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改革中企业参与模式的探索——基于成都试验区H公司的案例研究

2012-01-22 05:33黄天虎刘博孙超英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城乡农民企业

黄天虎,刘博,孙超英

(1.3.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610072;2.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61113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将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指出,“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这些正是成都多年来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所奋力追求的。当然,在面对多年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众多成绩之时,我们更应当总结改革的经验、正视其面临的困难。

纵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发现在影响统筹城乡进一步推进的诸多因素中市场主体参与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由农民和企业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虽然各种交易市场在不断建立和开放,但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企业,或因没有健全法律保障、或因农业与生俱来的投资风险、或因政策或制度风险,其参与性并不高。其次,尽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府的积极推进,特别是融资问题、保障措施等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得农民的热情及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企业较低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影响农民自身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使统筹城乡发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如何让企业有效参与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去,都将是当前统筹城乡试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1.国外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文献

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表露了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后,乡村的发展同城市的发展在西方一样受着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发达国家一直都存在着将乡村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当然这其中更多的还是基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而进行的研究,如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城乡协调理论(W.Arthur Lewis,Michael P.Todaro)。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城乡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众多学者一方面以发达国家为例,专门研究各具体事务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如幸福指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Robert E,Lucas,Jr;2004)、人口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形成了区域网络发展模式(Dipak Mazumdar,1976;Jason Long,2005);另一方面又以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如何协调发展,例如与城市均等化的医疗保障、公共设施将如何促进乡村发展(S.-U.Rahman,D.K.Smith;1999),当然这也包括企业参与在内的城乡协调发展经验的总结(Luis García-Barrios,John Vandermeer and so on,;2009)。

2.国内有关统筹城乡研究的文献

在中国,农村问题不只涉及农村,而更是一个城市问题。因此,城乡统筹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学界,最初对于统筹城乡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中国二元结构的成因及表现,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后的近几年,众多学者对成渝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和路径选择、探索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括注重企业在统筹城乡改革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关于成渝试验区探索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的研究。王骏(2008)认为重庆试验区暴露出来的综合配套缺失问题、经济支撑的问题、城市容纳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重庆城乡统筹纵深推进;张克俊(2010)对成都试验区现行的城市与农村利益调整的矛盾、政府与市场、农民之间的矛盾、政府改革面临的利益集团阻力等方面进行了宏观战略思考;吴妤、刘玉莹、秦小辉(2010)研究认为成都市实行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后,面临就业、医疗、教育方面的压力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李振京、张林山(2010)研究表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和配套政策。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及路径选择的研究。周其仁等(2010)的研究表明,就成都试验区的经验看,还权赋能是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并对蛟龙工业园区参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探索了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王骏(2008)强调要注重农民和企业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推动城乡统筹不断深入发展;张艳、缪金革、陈艳芳(2010)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作了实证研究,提出重庆市城乡统筹应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先导,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李振京、张林山(2010)认为成都市需进一步深化以土地资产化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破解当前统筹难题。胡朝辉(2011)认为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是促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郭俊华(2011)强调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商贸服务有利于统筹城乡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即没有统筹城乡一说,其较多有关统筹城乡或者城乡协调的研究都是基于发展中国家所开展的。国内的众多研究则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囊括了现实困境的分析及路径选择的探索等,为成渝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众多依据。但是,就国内当前研究来看,仍存在不足:一是国内研究大多以政府主导改革为假设前提,而忽视了微观经济主体左右改革的力量;二是国内研究多以一地或一定区域为例进行统筹城乡的相关研究,而没有从微观主体的案例分析着手;三是缺乏针对企业、农民如何参与统筹城乡的相关研究。

二、目标案例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特点

成都试验区H公司地处川藏路与三环路交汇处的大城市郊区地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发展,成为拥有30几万平方米经营场所的大型家居专业卖场,其商业辐射范围达到整个大西南地区。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以企业发展诠释社会责任感,在处理好企业与周围社区的关系的同时,积极参与配合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企业参与模式,这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可以带动周围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方式一体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总的来说是通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企业的发展与周围环境和社区的关系,实现区域内每个人共同发展并共享发展成果。具体来讲就是H公司在扩张过程中,采取租用土地的方法,使当地农民从土地增值过程中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并通过自身的发展,提升区域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推动农村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向市民角色转换,从而实现区域内的共同发展。本文结合对H公司的调研,总结其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特点如下:

