现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应建立业务的常规性授权和办理例外业务的特别授权体系。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医院应当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不得以个人名义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如建立、健全物资采购授权批准制度:对重要项目采购决策,需集体研究决定;对大型的医疗设备购置、竞标要实地考察后,才能签订合同并购置;对卫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购需求,由采购人员统一招标。

2.2.2 明确实行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 重点强调财务管理工作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重点经济要事不得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办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不相容职务是指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监督、制约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档案、收入、债务登记等;审批人员不得记账等。同时对重要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加强监督,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2.2.3 加强关键环节内部控制 因全国各地激励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水平及经济规模差异很大,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明确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重点把握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笔者认为监督在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完善的监督就没有科学的管理,因此必须建立内部监督组织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可对医院进行日常性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包括日常检查监督、专项检查监督和责任落实的监督,可以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强化内部控制,能够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趋于完善[3]。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才能真正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 系统开展学习和培训,加强组织指导,建立专职部门梳理医疗机构各项业务流程,加强对关键部位如财务、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的控制。升级、完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的配套措施。制定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工作绩效考评,查找内部控制缺陷,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报告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表现评价报告。

3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特点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科学界定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定义;重新定位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系;谨慎选择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原则;借鉴发展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要素;优化了内部环境的内容;引入了风险承受度概念;将控制活动定义为控制措施;将反舞弊机制调整在信息与沟通之中;开创性地建立了内部控制实施的创新。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既细化了基本规范的各项要求,又构建了完备的指引体系。

4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新法规、新制度、新知识、新技能等方面的挑战。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台、完善与应用日益迫切。它具备预防功能,通过制度、环节控制,对违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预警作用,保证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安全,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它具备揭示功能,通过制度控制及财务审计,反映出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管理漏洞,通过客观地评价相关经济活动和事项,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经济犯罪,促进政策得到落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医疗机构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实现自身发展;一些医疗机构的收费人员、财务人员甚至个别领导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空子,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犯罪,如擅自动用单位巨款资金对外投资,利用药品物资采购以及工程项目招标等业务损公肥私、收受回扣等。解析原因,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不力、管理和控制制度弱化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建立经济活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4]。

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特点,制定了行业性的规定,它是解决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地维护资产的安全。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应当为医疗机构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医疗体制的重重弊端已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应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应用好,才能进一步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回归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极大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5-6]。

综上所述,建立和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活动,是医疗机构内部企业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坚持执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合理科学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高效地向目标前进,才能保证医院各个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顺利完成。

[1]郑薇.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3-5.

[2]陈志伟.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6-40.

[3]徐清.医院评审给科室管理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52,154.

[4]侯克兴.2011年吉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5.

[5] 顾昕.医保付费改革的制度障碍[J].中国医疗保险,2010,22(6):29-33.

[6]吴金艳,邓伟生,谢敬东.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推行中存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16-117.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监督制度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某些单位的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