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外科门诊换药主要是对门诊患者伤口进行处置和更换敷料,其目的在于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清除伤口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以保持患者伤口引流通畅和创面清洁,控制局部感染,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换药的300例患者中,男198例,女102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新鲜伤口145例,非感染伤口104例,感染性伤口51例。针对不同伤口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
2.1 不同伤口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2.1.1 无菌手术缝合后的伤口处置 一般在术后第2天进行第1次换药。揭开敷料检查伤口时,可见伤口干燥,轻微红肿和压痛,无渗出。如发现酒精纱布由于渗液、血而与皮肤粘连,不要粗暴地揭去,而要用生理盐水棉球逐步浸湿后,使纱布与皮肤分离,再揭去敷料。另外,伤口消毒由中心部开始,一般达伤口外3~5 cm即可,然后以酒精纱布(1~2层)和无菌纱布(2~3层)覆盖即可,2~3 d后再换药1次,等待拆线。如放有橡皮条引流,适当增加敷料。
2.1.2 伤口清洁和肉芽组织健康的伤口处置 此类伤口不需换药太勤,一般3 d换药1次。换药的目的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以防引起伤口化脓。一般采取百多邦软膏覆盖即可。
2.1.3 伤口分泌物多和肉芽组织水肿的感染伤口的处置此类伤口一般要隔日换药1次,严重者要换药1次/d。换药的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百多邦软膏,尽快控制感染,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
2.1.4 分泌物多和肉芽不水肿的伤口处置 此类伤口一般要隔日换药1次。换药的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减轻分泌物,保护健康肉芽组织生长。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湿敷。如果外口小者,可先用双氧水冲洗。
2.1.5 小面积烧伤伤口的处置 无水疱患者先用75%的酒精持续湿敷30~60 min。等待患者烧灼样疼痛减轻或消失后,用75%酒精湿敷并包扎,也可暴露。
2.1.6 其他感染伤口处置 如擦伤后的创面感染,应仔细清洗,给予双氧水冲洗伤口、清除脓液及浅层坏死组织,并盖以无菌凡士林纱布,于再次换药时小心揭下,脸部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另外甲沟炎行拔甲术后应隔日换药,注意止血,及时更换敷料,创面出现分泌物时应及时清除,观察指、趾末端循环是否良好,甲床是否平整,盖以凡士林纱布,外用抗生素,外层为干燥无菌纱布包裹,隔2~3 d换药,2周后无需再用凡士林纱布,可让其自行生长指甲,换药期间嘱患者勿穿过紧鞋子,注意局部清洁、干燥。
2.1.7 特殊伤口的处置 狗、猫、鼠类咬伤,此类患者的伤口需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碘酒外涂并暴露。
2.1.8 缝线拆线伤口的处置 拆线时间要根据伤口所在部位局部血液供应而定,头颈面部一般为5 d拆线,下腹部及会阴部一般为5~7 d,胸部背部臀部一般为7~10 d,四肢一般为10~14 d[1]。对于婴儿、老人或者伤口深长、关节处伤口、减张缝线、严重贫血患者、消瘦患者、轻度恶液质患者、咳嗽没有控制的胸腹切口患者,要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或者适当采取间断拆线方法,待伤口基本愈合后,采取拆线处置。
2.2 敷料更换方法 在更换敷料时,伤口外的绷带及外层敷料应用手取下,内层敷料和引流条应用镊子取下。敷料与伤口粘连,不要强行撕下,应先用生理盐水将粘连敷料浸湿使之松动便于取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引起创面出血及患者疼痛。接触无菌敷料的镊子与接触伤口的镊子要分开,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无菌伤口创面消毒,应从里向外扩大消毒;感染伤口创面消毒,要从外向里消毒,其流水线范围距伤口处至少应10 cm。根据不同伤口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无菌镊子和有菌镊子防止敷料等敷料物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正确消毒创面和有效消除伤口内的炎性分泌物,促进伤口愈合。另外,在同一患者多处伤口更换敷料时,原则上先更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严重感染伤口。
在更换敷料时,应该去除伤口内脓液、异物和坏死组织,动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每次换药完毕,用具放回指定位置,认真清洗双手后,再给另一位患者更换敷料。
作为外科门诊换药室护士,除了要严格执行临床护理操作和无菌操作之外,还要对患者一视同仁,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求认真解答、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对患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最大限度地在更换敷料时,减少患者的痛苦,通过自己的更换敷料,使患者的伤口或者创面早日愈合。
[1]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