1.以社会责任感贯穿发展过程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企业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政府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H公司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公司的经营理念“一个中心、两个效益并重、三个负责”就可以深刻的表现出来。H公司在整合集体、个体企业资源,处理上百户农户征地补偿方面坚持了这一经营理念,从长远实施的效果来看,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实现了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2.以土地增值利益共享代替单一补偿机制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好农民与土地收益的关系,在城市郊区地区主要是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问题。由于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通过“招、拍、挂”流程之后,可能出现数十倍的土地增值,因此按照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村民被征用土地以后,将永远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土地的增收收益与村民无关,从而村民无法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但H公司在征用附近村土地时,与村民签订协议在土地使用期间,除每年支付青苗费以外,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助,并且支付标准逐年提高,实现了让广大村民共享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通过对H公司最近八年对所征300余亩村民土地年均支付青苗费(土地占用费)的测算,我们发现其年均增长率为20%,分别高于所在武侯区与成都市同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具体见下图)。实现了与当地村民共享土地升值带来的收益,为大城市郊区处理征地补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3.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城郊农村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是以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转换过程和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在尚未实现阶段所经历的一个主要过程。从本质上讲,郊区城市化是郊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郊区的城市要素逐渐增长的过程,也是逐步缩小城郊之间生产、生活条件差别,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H公司作为簇桥地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之一,始终坚持以家具行业为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实现共同发展。到目前,在H公司经营的卖场有专业厂商已达2000多户,随H公司兴起的企业达500多家,直接年创税收和工商行政管理费7000多万,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以万计,促进了H公司所在的簇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财政收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提升了簇桥的商业区域价值,引导了大量的人力、资本等资源的集聚,加快了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从而缩小城郊之间发展差异,加快了成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4.以就近就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美国学者托达罗在20世纪70年代初指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取决于在城市里获得较高收入的概率和对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失业者风险的权衡。托达罗模型说明了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提供有足够高的概率到现代部门的工作,并且所得到的工资能够弥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和其所支出的成本。也就是说,期望收益对应的效用水平大于期望的效用水平,这表明在确定条件下的结果要好于承担风险的状态。农民作为风险规避者,要实现进城就业或外出打工,必然要考虑因就业地不同所带来的不同风险,当前城市面临着较高的失业率,相对竞争力较弱的农民而言能够就近就业,既可以规避进城找工作所面临的成本风险,又可以满足其提高收入的愿望。H公司通过26年的发展,使簇桥地区成为城南红牌楼外的经济商业圈,吸引了大批厂商在此集聚,积聚了大量的人气,带动了当地数万名人员就业。促进了簇桥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规避村民外出务工的风险。

5.加快了农民向市民角色转换的步伐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程,既要解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问题,又要解决提高素质、社会权利的问题,还要解决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和社会普遍参与的问题。农民向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是统筹城乡发展中最艰难的一项任务之一。H公司多年统筹城乡的实践中,通过制定规范化的公司制度,使其当地员工接受了现代化企业文化的洗礼,将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代入日常生活中。对于H公司周围从事家具销售、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村民也受这种文化的辐射,自觉接受市场化规则,诚信经营,逐渐地实现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一个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个人外表的市民化,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市民化。

三、目标案例参与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1.存在制度风险,降低了企业参与模式的认同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劳动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仍然面临一个难题,即社会认同度不高。由于社会大众与一些官员的惯性思维,认为掌握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政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唯一主体,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企业组织,以获得利润为唯一目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了对非公有制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的认同度不高。H公司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在发展过程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探索农民共享土地增值带来的可持续收益等贡献易被企业的性质所掩盖,从而不能很好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同和政策上的扶持。

2.存在政策风险,增加了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在土地征收制度和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呼应下,土地储备范围日渐扩大,新增建设用地取代城区存量土地成为土地储备主要来源,土地储备渐渐成为地方政府实施土地经营策略的重要渠道,同时,这些储备土地通过公开的市场化出让可以保证地方政府获得土地收益的最大化。H公司所在的簇桥地处三环路与川藏线的黄金地段,区位条件优越,并且拥有大量低建筑密度的建成区域,成为当地政府目前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区域之一。若当地政府调整商业布局,H公司所经营的卖场将面临被搬迁的风险,前期所取得的统筹城乡的成果,随着该区域的完全城市化而相形见绌。

3.存在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了农民利益受损可能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生命周期如同一双无形的巨手,始终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轨迹。一个企业要想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掌握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动规律,并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经过长久发展以后,企业也面临进入衰退期问题,到时候如何发展将再次考验H公司的经营者,若再次探索成功,企业将再次青春焕发,H公司周围的村民就再次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假若探索失败,将会是公司经营面临巨大风险,而H公司的周围的村民作为利益共同体将导致利益受损。

