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孙静 赵栋 全思洁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微创妇科中心,上海 200040)
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几乎被用于所有的妇科手术操作,包括恶性肿瘤的治疗,但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也相应增加,本研究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12月所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347例,患者年龄14~73岁,平均42.5岁。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和德国Storz公司整套腹腔镜设备以及强生医疗器材公司的超声刀等。所有患者采用全麻,除异位妊娠外术前均进行肠道准备,术前留置导尿管,采用头低脚高仰卧位,腹腔镜手术操作包括穿刺、气腹、分离、套扎、打结、缝合等。采用双极电凝、超声刀切割止血。手术操作医师均有5年及以上腹腔镜手术经验。
2.1 病种构成 634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病种为:异位妊娠2144例(33.78%)、附件囊肿1897例(29.89%)、不孕症949例(14.95%)、子宫肌瘤906例(14.27%)、子宫腺肌病387例(6.10%)、黄体破裂34例(0.54%)、绝育12例(0.19%)、盆腔炎7例(0.11%)、子宫内膜癌6例(0.09%)、宫颈癌4例(0.06%)、卵巢癌1例(0.02%)
2.2 手术方式 634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方式为:附件手术4075例(64.20%)、宫腹腔镜联合手术946例(14.90%)、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781例 (12.31%)、子宫肌瘤剥除术 512 例(8.07%)、输卵管吻合术12例(0.19%)、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0.17%)、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例(0.09%)、诊治术3例(0.05%)、全子宫切除术1例(0.02%)。
上述手术方法中,输卵管吻合术、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高级腹腔镜手术(advanced operative laparoscopy),共1323例(20.8%)。
2.3 并发症的发生率 6437例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91/6347)。高级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4%(36/1323)。91例并发症中,有12例经开腹处理,占13.2%。
不同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3.33%(2/6)、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7.27%(3/11)、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2.43%(19/781)、子宫肌瘤剥除术2.34%(12/512)、宫腹腔镜联合手术1.48%(14/946);诊治术0%(0/3)、附件手术0%(0/4075)、输卵管吻合术0%(0/12)、全子宫切除术0%(0/1)。
91例并发症的类型为:出血18例(19.78%)、切口愈合不良17例(18.68%)、皮肤淤血15(16.48%)、切口及引流口出血13例(14.29%)、膀胱损伤9例(9.89%)、会阴部气肿9例(9.89%)、肠管损伤4例(4.40%)、输尿管损伤2例(2.20%)、臂丛神经损伤1例(1.10%)。
2.4 并发症的原因与治疗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8例出血患者中,11例为囊肿剥离术后因囊肿较大(9~14 cm),缝合处创面渗血,术后8~24 h时再手术,9例在腹腔镜手术下止血,2例行开腹缝合止血,其中1例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出血约2000mL;4例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瘤窝缝合处渗血,均在腹腔镜手术下止血;2例为前次腹部手术造成大网膜腹壁黏连,术中大网膜损伤出血,术中发现经腹腔镜下止血失败转开腹止血;1例肠系膜大片黏连,术后肠系膜血管出血而于术后1 h行开腹止血。
切口愈合不良是第2位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5 d拆线时发现腹部穿刺口有渗出,一般以脐孔穿刺处多见,部分可有脓液渗出,伤口未愈合。17例患者中,无腹腔感染病例,均予以多次换药于术后15 d左右痊愈。
皮肤淤血是第3位常见并发症,均未特殊处理。
切口血肿和引流口出血:4例切口血肿中,1例术后1 d切开缝合,3例经压迫保守治疗后痊愈;9例引流口出血中,4例经局麻后缝合,5例压迫止血。其他并发症有以下。
(1)膀胱损伤:9例膀胱损伤均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术中发生,其中5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前次开腹手术造成黏连严重而损伤膀胱1.0~2.0cm,术中发现并在腹腔镜下行膀胱修补术及全子宫切除术;4例因经阴道操作时误伤膀胱,均于术中发现并经阴道完成膀胱修补,膀胱修补以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术后留置导尿14 d,其中1例术后12 d再次发现阴道漏尿,通过注水试验明确为膀胱阴道瘘,延长留置导尿管14 d后自愈。
(2)会阴部气肿:表现为耻骨联合至会阴部的局部气肿,单侧及双侧均可发生,一般术后1 d可出现局部捻发音,术后2 d大多患者皮肤有淤青出现。一般无特殊处理,可自愈。
(3)肠管损伤:3例为锐性损伤,1例为电损伤。3例锐性损伤中,1例为前次腹部手术造成腹壁与肠管致密黏连行分解时损伤,术中即于腹腔镜下以3-0可吸收线分层缝合修补肠管。2例为LAVH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直肠后凹黏连严重,锐性分离黏连时损伤肠管,1例中转开腹修补肠管同时切除全子宫,另1例经阴道修补术完成。电损伤1例为囊肿剥除术,因囊肿与周围组织及肠管黏连致密,术中行黏连分解,术后3 d因板样腹、高热、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而开腹,术中见乙状结肠有0.5 cm破口,遂行乙状结肠修补术。
(4)输尿管损伤:2例均为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时损伤,均为术中发现输尿管下段近膀胱处部分损伤,1例因损伤较小予以留置膀胱镜逆行输尿管支架4周后自愈;另1例开腹予以双J输尿管支架后4-0可吸收线修补输尿管,术后留置支架6周。
(5)颈管残端囊肿:2例患者均为早期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后8~12个月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B超提示残留宫颈有5~7 cm大小液性暗区,边界清晰,经阴道行囊肿造口术后1 d痊愈。
(6)臂丛神经损伤:1例,表现为术后左侧手臂活动受限、驰张性下垂,感觉麻木,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
(7)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例患者出现一侧下肢严重肿胀、疼痛,经加压、抗凝治疗,卧床3周后恢复。
