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斯日古楞 松 林
(1.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蒙医药学属东方医学体系中的蒙古族传统医药学,有着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可再细分为蒙医学和蒙药学。目前蒙医归类于民族医学(蒙医)学科,有了博士、硕士、本科、高职等较全教学层次,蒙药学也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硕士生的招生归类于中药学一级学科门下。人类历史踏入21世纪,以还原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世界生命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以整体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蒙古族传统医药学带来了促进和挑战双向作用的今天,蒙药学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学科去向何处?分析当今蒙药学趋向应从其现状探讨分析,现将本人对蒙药学现状与问题的不成熟见解供大家讨论。
当今蒙药学现状中存在的突出实际问题是由它“先天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引起的。
1.1 理论体系抽象、宏观。蒙药学的发展主要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古代朴素的整体论为研究方法,理论体系雏形过程中在很多方面受当时(最晚约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原始观点影响。蒙药理论的大部分内容为从认知自然界规律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所以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了现代政治、经济和具体、微观的物理、化学的当代大学生学习或接收蒙药学就有很大困难。而且蒙药材或蒙成药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定性,这与当今医药市场、医政管理部门所规定的各种标准尤其诸多矛盾。
1.2 严重受到蒙古族游牧经济和征战历程的影响。蒙古族固有的经济特点是游动的,没有比较固定的生活场所,更不可能有深造发展蒙药学的“教室或实验室”。游牧经济虽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了贡献,但是发展自然科学方面是不利的。加之关系到蒙古族兴衰的长达几百年的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乱动荡,对蒙古族自然科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蒙古族参与的大规模战争虽然对我国骨伤科、急救科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其他医药学科方面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因历史原因,蒙古族文献、文化遗产曾被烧毁摧残,这对本来遗留甚少的遗产来说是雪上加霜。
1.3 教学传承较保守。蒙药的配伍规律严谨、用药量神秘、加工炮制方法独特。古时候的传统医药学教学主要采取寺庙满巴扎仓教育或家族口传形式,而且很多蒙医药学核心知识不能传教给家族以外成员。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约束了蒙医药学发展。到17世纪末为止,蒙医药学原创文献都以藏文书写、交流,当时掌握藏文的人数占蒙古族人群的极少比例,这也是蒙医药学教学传承不利的一面。
1.4 蒙古族的语言文字普及和应用较晚。蒙古民族语言文字的普及应用是很艰难而较滞后,13世纪末才有了自己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文学史上叫中期蒙古语),而且普及的并不迅速。蒙古语言文字不仅是蒙古族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蒙古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载体。较晚形成普及的语言文字自然会影响到包括蒙药学在内的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普及推广。因语系不同,术语难以规范化标准化,在蒙语与汉语、蒙语与英语、蒙语与日语互相之间翻译时带来了很多不便。
2.1 蒙医临床和蒙药发展不协调,临床研究和蒙药研究脱节。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1958年开始有了蒙医专业,2006年有了教育部注册的蒙药专业。解放后,在各级政府和蒙医药学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培养出几千名蒙医药学专业高级人才。其中从事蒙医临床的专业人员占绝大比例,专门从事蒙药学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极少,显露出蒙医临床和蒙药研究不平衡弊端。
此外,还存在临床研究和蒙药研究脱节问题,搞临床的不太关心蒙药研究情况,搞蒙药研究的没有临床经验,出现各顾各的,相对独立的尴尬局面。
2.2 现代药学某些研究思路对蒙药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鸦片战争后现代医药学(西医药学)大量传入中国,但是近20年来,现代医药学研究思路、方法占据了我国药学专业的主导地位,出现了很多模仿现代医药学的研究方法、药监条例等等。西医药学到17世纪时,受到机械论观点的影响,有了质的变化和发展,一贯注重微观、局部、微生物、合成(人造)。受到西药学研究思路影响后发展蒙药就很容易违背她固有的宏观、整体、哲学指导和天然等特色及规律。所以用西药研究方法研究出来的“新蒙药”已经失去了蒙药的色彩,既不是蒙药又不是西药,已成为戴着蒙药帽子的西药。
2.3 蒙医药专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蒙药学发展缓慢,从事蒙药学现代研究人员少,加之学科交叉的迅速开展,中药专业、西药专业研究人员也积极开展了蒙药研究。但是中药专业、西药专业研究人员的蒙药学基础理论不扎实,将研究出的结果与蒙药学传统理论相结合方面不尽理想。随着研发“新药”的热潮研究出了几种新蒙药,但是对蒙药新产品保护不够理想,丢失了“初露锋芒”的产品。如“葛根钦片”、“冠心疏通胶囊”等新蒙药在区内的产业链基本断链,“更新换代”后变成了别的药品。
2.4 蒙药材质量下降。蒙药犹如是医生与疾病作斗争的利器,蒙药材质量是蒙医临床疗效的保证。世界人口的剧增,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对蒙药来源带来了很多问题。诸如野生药材资源短缺、代用品剧增、种植药材中有效成分减低、药材中残留农药成分等等,影响了蒙药的疗效,影响了蒙医药的名誉。
此外,中药行业有些标准与蒙医药在某些方面是有矛盾的,建国以来的7个版本的《中国药典》记载的蒙药材品种还不够10个品种,这一数据也许能反映出蒙药现状的部分内容。
目前,蒙药学正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天时——国家、自治区正在大力扶持和倾斜传统医药学的发展,蒙药到了不得不大力发展的警戒线。地利——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最有可能形成蒙药产业化大规模发展的地区;区内,目前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合法的蒙药材销售供应店或门市部。人和——区内蒙药人士积极呼吁发展蒙药,有识之士瞄准蒙药产业,正在形成实体运作。
综上所述,如果蒙药学将利用好大环境带来的机遇,注重发挥自身特色,将挑战化作发展的动力,建设好创新团队,搭建好研究平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坚决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推出品牌产品则发展前景无限光明,否则也有可能逃脱不了在低水平重复中自生自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