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跃娟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315012)
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共实施1320例非神经外科手术静脉复合全麻,发生全麻停止给药后90分钟以上意识仍不恢复18例,全麻苏醒延迟发生率1.4%,经严密观察和细心护理均安全复苏,无后遗症,康复出院。现总结护理要点,以供临床参考。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9例,女9例;年龄4~88岁;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诱导用药为丙泊酚2mg/kg,咪哒唑仑0.1~0.2mg/kg,舒芬太尼2~6μg/kg,维持以丙泊酚4~10mg/(kg·h)、维库溴铵6mg/h为主,根据术中情况静脉追加芬太尼。全部采用机械通气,手术历时2~5h。
1.2 全麻苏醒延迟影响原因 因个体差异没能把握好全麻药用量,以致用药过量8例;麻醉后体温过低导致苏醒延迟3例;呼吸管理不当,没有及时更换呼吸机钠石灰致高碳酸血症1例;代谢紊乱、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2例;休克患者术中大量输血造成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2例;年龄在85岁以上,术前体健,否认手术及常规用药史,怀疑对麻醉药物敏感2例。
2.1 心理护理 访视患者是全身麻醉前准备的基本环节。大量研究证明,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这将影响全麻患者的清醒程度,从而影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血压,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1],进而影响正常的苏醒过程。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减轻或解除其焦虑情绪[2]。麻醉前的心理护理需因人而异,灵活应用宣讲技巧。首先要尊重患者,以诚相待,重视患者主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与其交流,逐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心理和心理状态,从而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安抚。术前告知患者病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感觉和麻醉效果,使其对麻醉有初步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对于合并症多、心理压力大的患者,术前应积极有效处理基础疾病,使其尽量接近生理状态。
2.2 临床护理
2.2.1 加强保暖措施 由于静脉复合全麻药如阿片类药、镇静药和局麻药物有血管扩张作用,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都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中枢性体温调定点,使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散热增加,降低了患者对低温的应激能力,从而容易引发低体温致苏醒延迟[3]。保暖尤为重要,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4~25℃;②减少患者身体暴露面积,双脚最好放置保暖脚套;③输注全血和血制品前应适当加温;④根据手术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充气升温毯,并在术前半小时接通电源预热;⑤低温体外循环后期应适时积极复温,将鼻温复至37~38℃,肛温升至35~36℃;⑥每半小时监测一次体温,随时触摸肢端末梢的温度。
2.2.2 预防褥疮的护理 压力、剪力、摩擦力及潮湿均是造成褥疮的重要因素[4]。全麻苏醒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全身或部分知觉尚未完全恢复,机体代谢、自身调节能力下降,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发生褥疮。为此,苏醒期安置体位时在患者骨突出部位放软垫保护;保持床单、衣服平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压力和切应力。术中老年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应常规使用气垫床,随时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每2小时翻身一次,禁止翻身者每2小时充放气垫床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
2.2.3 维持呼吸功能 全麻苏醒延迟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如无或有微弱自主呼吸,应立即用呼吸机控制或辅助呼吸;如自主呼吸良好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者则可常规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对于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保持头后仰位或头低位,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肥胖、颈短患者常伴舌后坠,出现鼾声,可托起下颌角,或放入口咽通气道,及时清除气管内黏稠分泌物。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应充分加压给氧,并及时去除诱因,立即通知麻醉医师。
2.2.4 监护生命体征和增加实验室检查 对于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出现苏醒延迟的患者,除了加强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外,还应协助医生评价通气和氧合,包括分钟通气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和血糖浓度。加强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含钙和镁)浓度及血浆渗透压,增加肝肾功能、内分泌疾病的检查项目。积极采用PARS评分法评定老年患者的活动力、循环、呼吸、神志状态、SPO2等5项指标,记录其麻醉手术前的ASA评级、入室评分、出室评分和留室时间,并每隔15分钟持续评估。
2.2.5 防止意外损伤 麻醉恢复过程中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兴奋期,如躁动、幻觉等,除给予适当镇静治疗外,还应由已认真交接术中患者病情及用药的专人守护。尤其是患儿,全麻术后苏醒过程中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较为多见,应妥善安置,进入麻醉恢复室后睡气垫床,加床档,给予保护性约束四肢,约束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注意保持手足的功能位及皮肤的完整性。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气管导管,随时观察导管的位置,以判断有无脱落倾向,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等。
[1]于恩光.术前患者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影响的观察与心理干预[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7):583-585.
[2]韩正慧.心理护理在全麻苏醒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5):457-458.
[3]周笑芬.全麻病人麻醉期间保暖的临床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3(8):580-581.
[4]王彩虹,宋书恒,马微.防止褥疮发生的注意事项[J].哈尔滨医药,2010,3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