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桂兰
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河南永城 476600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引起的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以急性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意识异常;脉搏细速>100次/min;四肢湿冷、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 mL/h或尿闭;收缩压<80 mm Hg;脉压差<20 mm Hg[1]。患者住进医院后需要紧急抢救治疗,其中监护室在对创伤性休克中的救治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对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6例患者中,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7岁。患者受伤的主要部位为:颅脑损伤13例,胸腹联合伤10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4例,腹部挫伤合并骨盆骨折2例,腹部挫伤合并四肢骨折4例。患者从受伤到救治时间为0.5~1.5 h。在笔者所在科室抢救治疗32例,休克纠正后转院4例。患者在进入监护室前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下,脉压差均小于20 mm Hg,表现为休克状态:神志淡漠、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四肢湿冷、苍白;脉搏细弱或增快;四肢末梢血管充盈减慢;体温不升;皮肤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或减慢;尿量减少。
消除病因、补液扩容、吸氧保暖,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患者进入监护室后,先使患者取平卧位,畅通气道,头偏向一侧,便于呕吐物流出,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血压监测,抬高下肢20°~30°,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保持安静。
休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先以鼻导管吸氧4~6 L/min,或给予面罩吸氧。如果血氧饱和度仍减低,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吸痰、口鼻分泌物或口鼻部血液,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呼吸机吸氧,保证氧疗效果,防止低氧血症。
患者皮肤湿冷加上快速输液,应注意保暖、加盖棉被。必要时可提高备用液体的温度。头部外伤的患者可用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细胞代谢。
患者进入监护室后,如果外周没有建立留置输液,应及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保证快速有效静脉输液、输血通畅。快速进行血液常规、血气分析、血型检验及交叉配血。
液体复苏时护士不仅需遵医嘱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并保持输液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输液反应等常规护理,还需及时发现或避免液体复苏的并发症[2]。
剧烈疼痛可引起和加重休克,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在急救护理操作时,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及时清创缝合伤口,留置导管加强感染控制及预防。
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如果有手术指征,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应及时与手术室联系,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
转入监护室36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31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死亡率为16.12%。
创伤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很大,救治不及时极容易出现危险。而对创伤性休克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步骤。在抢救患者的急救护理中,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在接到创伤性休克患者转入监护室的通知后,即刻准备好物品、药品、呼吸机等,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将病房温度调节到适宜,一般为23~26℃[3]。
接诊护士可以按“一看、二摸、三查、四测”的顺序进行观察护理。“看”:意识、呼吸、肤色;“摸”:脉搏、四肢及皮肤温度及湿度;“查”:检查受伤部位、数目、大小、出血情况;“测”:测量血压、尿量[4]。并结合监护仪显示的数据,迅速评估病情并与医生共同判断患者救治重点及注意要点。
患者早期合理的液体复苏,补充血浆、血细胞、凝血因子,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等均为救治的重要环节。
做到忙而不乱、分工明确,保障各个抢救环节协调顺畅,抢救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重复后确认无误后使用,抢救中用过的安瓿、血袋妥善存放,已被事后查对。
总之,监护室人员在抢救危重患者方面积累了经验,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强烈的急诊急救观念,把握有效的抢救时间,有利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成功救治[5]。
[1] 王玮.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3782-3783.
[2] 潘赫男,张勇,关占江.129例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21-22.
[3] 邓碧霞.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2):117-118.
[4]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0-473.
[5] 张玉兰,李红梅.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3):4911-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