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颖,关凤芝,吴广文,陈 浩,杨 学,赵德宝,康庆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亚麻属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Linum)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应用的为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分为纤维用、油纤兼用、油用三种。亚麻科有22个属200多个种,遗传类型极为丰富。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已知有9个种,除了栽培种外,8个近缘种多分布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西南等地,目前国内只有4个种被采集、研究,但没在育种中得到利用。
亚麻花序为总状复伞形花序,花着生在上部分枝的顶端,漏斗状或圆碟状,蓝、浅兰、蓝紫、白,少数粉色和红色。花萼、花瓣、雄蕊各5枚,雌蕊1枚,柱头5裂,萼片分离或基部连合;花瓣具爪,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花丝基部连合。上子房位,球形,多为5室,每室有胚珠2个,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亚麻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0.1%-0.3%。
亚麻种质繁殖更新的工作程序包括:了解拟繁殖种质的特征特性、制订繁殖更新方案、田间设计、播种前准备、田间栽培管理、性状调查核对与去杂、收获与种子处理、数据处理与工作总结。
在繁殖之前,了解和掌握拟繁殖种质的生物学背景:
1)来源 种质材料的产地或采集地点。
2)生育期 出苗到成熟所需的天数。
3)物候期 出苗、枞型、快速生长、现蕾、开花、工艺成熟等各个生育时期。
4)植物学特征 株高和工艺长度,分枝和蒴果数,花色和花大小,种皮颜色和千粒重等。5)产量特性 原茎产量、种子产量、纤维产量、长麻率等。
6)抗逆性 抗倒伏、抗病、抗旱性等。
7)田间种植和管理要求 包括土壤类型、肥力程度、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4.1.1 原则
1)依据拟繁殖种质的特征特性,制订繁殖更新方案。
2)遵循繁殖更新的种质能最大程度保持原种质的遗传完整性。
3)保证新繁殖种子的数量和质量。
4)较珍贵或难繁殖的种质材料,需作特别的繁殖安排。
4.1.2 方案内容
1)制订原则与内容 依据拟繁殖亚麻种质的特征特性,制订繁殖更新方案;遵循繁殖更新的种质能最大程度保持原种质的遗传完整性,保证数量和质量。
2)指定繁殖计划 根据库存种子的生活力,确定年度繁殖更新份数,同时根据供种利用需求量,对需求量大的种质加大繁殖量,最后提出繁殖更新名录。
3)种质材料准备 从库中提取种子。
4)繁殖时间与地点 根据亚麻种质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适的时间和地点满足亚麻生长对气候、土壤、水分等的要求。
5)相关材料准备 包括种子袋、播种划线尺、拉绳、标牌、繁种记载表等。
1)小区数 按繁殖更新份数决定,每份种质设计1个小区,小区按顺序排列。
2)小区面积 采用8行区机械条播,每平方米有效播种粒数2000粒,行距15厘米、行长5米,小区面积2.4平方米,两次重复。
3)小区之间留道60厘米,每两排小区之间留出人行道1米,以便观察记载。
4)繁殖田四周应种植保护行。
5)画出田间繁种种植图,图内标明各小区位置和小区号。
4.3 用地面积计算
依据每份繁殖材料的用地面积(小区面积)和计划繁殖份数(小区数),计算所需要的总用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用地面积=小区面积×小区数(繁殖份数)十走道面积+保护行面积
5.1.1 原种取样
1)从种质库内提取繁殖更新的种子应随机取样,以保证繁殖材料的代表性。
2)取繁殖用种时只能取出每份库存材料的部分种子,以防繁殖时种质意外死亡或丢失。
5.1.2 原种发芽率测定
1)播种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便确定播种量。发芽率测定方法参照“GB/T 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和"GB/2930.4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执行。
2)种子保存量少和野生材料,不进行种子发芽率测定,取每份库存材料时,保留少部分种子,以防繁殖不成功。
5.1.3 用种量计算
为使所繁殖种质能最大限度保持其遗传完整性,并获得保存和利用所需要种子量,应根据每份种质发芽率、计划繁种量、净度、千粒重等因素对原种用量进行计算,确保播种密度。
小区播量=小区面积×有效播种粒数×千粒重/净度/芽率/1000
5.1.4 编制繁殖更新名录
内容包括小区号、种植前编号、库编号、种质名称、入库时间、繁殖更新时间等。
5.1.5 种质编号与核对
每份种质的小袋上要标明种植前编号,袋内要放入小标牌。播种前要进行核对,是否与提供繁殖种质名称、库编号相符。
5.1.6 繁殖田准备
播前将繁殖田全面翻耕、耙平,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按田间设计要求划好小区和人行道,达到播种状态。
5.1.7 田间布置
在繁殖更新名录上注明小区号,小区插塑料牌,插牌上注明小区号,便于收获。将标有种植前编号的材料分别放在繁殖小区的区牌处。
播种前编制好繁殖更新数据采集表,采集表内容包括:
1)繁殖种质基本信息 包括种质名称、编号(小区号、种植前编号、库编号、来源、类型,繁殖单位、地点)、种质类型、繁殖单位、繁殖时间等
2)核查的主要性状 包括生育期和主要特征性状。