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治疗中,包括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美观、恢复快等特点。然而,腹腔镜手术范围及难度增加、操作器械改变和术者缺乏经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根据国外报告[1],腹腔镜手术中全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4%~1.4%,而在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8.67%,高级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1.88%。本组资料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其中严重并发症(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24%,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2.72%,高级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7%)显著高于一般腹腔镜手术;本研究中,出血(19.8%)及切口愈合不良(18.68%)在并发症中发生比例最高。
在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上,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供参考和探讨。
3.1 进腹技术 虽然腹腔镜手术在不断进步,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并发症与进腹技术有关。另外有腹部手术史,常导致腹膜和内脏、大网膜等黏连,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对于有腹部手术史患者,第1个trocar可以采用于腹部左上象限,在脐部水平,沿腹壁上下血管侧面进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trocar穿刺损伤肠道。另有研究[2]认为,Palmers点进腹(即锁骨中线肋下3 cm),同样适用于前次腹部手术或盆腔手术考虑粘连者,或有正中腹部切口患者。
3.2 脏器及血管损伤 腹腔镜手术易损伤的脏器主要有膀胱、输尿管、肠管,少见子宫及附件损伤,肝脾等罕见。本组中无大血管损伤。
3.2.1 膀胱损伤 膀胱损伤最常见,大多发生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尤其多发于剖宫产术后膀胱与子宫粘连者。膀胱损伤易发生于耻骨上区域trocar穿刺时膀胱未排空或发生于膀胱分离过程中。本组膀胱损伤9例,均发生于膀胱下推分离及经阴道取出子宫过程中,均于术中发现并开腹或经阴道完成修补。早期发现及时修补对于膀胱损伤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患者因漏尿或血尿等被发现,也可在尿袋因腹腔内气体压力膨胀时发现,医师可以在膀胱内注射靛胭脂,观察创口内有无蓝色液体流出以明确诊断并修补。如果膀胱边界不清,也可用0.9%氯化钠液充盈膀胱以便于分清边界。修补后的膀胱可予以留置导尿管7~14 d;本组均留置导尿14 d,膀胱修补后伤口脱痂多发生于术后12~14 d,本组中1例术后12 d再次出现膀胱阴道瘘者,即为脱痂伤口愈合不良造成,当时怀疑为膀胱伤口炎性水肿,不宜即刻缝合,故再次留置导尿管14 d后无阴道漏尿时再次行膀胱注水实验,证实伤口已愈合。
3.2.2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损伤多数损伤易被忽视,容易延误诊治。输尿管损伤患者一般于术后2~3 d有尿外渗、尿瘘和(或)尿路梗阻症状。若怀疑输尿管损伤,手术时发现创口内不断有血水样液体积聚时,可以由膀胱内注射靛胭脂,观察创口内有无蓝色液体流出。一旦明确诊断,如有钳夹、误扎时应拆除缝线,立即请泌尿科医师处理,并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引流尿液。但如估计输尿管血供已受损、以后可能狭窄,应切除损伤段输尿管后重新吻合。吻合口必须无张力对合好并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如无明显感染,一般不需保留支架,如需保留支架时最好能放置双J形内支架管。损伤范围极小的可经膀胱镜逆行插管保留4周保守治疗。
3.2.3 肠道损伤 肠道损伤的诊断十分重要,若术中发现腹腔内胃肠道有内容物,应清理并暴露创面,再根据伤口情况、部位及其与周围脏器关系给予在腹腔镜下修补或开腹修补。如为热损伤,可根据肠管表面发白、皱缩、起泡、碳化小凹的面积和程度预测损伤的深度,估计是否会引起局部缺血、坏死、窦道形成,再决定是否开腹处理。但绝大部分的肠道损伤很难及时发现,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气泡法判断:将怀疑损伤的肠道浸泡于0.9%氯化钠液中,并从直肠充入气体,出现气泡处即为肠管损伤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发现细小及肉眼难以分辨的肠道损伤。
3.2.4 血管损伤及出血 大血管损伤是并发症中比较少见的,本组中未发生。血管损伤的致死率可高达9%~17%[3],大多由穿刺针或trocar穿刺导致,其次是由于淋巴结清扫时损伤了周围大血管。无论是穿刺或手术中镜下发现大血管损伤、盆腔积血伴血压急速下降时均应立即开腹手术止血,如果出血多,可先压迫腹主动脉,当结扎及电凝等均无效时,可以考虑血管夹止血。
3.3 术后感染 腹腔镜手术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目前I类手术切口均不应用抗生素。本组出现17例切口愈合不良,绝大多数发生于脐孔处,考虑和脐孔处消毒不彻底及trocar消毒不彻底相关。
3.4 其他 手术通常采用单(或双)臂外展、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如手术时间过长、肢体过度外展可能造成神经损伤;本组患者中1例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服用药物治疗3月后恢复。本组有1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与老年患者血液黏稠、术后活动少,肿瘤患者呈现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等因素有关。术后可嘱患者按摩四肢,尽早下地活动、穿弹力袜等预防,术后监测D二聚体,必要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肿痛,应当及时行血管彩超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溶栓治疗。
[1]Wang PH,Lee WL,Yuan CC,et al.Major complications of operative and diagnostic laparoscopy for gynecologic disease[J].J Am Hssoc Gynecol Laparosc,2001,8(1):68-73.
[2]Johnston K,Rosen D,Cario G,et al.Major complications arising from1265 operative laparoscopic cases:A prospective review from a single center[J].J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7,14(3):144-339.
[3]Champault G,Cazacu F,Taffinder N.Serious trocar accidents in laparoscopic surgery:a French survey of 103,385 operations[J].Surg Laparosc Endose,1996,6(5):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