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颈性心绞痛16例疗效分析

2012-01-22 10:00:17赵利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颈性针刀胸痛

赵利军

颈性心绞痛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胸部或心脏部位的疼痛,其症状酷似冠心病样胸憋、胸闷、胸痛等表现,实际上它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一部分,此病往往被误诊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诊断条件并不充分,心电图有轻微改变或者无改变,甚至做了动态心电图、向量心电图、运动负荷(运动平板)等测试,个别行冠脉造影检查,也未查出冠心病的证据,经过一段药物治疗以后,症状没有减轻。根据颈椎病和脊柱相关病的原理,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颈性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均为山西省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例,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大多持续时间较长,达10min以上,胸闷、气紧、心悸可同时伴有颈椎病的部分症状如头晕、手臂麻木、颈背疼痛不适等。查体: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椎有无压痛等,胸部X线片、CT、磁共振成像(MRI)可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按针刀技术操作四步八法进行针刀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在颈前垫软枕,颈椎前屈15°~20°,颈椎压痛点剥离,痉挛肌肉及肌腱松解。首先在颈椎棘突两侧横突周围寻找压痛点,颈性心绞痛的颈椎病变多位于C5~6、C6~7部位,以松解颈交感节。定点:确定病变部位,再进行部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定向:使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加压分离:针刀柄加压使神经血管被分离在刀刃两侧;刺入:将针体和进针部位骨平面呈垂直进针,使刀口线与颈椎棘旁顶线平行,行横向和纵向剥离。治疗1次后休息1周进行下一次治疗,一般治疗1次~3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1]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未愈: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变。

2 结 果

本组16例病人,最多治疗4次,最少治疗1次,一般治疗2次,治愈10例,治愈率62.5%,好转6例,有效率100.0%。

3 讨 论

颈交感神经干位于颈血管鞘后方,每侧颈交感干上有三个神经节,2/3的人中有第四个神经节,颈部神经节发出的心上神经、心中神经和心下神经,下行进入胸腔,加入心底部的心丛[2]。颈交感神经节与颈部组织关系密切,颈部的一些病变可以通过这些解剖结构引发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当患颈椎病时,由于椎间盘突出,微小结节移位,颈椎曲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管狭窄等病变,颈肩部周围软组织损伤,发生粘连、结疤挛缩的病理改变,使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慢性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的机械刺激,加速了神经兴奋,导致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出现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本组病例都是颈椎的病变而引起心脏病的症状,故按单纯心脏病治疗效果不佳,而针对颈椎病的针刀治疗,通过针刀的切割松解剥离,疏通颈肩部软组织的粘连、结疤、挛缩的病理改变,心脏的临床症状很快好转,提高对颈性心绞痛的认识是诊断该病的前提。认真分析胸痛的部位,胸痛持续的时间,胸痛的性质,胸痛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运动心电图的变化,以除外冠心病,确诊为颈性心绞痛,还应有充分的颈椎病根据,包括临床症状、体征、X线、CT等检查确诊颈性心绞痛。

[1] 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41.

[2] 庞继光.针刀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361.

猜你喜欢
颈性针刀胸痛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40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