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琴
河南鄢陵县中医院内科 鄢陵 461200
糖尿病中医属“消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并发症较多,因此成为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的第3号杀手。因此,在积极配合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适宜的护理。
历代医家对消渴的发病均十分注重精神因素。《临床指南医案二消》中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大病。”《医宗己任篇消症》:“消之为病,源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患病之后因病程长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悲观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做好情志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一方面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谈心了解其心理状况,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解释情志与疾病康复关系。告之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增强治疗信心。从而保持其最佳心理状态,以配合医疗护理需要。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瞩不要在患者面前流泪伤心,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18~20℃,湿度50%~60%。尽量避免紧张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
饮食护理是中医的特色,也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问题。《素问·奇病论》指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根据“食药同源”和“食药同治”逻辑关系,其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糖忌肥甘厚味和醇酒炙烤、辛辣刺激之品。应做到:(1)首先向患者解释控制饮食与疾病康复的重要关系,必须按医嘱认真执行。(2)饮食应合理控制。如饥饿难忍时多食豆制品、生花生米、煮菜等充饥。鼓励患者多吃猪胰、山药、黄瓜、苦瓜、洋葱、菠菜等。口渴可用鲜芦根和天花粉、麦冬等煎水代饮。有皮肤瘙痒、疮疡时,则忌食鱼、虾、蟹、牛肉、公鸡肉等发性食物。(3)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总热量控制750~1000 cal,以达到标准体质量为宜[1]。另外,在遵循饮食原则基础上,采用易懂易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控制应做到“三定”。即定量、定时、定餐次。据不同情况和医嘱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细化、通俗化、具体化。对饮食控制采取大致估算加自我感觉的方法,制定饮食原则。
由于血糖升高,中性粒细胞移动缓慢,使白细胞对细菌吞噬和杀菌作用减弱,加之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易合并感染。因此皮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要加强皮肤、口腔和外阴的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好个人卫生,特别是足浴尤为重要。一旦并发糖尿病足非常痛苦,也难以治疗。每天检查病人双足一次,了解病人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有无颜色、温度改变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查有无鸡眼、甲沟炎、甲癣,是否发生红肿、青紫、水疱、溃疡、坏死等损伤。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指导临睡前坚持用热温水(<40℃)泡脚。使足部温度升高,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足部的积累,有利于防治肢端末梢神经病变。伴有口腔炎、牙龈炎者,可用银花甘草水漱口。外阴瘙痒,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肤阴洁溶液熏洗坐浴,勿用手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服药,所以指导病人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教会患者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告诉患者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防感冒。强调饮食治疗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掌握具体实施及调整的原则和方法。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强调糖尿病的可治可防性,解除病人和家属的思想负担,树立起与糖尿病做长期斗争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掌握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每周测量血糖1~2次,测量体质量1次,如果体质量改变大约2kg,立即到医院复诊。随时掌握病情变化,预防意外的发生。瞩患者要随身携带甜食和急救卡,卡正面注明姓名、病名、住址、电话等。背面印上:我有糖尿病,如发现我忽然晕倒、出汗、面色苍白可能是低血糖反应,请给我含糖的饮料,并通知我的家人[2]。急救卡能使患者在院外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1]张阳花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273-274.
[2]张丽莎,陈维平,朱羡文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5,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