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践

2012-01-21 20:51石一民张华文孙朋娟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专业

石一民,张华文,孙朋娟,陈 英

(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1 引言

地方性高校因其与地方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地方性本科高校,学校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所在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海洋为特色的办学之路[1]。2010年,学校依托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创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但由于安全工程学科是一门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综合交叉边缘科学,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涉及面极广的特点,使得安全工程专业与一般的工科专业不同[2]。因此,如何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确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并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背景与人才培养原则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变海洋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3]。近年来,浙江加快了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步伐,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产业迅猛发展。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436亿元,位居全国石化工业销售总量第五位[4]。浙江船舶修造业近几年也异军突起,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浙江实现造船完工量1122.5万载重吨,新承接订单869.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2604.9万载重吨,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4.6%、24.0%和17.4%,浙江造船完工量已连续9年保持快速增长。而作为浙江造船工业重要基地的舟山,2011年造船工业产值达521.5亿元,同比增长20%,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造船指标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5%、16.7%和14%,创历史新高。舟山石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舟山石化工业投资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3亿元,其中临港石化工业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99.3%[4]。舟山具有发展临港石化产业需要的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又是亚洲最大的进口原油中转基地和浙江造船工业重镇,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两大涉海国家战略的实施,舟山市的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舟山一些临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特别是石油化工和船舶修造两大行业,存在诱发重特大事故的安全隐患,生产安全非常重要,急需一批既能掌握企业生产的安全规律,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安全、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和一大批中介机构陆续建立,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而是遍及到包括工业、交通、建筑、商贸、物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与部门[5]。但目前舟山市乃至浙江全省安全工程人才严重不足,缺乏高素质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成为舟山和浙江安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6]。因此,依托高校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人才,对促进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地方性高校的新办专业,笔者认为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而我省的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也要求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必须突出行业特点,因此不能完全采用“大安全”培养模式,而应立足行业,面向浙江,重点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突出海洋经济特色。

(2)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相统一。浙江海洋学院目前作为一所教学科研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加之安全工程专业是我校新开办的专业,故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必须适应安全工程学科自身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5],即应以安全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为主体,以行业安全技术为依托。在知识结构上,既要有安全科学理论、原理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有安全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实际工程知识[7]。

3 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8-9]。具体地说,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由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体现),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培养途径[9]。

在认真分析行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的三个原则,确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将依托当地石油化工和船舶修造行业,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特色。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在相关行业特别是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检测、分析、评价、监察、管理决策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本素质。具备以理工科为主、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知识基础,对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具有良好的身体,吃苦耐劳、实干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专业素质。系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主要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了解安全学科与技术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开展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安全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行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安全分析、评价和设计,具有事故预测、预防和分析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评估及工程监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从事安全(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所需的基本能力;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安全、环境方面的监测和分析。

4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在借鉴国内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置。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模块,理论总学时2302学时,集中实践环节周数31周,总学分165分。

通识教育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占理论总学时的39.79%。除了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大学语文、管理学、海洋文化等人文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安全责任心。

学科基础课模块点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占理论总学时的32.93%。除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图学、电子电工学等工程基础性课程外,还开设了安全学原理这门课,增进学生对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事故的统计分析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等安全应用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

专业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占理论总学时的27.28%。专业课模块又分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部分。专业核心课开设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机械与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控与测试技术、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安全管理与事故调查分析等7门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内涵。专业方向课分石油化工安全和船舶修造安全两个方向,每个方向各设4门有关工程技术基础以及行业安全技术方面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志向与就业去向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但每个方向的4门课程必须同时选修,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选择路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专业选修课开设涉及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安全法规、安全心理、安全经济、专业英语等方面的12门任选课程,学生至少应选修其中的5门课程,共10学分。通过多角度地设置一定数量的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学生就业的多向选择创造条件,使培养计划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共31周,占总学分的17.58%,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工程技能训练、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集中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5.1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及时追踪企业安全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信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认真落实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5.2 抓紧专业实验室建设

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我校十分重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在省财政厅专项资助和学校配套支持下,目前已初步建成防火防爆、机械与电气安全、职业健康与卫生、安全人机工程和模拟仿真等5个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已购买了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试验装置、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试验装置等实验设备,还购买了在石化行业应用广泛的DNV SafetiTM量化风险分析软件(教学版),该软件包括PHAST、LEAK和PHAST RISK Micro三个模块,应用先进的计算模型,可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并具有丰富的资料数据库,可使学生进行事故后果仿真模拟和安全评价分析的深入学习,掌握安全评价方面专业软件的应用方法。我校安全工程实验室全部建成后,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的实验课程开设,但要形成完善的实验室体系,提高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比例,甚至开设大型实验,则还需较大投入及扶持。

5.3 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保证学生实习效果、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校已在中化兴中(舟山)石油转运基地、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等石油化工和船舶修造企业签订了协议,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校企深层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完成安全工程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作。此外,通过制定和落实实习管理制度、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等措施,保证现场实习效果。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目前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师共16名,但存在“三少”(专业对口教师少、中年骨干教师少、高级职称教师少)情况,而且师资主要集中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领域,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还需大力提高和改善,以满足未来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此,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引进具有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聘请一些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可邀请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并指导科研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下基层锻炼,参与地方社会服务及交流合作,到有关高校进修学习,或攻读本专业更高学位,并从政策上、经济上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5.5 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由于国内各高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带有行业特点,这使许多专业课程缺乏高质量的统编教材,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必须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本着选编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优先选用国内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规划教材,如《安全学原理》、《安全经济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等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规划教材。另一方面,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教师开发编写既合乎安全学科发展规律,又反映本专业特色的专业教材,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

5.6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不少学生在系统的专业学习之前,对本专业不甚了解,专业归属感不强,认同度不高,担心就业前景,对前途感到迷茫,因而缺少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对入学新生进行专业教育,邀请从事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名人、校友举办有关讲座,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要求。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设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法宣传月、119消防日等活动,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 结语

本文根据所在区域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按照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及知识结构需求,在借鉴国内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定位、优势和自身条件,对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但由于安全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加之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建立较晚,至今还没有毕业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实践教学,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相信随着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会逐步趋于完善,使之更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1]周达军.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思考——浙江海洋学院特色办学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45-46.

[2]邵 辉,张 东,葛秀坤,等.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2(19):34-39.

[3]苗振清,刘煜.对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高教论坛,2009(2):21-23.

[4]翁国娟.浙江“蓝色引擎”拉动临港石化业[N].中国化工报,2011-08-19(5).

[5]时亚丽.船舶修造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26-27.

[6]张景飞,张 兰,马会中,等.突出专业方向的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研究 [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61-34.

[7]秦宪礼.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8):121-123.

[8]李志义.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34-36.

[9]谭迎新.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12-15.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