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永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基于临床检验工作过程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满永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总结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专业。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改革,初步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解决了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构建了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微生物检验;职业能力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就业的高质量以及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1]。
笔者基于教学条件和办学目标,对《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目前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模式明显存在着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弊端。
首先,目前人才培养还是建立在以学科知识体系和理论思维训练为中心构建出来的教学模式上,忽视了微生物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任职要求,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其次,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性不明晰,导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相吻合,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再次,目前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或者教师先讲授演示,学生再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开放性。最后,把“一次性考试”的总成绩作为课程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没有吸收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未能充分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2]。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由岗位能力需求和任职要求确定课程目标,用检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引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通过“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再通过开放性多元评价体系,最终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的高质量以及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3.1 以微生物检验岗位需求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根据笔者所在院校所处的地域位置、办学基础、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医学检验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熟练掌握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血站等单位从事检验医学、医学类科研实验室工作、食品卫生检验、检验仪器和试剂营销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
3.2 以检验岗位工作过程为逻辑组织教学内容
即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真实工作流程及内容重新序化教学内容。总体上将教学内容分为标本采集、标本前处理、微生物形态学检查、微生物分离培养、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试
验、检验报告7大学习单元,各部分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细化为学习项目,如“标本采集”包括临床常见的血液、痰液、尿液、粪便、穿刺液五个学习项目;微生物形态学检查包括染色检查法(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非染色检查法(压滴法、悬滴法)、细菌结构辨认3个学习项目;微生物鉴定包括病原性球菌、肠杆菌、非发酵菌、厌氧菌、分枝杆菌、病原性真菌5个学习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项目的实施,并将实验室质量控制、生物安全教育贯穿始终。通过对临床典型的病例的分析导入学习目标,制订学习任务,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血液标本采集”学习单元选取病例“患者,男,40岁,持续高热8 d,大便偶尔有黏液,食欲差。既往健康。体检:肝脏右肋下2 cm,脾脏左肋下1 cm,躯干背侧可见淡红色皮疹。临床初步诊断为伤寒。”提出血液采集方法、血液评价方法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视频”展示临床血液采集过程,并说明血液采集的注意事项,血液采集的常用培养基,合格血液标本的标准以及血液采集中减少职业暴露的操作要点。
3.3 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进行“医教结合”
整个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有机结合,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最终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与岗位工作零距离。例如依据笔者所在学校一附院临床检验科细菌室的布局,在校内微生物学实验平台建立了仿真实训室。每个学习项目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进入仿真实训室按临床检验工作流程进行动手操作,如在学习了“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法”分组练习血液标本采集、接收;合格标本的评价与拒收;血液标本的编号与登记。
3.4 摒弃只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而建立多元开放性评价体系
不仅要能全面衡量学生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还要能够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4]。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与学校的整体教学进程相一致。技能考核安排在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根据各学习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设计考核评价表,再依学生对具体任务独立操作能力和完成质量进行评分。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践成绩占70%。
此外,为检验专业毕业生建立档案,包括毕业生的流向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每年对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在实际工作后,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对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这些反馈信息用于本课程的进一步的改革和提高。
[1]郑确辉.应对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高校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43(20):36.
[2]盘箐.“三性”实验在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13-114.
[3]姚敏,吕欣,杨敬,等.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贴近于临床检验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9):835-836.
[4]杨赟,陈丽丽,邓仲良,等.卫生检验专业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1003-1004.
The reformation research of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linic practice
MAN Yonghong
Nanyang Medical College,Nanyang 473061,China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have establishe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 clinic practice through reformation to teaching target,content,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ity, therefore a new course system directed by employment which can benefit local economics is formed,and the question between position requirement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s resolved.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Microbiology examination;Professional competence
G424.1
C
2095-0616(2012)18-173-02
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