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心血管内科 湖南永州 425006)
本文介绍我院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循证护理概念,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在49~71岁之间,平均(62.5±4.7)岁,桡动脉穿刺路径35例,股动脉路径1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在50~69岁之间,平均(63.3±5.2)岁,桡动脉路径33例,股动脉路径1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归纳制定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循证方法:PCI是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可引起患者出现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可合并多种并发症。本偱证的目的是减少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查询相关文献、数据库寻找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文献[2],对资料实用性进行分析,讲所得的知识与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
1.2.1 穿刺出血点 循证:PCI术中应用抗凝剂肝素,肝素作用迅速,用药数分钟后凝固酶时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可持续2~6h,在术后6h凝血系统才恢复正常,因此患者在术后6h可适当变为卧位,对出血无明显影响。血管鞘是PCI术中常用装置,是血管内操作的入口,血管鞘规格越大,术后越易出血。
护理措施:患者术中应用规格较小的血管鞘(5F、6F),患者术后拔出血管鞘后给予沙袋压迫4~6h,术后6h体位可左右旋转,小腿自由伸屈,患者不习惯平卧位排尿[3],可以用手压迫穿刺点变换体位或下床排尿,同时注意观察敷料干燥情况,是否有伤口出血。
1.2.2 迷走神经反射 循证:有临床资料报道,PCI术后迷走神经反射主要由疼痛刺激引起,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差,在进行血管穿刺时,因局麻不佳或穿刺技术掌握不好、拔出动脉鞘管方法不正确,均可导致疼痛增加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其机制为疼痛刺激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运动中枢的神经冲动发放增加[4],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加,交感神经活动性减弱,交感神经抑制突然心动过缓及低血压。
护理措施:拔管适当使用利多卡因麻醉,拔管动作要轻柔,拔出鞘管后压迫过程中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压迫15~20min后观察局部无出血后绷带包扎,拔管、压迫止血过程及拔管后3h内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及面色、血压,同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有效静脉通道,加快生理盐水输注速度,达到500mL/h,穿刺、压迫力度适当。
1.2.3 尿潴留 循证:有资料报道PCI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因紧张、长时间平卧、肢体制动有相关性。
护理措施:患者术前平卧位、一侧肢体制动的情况下进行排尿训练是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有效手段,对女性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抬高床头支架90°,一人按压穿刺部位,协助坐位排尿,男性患者可向健侧卧位排尿,术后护理患者多饮水,减少肾脏损害,并听水声、热敷下腹部并结合穴位按摩。
(1)迷走神经反射:伤口局部加压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低血压、心率慢、恶心、呕吐等;(2):尿潴留:患者主诉有尿意,经诱导无法自行排尿,检查膀胱呈高度充盈、膨胀。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循证护理又被称为实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中将科研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获得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对促进护理科研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循证护理概念,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 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35(3):82.
[2] 包艳,张丽群,麦超.循证护理在冠脉介入治疗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报,2009(9):1.
[3] 王萍.冯恭新术前排尿训练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38(7):536~537.
[4] 李文清,麻冰清,朱玉芬.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防治及护理[J].郑州大学学报,2009,9(5):716.
[5] 潘运霞,文芝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腹胀不适饷相关因素探讨[J].当代护士,2009,4(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