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伟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诊之一,属中医学血证(吐血、便血)范畴。笔者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并与单予西医治疗者50例对比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0~84岁,平均46岁;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4例,出血性胃炎8例,胃癌4例;轻度出血16例,中度24例,重度10例。西医对照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22~80岁,平均47.2岁;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3例,出血性胃炎10例,胃癌3例;轻度出血18例,中度24例,重度10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予自拟中药基本方:大黄、白芨、当归、丹皮各10 g,参三七粉3~5 g(分吞),黄连1.5 g。随症加减,1剂/d,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同时予西药甲氰咪呱0.4 g加入5%GNS 500 ml静脉滴注;止血芳酸0.6 g、止血敏2 g加入5%GNS 500 ml静脉滴注,1次/d。西医组对照予上述西药治疗,失血严重者输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4例,全部有效;西医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0%。两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颇多,病机复杂,有饮食不节、内伤胃络者,有火盛迫血妄行者,有气滞血凝、经脉瘀阻、血行失常者,有劳倦伤脾、脾虚不摄血、血溢脉外者等,而火盛气逆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机,瘀阻脉络是出血的病理环节。故治以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补气摄血,祛瘀止血。本方中大黄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外,又有活血化瘀泻下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黄不但能使血凝时间缩短,还可促进血小板增加,故可达到止血作用;白及能使末梢血管的白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并可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故有良好的局部止血效果,其含之白及胶质还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和愈合功能;黄连清热解毒,并能协助丹皮凉血;当归有活血之功效,并协同大黄达到止血不留瘀的目的;三七具有止血去瘀、消肿、活血、镇痛之功效,从而加强本方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临床实践证明本中药方剂随证加减且配合西药止血作用快,效果佳,上腹部胀痛消失及全身状况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