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柏林
(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安阳 455133)
永通铸管公司D N 100-1000铸管生产线于2001年12月投产,D N 100-400mm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流槽驱动设备采用流槽托架,原设计为双摇杆机构,安装在机身的插口端,使用后发现流槽驱动与浇注机横移运行同步性差,D N 100-150流槽经常被撇弯或撇断;流槽位置定位不准确,导致铸管出现重皮、环裂、断管、漏水管;严重制约铸管质量的提高。
由于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流槽驱动设计安装位置不合理,离心浇铸结束后流槽内和铸型内有部分残铁流到流槽驱动的摇杆机构上,导致流槽驱动摇杆机构变形,转动不灵活,流槽托架高低调整不方便,流槽驱动摇杆机构设备故障多、维护量大,严重制约着离心机产量的提高。流槽驱动改造前双摇杆机构结构如图1所示。
原设计流槽驱动设备采用流槽托架,为双摇杆机构,流槽驱动与浇注机横移靠油缸移动,流槽横移靠油缸推动摇杆绕支点带动流槽移动,浇注机横移靠油缸推拉做直线移动,由于两设备运行方式不一样,易导致运行同步性差,DN100-150流槽经常被撇弯或撇断,为此造成的故障停机检修每天都要进行,且维护工作量大、维修成本高,严重制约生产的稳定顺行。
1)对生产的影响
流槽驱动合理设计是保证离心机成功运行的关键,应根据离心机的生产工艺,合理布置设计流槽驱动安装位置和结构。从离心机生产工艺上我们知道流槽驱动安装在离心机主机筒插口端下方,离心浇铸每根管结束后流槽内和铸型内有部分残铁要流到流槽驱动的摇杆机构上,生产D N 100管每班要有200多支管的残铁流到摇杆机构,因摇杆长期被铁水冲刷,导致摇杆机构变形,转动不灵活,及飞溅铁液的粘在流槽托架上造成流槽托架高低调整不方便,流槽驱动摇杆机构设备故障多、维护量大,加剧了流槽驱动与浇注机横移运行不同步性。
2)对铸管质量的影响
流槽驱动作用主要是生产DN100-150铸管,调整好流槽在管模中的位置,使流槽准确定位,让流槽从铸型插口延轴向方向进入管模内,铸型在离心机主机筒内高速旋转,流槽(金属悬臂件长6.5 m)与铸型不磨擦、碰撞,流槽过铁时不产生颤动,浇注的铁液通过流槽平稳的流到管模承口,主机筒下行铁液逐步流入管模插口端完成浇注。
由于流槽驱动摇杆长期被铁水冲刷,导致摇杆机构变形,使用过程中流槽位置降低,流槽底部与管模底部和侧部的距离达不到工艺要求,在浇铸时流槽底部与铸型发生磨擦,铁液在铸型内出超过前流、分布不均、飞溅,导致铸管出现重皮、环裂、断管、漏水管,造成铸管废品率增多,铸管成本增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原离心机流槽驱动装置结构的分析、研究、论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于2010年3月对离心机流槽驱动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2所示,将流槽驱动装置托架改为吊架,该流槽驱动安装在离心机主机筒插口端的上方,主要由流槽吊架、小车体、行走车轮、油缸、行走轨道架、托轮8部分组成,行走轨道架固定在机身插口端正上方,油缸一端固定在行走轨道架,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体上;小车体由行走车轮,车架、悬吊臂组成,吊架安装在悬吊臂上。让流槽驱动油缸伸缩推拉小车体行走,与浇铸机车体油缸都作直线横移;液压缸的行程与浇注机横移行程相同,安装位置端点与浇注横移油缸端点对齐且油缸平行,两液压缸通过P L C、限位控制,同时动作;改造后,流槽横移流槽能准确定位;流槽吊架装置和浇注机横移小车同步运行性好,减少了故障率的发生,提高了生产节奏,有效防止铸管重皮、环裂、断管、漏水管缺陷的产生。
图1 改造前流槽驱动的结构意示图
图2 改造后流槽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流槽驱动改造后离心机运行稳定,改造前后部分生产数据见表1.
1)改造后流槽驱动故障大幅减少,设备作业率有了大幅提高,流槽驱动设备使用周期大大延长,大修周期延长了21个月。
2)流槽驱动改造前后比较,维修费及流槽撇弯或撇断次数大幅降低。
3)插口残铁清理方便,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表1 流槽驱动改造前后的部分生产数据
流槽驱动改造后D N 100-150铸管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改造前后质量对比见表2.
表2 流槽驱动改造前后的质量对比(件数分数,%)
流槽驱动改造后离心机运行稳定,故障停机时间大幅度降低,流槽撇弯或撇断次数减少;D N 100-150铸管产质量显著提高,重皮、环裂、断管、漏水管比率下降;设备作业率得到提高,流槽驱动大修周期由3个月延长为2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大量维修费用,为公司降本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1]范英俊.离心球墨铸管工艺与装备[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王振宇.球墨铸铁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3]姜志超.球墨铸铁铸造新工艺新技术与产品质量缺陷控制使用手册[M].北京:北方工业出版社,2006.
[4]华大年.机械原理[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6]赵海顺,张海兵,张茂红,等.离心铸管成型率的分析试验及设备结构改进[J].铸造设备研究,2008(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