针对学生学习汉字时出现的字形混乱和写错别字的问题,课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汉字学原理,用溯源法去解释汉字的字形,让学生知道汉字的谱系源流和演变过程,懂得字的形、音、义,从而更规范化地使用和书写汉字。课外,我们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汉字宫》这个节目,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故事,从而认识汉字的造字法,以及深入了解中国深远的汉字文化。让汉字的学习变得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另外,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3)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发生时间及危害程度。
4)备注:其他重要说明,如种子霉变、发芽,植株倒伏情况等。
适宜播种期内进行播种。当耕层土温达到7~8℃时进行播种。
每平方米有效播种粒数为2000粒。
1)采用机械或人工播种,种子播种均匀,出苗整齐一致,提高繁种系数。
2)播种前用准备好的插地牌,按顺序插入地面标出播种小区号。
3)按小区对号放好种子,核对田间种植区号与种子袋上的编号完全一致后进行播种。
1)施肥:根据亚麻生育期短,根系弱,需肥集中等生理学特性,每666.7m2施发好倒细农家肥3000公斤,并将二铵7.5公斤作基肥,随整地一次施入。
2)除草:当亚麻株高达到12厘米左右时候,进行药剂喷药除草。具体药剂配方为13%的二甲四氯水剂80一120mL(视田间杂草而定)+5%乳油精禾草克50一60mL(或拿捕净、精稳杀得)混合施用,兑水15公斤,除草效果比较好。
3)花期去杂去劣:开花期及收获前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严格剔除杂株、病株。
7.1 种子繁殖更新时,对不同材料的特征性状进行调查记录与核对,对核对结果进行评价,对个别与原性状不符的混杂株应去除或做记号按植株变异处理。对与原种质性状完全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7.2 性状调查核对应在繁殖材料特征性状明显表现时期进行。
7.3 繁殖更新材料核对性状的观察记载,遵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丛书》中有关亚麻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执行。
7.4 如果需要在繁种更新的同时对种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应按照所设定鉴定项目的要求进行。
亚麻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田间种子的收获方式主要是混合法,是混合收获全部植株种子。收获时,每份材料人工拔麻、挂牌单独套袋保存,通风晾晒。单独脱粒、精选,防止人工、机械混杂,确保每份更新资源材料的纯度、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
8.1.1 收获
1)繁殖的种子做到及时收获,成熟一份(一个小区)收获一份。由于种子成熟期不同,一般采取人工收获。
2)收获前为每份种质准备一个纱网种子袋,袋口挂上区号或种质名称标签(小区号)。
3)收获前将己准备好的区号或种质名称标签挂在小区植株上,收获的植株打捆、套袋后风干脱粒。
8.1.2 脱粒
1)对收获的种质材料及时分开晾晒,防止发霉或发芽。
2)收获材料晾晒干后一般采用手工脱粒,数量较大的也可采用脱粒机脱粒,但要特别注意每份繁殖材料脱粒完毕清扫脱粒机,防止机械混杂。
3)收获种子采用纱网种子袋,袋口和袋内均要放标签,注明小区号或种质名称和收获时间。脱粒完的种子同标签装入种子袋内,并核实与袋口标签是否一致,达到准确无误。
8.1.3 晾晒
1)脱粒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至入库保存所要求的含水量。入库种子含水量参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晾晒方法,采用直接晒干,但要防止在水泥地面或金属器具上暴晒。
8.2.1 种子清选与核对去杂
1)新繁种子送存前要进行清选,去除杂物、病粒、瘪粒、虫蛀粒和破损粒等。
2)根据原种种子的特征性状,除去不一致的混杂种子。
8.2.2 种子质量检验
8.2.2.1 称重
对清选后的种子进行称重,检查是否达到计划繁殖的量,未达到计划繁种量或入库保存所规定的量,要求下一年度重新繁殖。
8.2.2.2 净度检验
参照"GB/T3543.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进行净度检验,繁殖更新种子的净度一般不应低于98%,否则重新进行种子清选处理。
8.2.3 包装与送交入库
检验合格的种子按照入库的重量和包装要求,经统一包装后送交入库。每份种质包装袋外面应标注包括种质名称、统一编号、繁殖年份和种子重量等信息,同时在种子袋内附有相同信息的标签。
1)繁殖更新工作结束时,应对繁殖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备核查。
2)在数据整理前,应检查繁殖更新数据采集表中原种质数据有无遗漏。
3)对数据采集表内"原种质"栏的性状数据与"繁殖株"栏内的调查数据进行核对,对有异议的数据加以标注,并查明原因,必要时列入下年度重新繁殖复核。
4)将数据采集表中采集的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繁殖更新种质电子档案和数据库。
5)对繁殖更新数据进行汇总、归类、统计、分析,如统计繁殖合格的份数、种子量不够的份数、性状不符的份数等,并分析原因。对观察的单项数据进行评价,汇总后再进行综合评价。
6)对本年度繁殖更新工作完成情况、成功经验、有待改进的措施等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当年繁殖更新工作报告,供下年度繁殖更新工作参考。
7)将田间调查原始数据采集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繁殖更新工作总结等资料,装订成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