4.存在推广普及风险,挫伤了企业参与积极性

从区位条件上看,H公司属于超大规模的专业性卖场,而这类卖场往往位于城郊结合部或城市新开发地区,具有良好的区域可达性,服务范围广,并且具有区域性辐射功能,服务于整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区域。同时要求该地区的租金相对要低,并且要拥有数量众多的停车位才能满足其布局要求,其他仿效者难以重新复制。而社会责任方面看,统筹城乡是当地政府的重要任务,H公司作为一家非公有制企业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起主导作用,带动周围村民共同致富,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通常的企业所无法复制的。因此H公司这种参与模式作为一种典型模式推广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

四、政策建议

1.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广泛协作,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国家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利,在确定目标的情况下,应鼓励局部地区以创新的模式或方式参与统筹城乡发展,同样为了目标的实现需要积极调动一切可调动资源来参与成都市统筹城乡的建设中。在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动企业投身其中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而且要寻求政府在政策上的协作和支持。具体到H公司,一方面应充分、继续参与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同时大力加强宣传及推广探索;另一方面公司应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力度,寻求广泛合作和支持,争取更多资源,齐心协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2.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导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的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对各参与主体的认识,特别是对参与其中农民意愿和作用的认识。首先农民不是被动的受益者,而是利益攸关的主动参与者,统筹城乡所取得的成绩,不应该只看到建设了多少居民楼,修了多少宽畅的马路,而是要像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看是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参与改变自身处境中来。其次评价一种统筹城乡模式的优劣的标准中,要坚持农民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为重要指标。只有农民愿意参与,才能做出令农民满意的统筹城乡的成绩来。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才是真正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另一方面,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企业,也是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的“人”,只有遵循市场规则,才能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科学指导统筹城乡发展。

3.抓住战略机遇期,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西部,再加上成都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实验区、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的获批,使当前的宏观大环境为成都市、四川省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期。H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家具企业集团,应审时度势,利用好当前大好的宏观环境,继续探索并参与统筹城乡改革,从而为企业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累计经验。同时,在一定区域内,H公司应承担起行业带头人的头衔,带领簇桥地区的家具企业和广大与家具行业相关商户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更需要与大大小小的战略相结合,推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4.推进多元化模式创新发展,加快西部经济高地的建设

由于区域差异性的存在,从而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不具有唯一性,各地区在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的情况下,应鼓励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最适合本地区统筹的道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意模仿一种模式。同时应将统筹城乡发展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西部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相结合,发挥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来了,实现城乡间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四川在西部的优势地位,进而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1]Luis García - Barrios,Yankuic M.Galván - Miyoshi,Ingrid Abril Valdivieso- Pérez,Omar R.Masera,Gerardo Bocco,John Vandermeer.Neotropical Forest Conservation,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and Rural Out- Migration:The Mexican Experience[J].BioScience,Vol.59,No.10(Nov.,2009),pp.863 -873.

[2]Robert E.Lucas,Jr.Life Earning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12,No.1,Part 2.Papers in Honor of Sherwin Rosen(Feb.,2004),pp.S29-S59.

[3]Jason Long.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Socioeconomic Mobility in Victorian Britain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Socioeconomic Mobility in Victorian Britai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65,No.1(Mar.,2005),pp.1 -35.

[4]S.-U.Rahman,D.K.Smith.Deployment of Rural Health Faciliti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Vol.50,No.9(Sep.,1999),pp.892 -902.

[5]Dipak Mazumdar.The Rural- Urban Wage Gap,Migration,and the Shadow Wage The Rural- Urban Wage Gap,Migration,and the Shadow Wage[J].Oxford Economic Papers,New Series,Vol.28,No.3(Nov.,1976),pp.406 -425.

[6]王骏.川渝经济区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构建思路[J].探索.2008(6):133-137

[7]张克俊.继续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宏观战略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0(4):140-143.

[8]张艳,缪金革,陈艳芳.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研究.经济师.2010(10):211-213

[9]吴妤,刘玉莹,秦小辉.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模式探索——以成都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5):118-126.

[10]李振京,张林山.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5):23-25.

[11]周其仁等.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经验的调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12]胡朝辉.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促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1(11):15-16.

[13]郭俊华.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服务问题[J].求索.2011(9):42 -44.

猜你喜欢
城乡农民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