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茶树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2-01-22 13:16张微思郭永红徐丕曦罗孝坤
中国食用菌 2012年6期
关键词:石膏粉茶树菇棉籽壳

张微思,郭永红,何 容,徐丕曦,罗孝坤

(云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茶树菇(Agrocybe chaxingu)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伞菌科、田蘑属,又名茶薪菇、油茶菇。自然条件下,茶树菇多生长在腐朽的油茶树的树干及树根上。茶树菇菇体肥厚、色泽美观、菇嫩柄脆、味美浓香、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其中有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1]。茶树菇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平、味甘、无毒,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可以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是很有推广前景的珍稀食(药) 用菌之一[2]。

1 形态特征

茶树菇子实体为单生或丛生,菌盖初呈半球形,边缘内卷,随着子实体成熟,菌盖渐平展,直径0.25 cm~0.5 cm,初期为深棕褐色,后变为褐色或黄褐色。菌柄圆柱形,直生或稍弯曲长5 cm~20 cm,直径0.3 cm~2 cm,中实、脆嫩,表面有纤维状小鳞片,白色或黄褐色,菌盖和菌柄之间有菌膜;随着子实体的发育,菌膜破损、残留在菌柄上形成环,易自行消失。

2 生长条件

2.1 营养

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利用木材的能力较差,但可充分利用麦麸、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大面积栽培时多以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作为碳源。若栽培料中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添加适量的无机盐,在保证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方面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2.2 水分和温度

培养料含水量在50%~70%时菌丝均能正常生长,以60%~65%最适宜。菌丝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湿度过低,子实体发育不良,个体瘦小;湿度太高,超过95%则造成通气不良,易染菌造成子实体腐烂。

2.3 温度

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宜温度18℃~25℃[3],超过34℃停止生长,38℃以上菌丝死亡。菌丝耐低温,在零下10℃菌丝仍不死亡。茶树菇出菇温度12℃~28℃,最适宜18℃~24℃,温度较低或较高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低则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时开伞、形成长柄薄盖菇。

2.4 空气

茶树菇属好气性菌类,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长菌盖细小、畸形菇多等现象。

2.5 光线

茶树菇菌丝不需光线,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的必需条件。

2.6 pH值

茶树菇喜偏酸环境,适宜的pH值为5.0~6.5,但在配制培养料时,往往将培养料的pH值调到7.0~8.0,这样经灭菌后正好适合菌丝生长。

3 栽培技术

3.1 栽培季节

茶树菇属中温型菌类,根据子实体出菇最适温度18℃~28℃的生物学特性要求,要掌握好在接种50 d后,当地气温不超过30℃、不低于18℃时安排生产。昆明地区可安排在3月~11月出菇。

3.2 菌种制作

母种培养配方: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0.5 g、硫酸镁0.5 g,水1 000 mL;原种配方:棉籽壳40%、木屑40%、麦麸15%、石灰2%、蔗糖1%、石膏粉1%、碳酸钙1%,料水比1∶1.3左右;栽培配方用原种配方。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倒推栽培种所需天数,一般40 d左右;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天数,原种培养一般需要50 d左右。同样方法,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母种培养一般需10 d~15 d。因此,制种时间应根据栽培时间往前推40 d左右栽培种,90 d左右制原种,110 d左右制作母种。

3.3 生产实用配方

主料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和农作物秸秆等。辅料有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粉、石膏、石灰、糖、过磷酸钙、硫酸镁等。以上成份作用是增加并平衡各种营养物质,调节碳氮比和酸碱度,使培养基营养丰富。配方1:木屑75%、麦麸20%、蔗糖1%、石灰2%、石膏粉1%、碳酸钙1%,含水量65%左右;配方2:棉籽壳45%、木屑30%、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碳酸钙1%,含水量65%左右;配方3:棉籽壳75%、麦麸10%、玉米粉10%、石灰2%、蔗糖1%、石膏粉1%、碳酸钙1%,含水量65%左右;配方4:棉籽壳25%、玉米芯55%、麦麸15%、石灰2%、蔗糖1%、石膏粉1%、碳酸钙1%;配方5:棉籽壳30%、秸秆25%、玉米芯25%、麦麸15%、石灰2%、蔗糖1%、石膏粉1%、硫酸钙1%,含水量65%左右。

3.4 菌袋制作

采用规格17 cm×33 cm×0.05 mm聚丙烯袋,一头封紧口;原料混合拌匀,含水65%左右,装料高12 cm,装袋均匀,上下一致,袋口用塑料绳系紧。当天拌料,当天灭菌,不可耽搁时间太长,以免料在袋内酸败。

3.5 灭菌、接种、培养

栽培袋灭菌分高压和常压灭菌两种。生产上因栽培袋数量大,一般采用常压蒸气灭菌。灭菌时间应在温度100℃下30 h以上,在锅内再闷12 h~24 h左右,即可出锅。出锅后的菌袋放于接种室内,待温度降到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可在接种室、接种帐或接种箱内进行。用甲醛、高锰酸钾进行空间消毒,接种人员双手应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洗净,将严格挑选好的的菌种表面消毒后打开。接种钩或接种锄经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挖去老菌皮,将菌种钩成蚕豆粒大小,取出放于塑料袋培养基表面,及时扎紧袋口。接好种的菌袋应及时转入培养室内,进行发菌管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塑料大棚或荫棚内进行发菌。培养室应预先杀菌杀虫,控制温度在22℃~26℃,湿度控制在70%以下。发菌过程中应定期翻堆、通气散热,促进发菌一致,同时应及时检查料袋杂菌情况。一般茶薪菇菌丝长满菌袋需要40 d~50 d,此后便可移入出菇室出菇。

3.6 催蕾及出菇管理

从菌丝全部发透至生理成熟,约需10 d~15 d,是菇蕾形成的营养积累阶段。这时除去扎绳,拉松袋口,用清水灌进菌袋,水面略高于料面。24 h后把水倒出,拉直袋口,经过3 d~5 d,料面出现零星的点状浅棕色的菇蕾。这时控制温度在22℃~25℃、湿度85%~90%,适宜通风,经过5 d~7 d,当菌盖呈半球形、菌膜尚未脱离菌盖时,应及时采收。在一定浓度二氧化碳下,能促进菌柄伸长,而抑制菌盖生长。因此,可根据市场要求,适当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培养菌柄粗长而菌盖小的茶树菇。采收两潮菇后,要调头出菇,同样进行灌水催蕾、保温保湿等管理措施。一般可采收3次~4次,生物学效率可达到100%。

4 总结

茶树菇能吸收有机氮,对无机氮的利用能力较差,氮源以麦麸、米糠、豆饼粉等为好。栽培料中适量添加蔗糖可使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适当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可生产菌盖小而菌柄粗长的优质菇。当菌袋长满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对菌袋灌水能促进菌蕾的形成,提高茶树菇产量。

[1]刘耀新.襄汾县茶树菇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8):32-33.

[2]周修赵.茶树菇周年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9(2):52-53.

[3]张传利,杨发军,桂雪梅,等.普洱地区茶树菇室内高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09,32(2):37-45.

猜你喜欢
石膏粉茶树菇棉籽壳
神奇的化石
茶树菇菜谱
棉籽壳营养成分测定及近红外模型建立
自制石膏手
棉籽壳与木糠不同配比栽培秀珍菇效益比较试验
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
什么水煮什么花
金针菇棉籽壳袋栽生产技术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
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