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第一果——草莓

2012-01-23 05:27:21杜晓利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5期
关键词:类固醇中非心脑血管

草莓为蔷薇科植物,别名洋莓、凤阳草莓等。祖国医学认为,草莓味甘、酸,性凉,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补血益气、凉血解毒等功效,是滋补老人、孩子和体虚者的佳品,被誉为“春季第一果”。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水果榜上名列第二。草莓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营养比例比较合理。草莓中的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比苹果、梨、葡萄高3~4倍。除了基本的营养成分外,草莓果还含有类黄酮和酚酸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草莓是人体必需的纤维素、铁、钾、维生素C和黄酮类等的重要来源,在欧洲有“水果皇后”的美誉,台湾人把草莓称为“活的维生素丸”,德国人把草莓誉为“神奇之果”。因此,草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首先,草莓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草莓中的维生素C比苹果高11.7倍,是等量的西瓜的7.5倍,柑桔的2~3倍,葡萄的10倍。维生素C能促进四氢叶酸形成,有利于完成蛋氨酸循环,防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合成,胶原蛋白是连接细胞的重要成分,因此,维生素C在维持血管壁正常通透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与钙、镁协同作用,能够保持血管弹性,保障血液通畅。维生素C有类固醇的羟化功能,参与类固醇转变成胆汁酸的过程。维生素C与维生素A、维生素E协同作用共同防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避免心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草莓可以预防贫血。草莓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铁在肠道中的吸收,并促进铁的储存。采用外源性标记的研究结果证实,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色素铁的吸收,铁缺乏的个体摄入维生素C可加强同一餐中非色素铁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植酸和铁结合的酚类化合物是影响铁吸收的强抑制剂,但维生素C可抗衡此抑制作用。为增加膳食中非色素铁的吸收,每天需要增加摄入维生素C 50 mg,如摄入维生素C 50~100 mg,非色素铁的吸收可增加2~3倍。维生素C促进四氢叶酸形成,叶酸参与血红蛋白及重要的甲基化合物合成,叶酸缺乏时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所以草莓对贫血症有良好的疗效。国外最新研究还指出,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功效。此外,土耳其有医学专家认为,草莓具有医治失眠的神奇功效。

猜你喜欢
类固醇中非心脑血管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04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 03:16:22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