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强
(新疆医科大学体育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南京市小学生篮球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马国强
(新疆医科大学体育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展开了实地调研,得出对策如下:提高非篮球特色学校校领导对篮球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做好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小学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竞赛体制多样化,通过训练比赛带动校园篮球活动氛围;提高场地有效利用率,丰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南京市 小学生 篮球活动
调查的学校中室外篮球场地有101个,校平均2.29个,最多的有5个场地。多数学校就有一块标准的比赛篮球场地,篮筐也是标准高度,没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小篮板更谈不上小场地。而具备适合小学生使用场地器材的学校中又存在篮板摆放布局的不合理,缺少比赛所用形式的布局及篮板之间距离太近,对篮球活动的正常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学校都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教材中有关篮球教学较少,一学期老师平均安排7.7课时至多不超过11个课时,部分学校每学期落实到的上课时数只有2、3个课时且一般开设的对象是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部分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以篮球运动为突破口打造校本课程,拥有自己的篮球校本教材。
根据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3~6年级开设篮球教学内容,平均年教学时数为5学时左右,调查的学校中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时数的学校占80%。小学体育课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很大,部分学校老师有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学校场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篮球活动的需要,篮球架布局的不合理和适用性不强。
调查对象中,能够完全贯彻教学大纲要求指导篮球课教学的学校很少,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在体育课上老师只是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原地运球和传球此类的单个技术动作,缺乏技术动作的整合和战术意识方面的教学。
调查的学校都能根据大纲的要求安排以篮球教学为内容的体育课。通过对老师的调查发现不到50%的学校对篮球活动开展状况较满意,其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没有形成传统发展项目、上级没有安排比赛任务、场地条件限制和学校经济条件不允许这几方面。
调查南京市小学中有17.07%的学校曾举办过校内篮球比赛,但每年平均就一次。一般学校每周只有一天可以进行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课外活动,篮球特色学校相对来说课外篮球活动机会较多每周保持在2~3次,南京市小学中有38.6%的学校针对喜欢篮球运动和有篮球运动天赋的小学生安排了篮球课余训练,有些学校在体校开展训练活动或者集中到硬件条件好的学校训练。
篮球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每周有3~4次的训练次数,时间1.5~2小时左右,一般安排在下午放学之后。有些学校由于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本校学生训练则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体校或者条件好的学校进行训练。训练工作的执行者包括在校体育老师和外聘教练组成。参加全市比赛的队伍总是在十几所学校范围内,由于软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的不同有些学校没有开展篮球训练。
调查发现,有82.94%的学生每年能通过参加比赛锻炼自己和检验自己的训练水平。小学竞赛的杠杆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南京市体育、教育局每年都举办“新苗杯”小学生篮球比赛,此类比赛还包括每年江苏省篮球夏令营比赛和全国“苗苗杯”小学生篮球联赛,其中有8.54%的学生参加过2~3次比赛,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各区的篮球特色及传统学校。
目前南京市小学生篮球联赛只有每年一次的“新苗杯”小学生篮球比赛,由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比赛设男子组和女子组,男子组有10支队伍参加。女子组有8支队伍参加。多数学校没有参加比赛的条件和任务则相对参与机会较少。女队球员的人数较少选材比较困难甚至有借用队员比赛的情况,比赛的观赏性不高难以形成比赛气氛。经济条件好的学校和一些篮球特色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吸取优秀队员参加由江苏省体育局举办的篮球夏令营全省范围的小学生篮球比赛和全国“苗苗杯”小学生篮球联赛。学校场地条件限制,南京市小学生联赛都是安排在附近体校的篮球场地进行,全省篮球夏令营的比赛则是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轮流举办。
表1 南京市小学生参加篮球活动时间安排情况
表2 南京市小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场地
表3 小学篮球规格标准
对学生参与篮球活动时间的调查发现,58.42%的学生是在体育课上参与篮球活动,18.11%的学生则是选择课外活动时间参与篮球运动,23.42%的学生能够利用休息的时间进行适当的活动,说明相对于课内课后主动参与篮球活动的学生比例不是很高。考虑到校园安全因素学校都采用封闭式管理,学生在下课后无法利用场地设施自行开展一切体育活动,加之家长按时的接送行为和校外适合小学生篮球场地的稀缺都限时了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如表1)。
近90%的学生是利用学校篮球场地进行篮球活动,总体上学生多集中在学校内参与篮球活动(如表2)。
调查中了解到,专门组织以篮球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余活动较少,多数学校是以自由活动为主。活动中对篮球感兴趣的男生能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快乐而少部分不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和女生则是选择跳绳、踢毽子和打沙包等游戏锻炼娱乐。部分学校开展篮球俱乐部和寒暑假的篮球夏令营和冬令营为热爱篮球运动的小学生提供活动条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营活动运转的不是很好。
(1)提高非篮球特色学校校领导对篮球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黄金时期是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领导应注重篮球活动给学生们带来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特别是部分没有以及缺乏篮球专项教师的学校更应该加强他们的在职学习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工作。经费投入的保障是学校篮球活动开展好坏和是否走的长远的基础,由于各个学校特色项目开展方向的不同,非体育及篮球特色学校的经费相比之下投入偏低,这势必会消弱体育老师开展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和提高。篮球运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呼吁相关学校能把握住趋势,重视篮球活动和本校特色课程相结合的发展研究,兼顾篮球活动和特色课程在学校的齐开展,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做好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非篮球专业教师的篮球素养培训。体育新课程的进行中,一些非篮球专项或者没有篮球专项的学校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已经不能胜任改革的需要,在现有篮球教学安排的形式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十分必要。学校除了安排篮球专项老师参加培训活动以外也因该相应的组织非篮球专业的代课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使他们在了解篮球基础上结合自身专长的层面上合理丰富篮球教学手段及创新教学内容,打造多样化的学校篮球教学活动。
(3)加强小学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合理开展训练。制定并遵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训练手段和体能练习方法是篮球启蒙阶段训练的必要条件。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的训练工作由专业队篮球教练负责,他们遵循运动训练的竞技状态形成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体能、运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这一方面的专家。虽然懂得篮球训的方法和手段但多数是按照经验执教,缺乏手段的创新和科学监控训练过程的能力;相应的缺乏有关小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小学生心身特点把握不到位以及用对待专业队训练的手段和模式训练必将影响到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小学是基础教育,学生的篮球训练应区别于职业化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篮球锻炼兴趣和基本功训练应是重点。从事过职业队的教练,固然有丰富的执教经验,但他们指导的对象大多都是已经成品的运动员,指导重点在于人员的整合,战术的调配,以及比赛时的随机应变能力。但对于小学生运动员来说,重点则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从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素质抓起,这样从事过职业运动队训练的教练员未必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师相对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以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但体育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专项上缺乏深层次的感悟。所以学校篮球训练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中应取长补短,体育老师和教练员都应参与到训练过程,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使训练科学化。
(4)竞赛体制多样化,通过训练比赛带动校园篮球活动氛围。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与体育实践,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没有学校篮球代表队训练,校内没有任何形式的篮球竞赛活动,社会上也缺少儿童少年篮球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就不可能养成参加篮球锻炼的习惯。校篮球队的训练应该尽量安排在校园操场进行,避免在篮球馆或者体校里训练,这样可以利用训练活动带动校园篮球氛围的形成。同时增加其他学生的关注度,无形中拥有了更多的潜在参与者为后备篮球人才的补充打好了基础,这也是解决女子篮球队招人难的一个有效途径。校园篮球场应该既拥有一块正规的篮球场地也需要适合小学生的篮球设施,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场地器材的适用性配置,如表3所示,是1987年江苏体科所10年的探索成果。
丰富竞赛体制。学校除了参加每年一次由全市组织的小学生篮球比赛以外更应注重校内比赛活动的开展,在校内可以针对学校特点设置些趣味性的篮球竞赛活动如各种投篮比赛、远投比赛、小篮筐投篮比赛、传球比赛等,利用这些活动与他校增加比赛交流的机会。同时全市范围内也可以组织这样的比赛来缓解比赛方式的单一趣味性不高情况的出现,让所有学校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几个学校的游戏。
(5)提高场地有效利用率,丰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篮球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点点滴滴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应多以游戏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学习篮球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教学中应避免采用单调乏味的手段和方法传授基本运动技能,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主动学习技能。
在这期间的篮球教学应在内容上突出学生主体的发展,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改变老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和体验到课堂学习过程。为了弥补技术教学课时少的问题,教师在室外课无法进行或者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图像加速学生学习的印象及速度和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自己课余篮球活动奠定知识基础。丰富教学手段硬件的投入和领导老师的观念也必须跟上,要求老师加强自我学习,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篮球活动的开展应贯穿于小学整个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1~3年级的体育课堂中也应该将篮球游戏融入其中作为发展身体素质和娱乐身心的手段。教师应把握篮球活动的运动特征充分挖掘其乐趣,合理编排游戏内容,结合不同学段要求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水平将篮球基本技术融入到趣味性活动中。同时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发挥篮球游戏的辅助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各个学校都有篮球场地,学校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各自的场地布局结合体育评价指标相应的添加以篮球活动形式的考核内容,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1]韩春波.黑龙江省农村中学篮球运动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6).
[2]白喜林,黄文彦,吴源.中国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篮球后备力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10-11.
[3]苗凤藻,李汶凯,谢香道.上海市中学开展篮球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增刊),1999(12):19-21.
G841
A
2095-2813(2012)12(a)-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