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特色鲜明”的内涵及其路径选择
——以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逻辑起点

2012-01-21 20:05王惠芳
关键词:研究型浙江办学

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衡量一所地方高校是否有鲜明的特色,一方面要考察其对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提供适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真正成为所在区域中的“轴心”机构;另一方面,则是考察其是否与其它高校存在着差异和优势,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作为地方高校的浙江工业大学,为在知识体系中找准自身位置,在区域体系创新建设中获得独特话语权,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调整了新的战略定位,在《2011—2020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包含了“区域特色鲜明”、“综合性”、“研究型”三个特定关键词,它们勾勒和规定了学校规划目标的内涵,形成学校的发展前进的方向。本文着重对“区域特色鲜明”的内涵、提出依据、实现路径进行探析确认,兼以梳理“区域特色鲜明”与“研究型”等关键词之间内在关系,以期在一定层面和范围能阐述和反映出大学发展“区域特色鲜明”的逻辑意义,并由此而赢得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刻的认同,以及在进一步发展上的协同。

一、区域特色鲜明的内涵

(一)特色和区域特色

特色的定义众说纷纭,教育主管部门的界定应该具有较高权威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指出,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并富有显著效果。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得到公认。对于办学特色分类,美国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的观点比较独到。他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一个系统的特色总是围绕它的任务而形成的”[1]。因此,大学作为一个系统,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特色上面。

区域是指具有某种经济特征和功能的经济地理区域。学校《规划》中提出的区域, 是指长三角区域,特别是指浙江省这一特定的行政地理区域。学校是区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区域特色体现着自身办学特色的定位,是指在区域内的高校中所具有的独特色彩和风格。具体讲,就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它学校的独特办学特色。学校身为浙江省属高校,是由浙江省政府创办的,服务所面向的区域应主要为浙江省,并适当扩大至长三角。因此,《规划》提出的区域特色,是指学校在区域内众多高校中表现出来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形成的特色。衡量学校的区域特色鲜明与否,从外部效果衡量,主要表现为:在区域高校内处于学术领导地位;在获取办学资源上保持领先地位和优势;在服务重点上面向区域,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二)区域特色鲜明的主要体现

高校办学特色是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区域经济特色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学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就决定了学校办学特色必须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实际上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折射和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学校特色培育必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学校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是否有特别鲜明的区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形成人才培养优势,拥有一批在区域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各领域宏大人才队伍中的领军人才、核心人才和骨干人才①《2011—2020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12月。。高校虽然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但是,从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本质属性看,人才培养是它的根本任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从某种角度讲,可以看成是一种派生职能,也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何以形成人才培养的优势,应该说,只有教师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率先提高了,教师才能具有更强的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环节上,进而推进人才队伍的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以致达到宏大和强盛。

2. 形成与“区域战略”相吻合的研究方向,并产出具有鲜明优势的成果①《2011—2020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12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特色是办学特色的基因库和动力源,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尤其如此。区域战略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导航仪”和“牵引机”的重要作用②。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张立彬认为:作为区域内的重点发展高校,只有围绕和服务区域战略,我们的研究方向才能保证不偏离主线。区域或地方高校主要拥有一些“区”或“地”字头的知名学者和科研载体,研究方向主要瞄准“地方战略”,如承担区域或地方重点领域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以及承担区域或地方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对外来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研究。但是,服务“区域战略”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其研究水平和成果未必只能停留在“区域”水平,如河南大学的“黄河流域”研究,成果丰厚,特色鲜明,这一领域的国内研究,“985”高校也未必与之相比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学校已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但是还不够鲜明②张立彬:《以“省部共建”为契机,以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表现在对地方主导产业的重大对接力度和影响力度不够,对新兴产业推动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重大支撑度不够。

3.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联动互动的生动局面,并建立多方位、宽覆盖的完善机制①《2011—2020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12月。。西方大学特色培育动力,是在与社会需求的互动机制中形成的。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大学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其对科学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离开这一衡量标准谈大学办学特色,是没有价值的”[1]。大学与地方形成的互动机制,标志就是大学学科专业、科研深深扎根于区域经济产业之中,而区域经济产业优势和特色折射出大学的学科专业、科研的优势和特色。建立稳定的学校、区域发展互动机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就学术领导地位,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赢得区域内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和赞誉,这应是“区域特色鲜明的”本质内涵的体现。

二、区域特色鲜明提出的依据

(一)内涵发展需要

当前, 我国正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模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 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从一定意义上说, 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服务与质量的特殊性,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和表现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8条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中将强化办学特色、建设有特色的高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还专门设立了22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出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不仅使高等教育总体上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产生“百舸争流”的景观。

(二)提升竞争力需要

从特色的定义可以看出,特色简单地可以描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可见,大学特色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学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办出特色。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日益发展,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必然要求各高校朝着独特的路径持续、稳定、优质地发展自己,使其办学逐步趋向特色化。浙江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科技中长期规划都对学校作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也给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能否承载这一政府和社会的期盼和厚望,关键还是在于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浙江省高校普遍注重特色发展,并在局部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同时,区域外其它省份高校也拥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这些都正对我校的发展构成挑战,使我们原有的阶段性优势、历史性优势已经不再鲜明。

(三)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长三角、浙江省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的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对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的需求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需要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提供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作为国家实力重镇、经济大省的浙江,长期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架知识创新含量缺乏、工业化中后期传统的轻小型企业效益低下,其实已经明显存在被国际化的不良环境抑制和威胁的潜在风险。实现经济结构强势升级跨越,事实上是不仅要从容解决传统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复杂问题,而且是同时要拿出更大勇气走入新兴的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现代化运行的关键攻坚阶段的战略转移,向国际的高水平市场进发。转型、升级、攻坚,这是浙江区域战略的重要方面,必然对浙江现代科技与人才,对高端知识与创新,产生前所未有的渴求。学校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高校,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很艰巨的,特别是要围绕浙江省区域战略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在浙江省的重大项目、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唯有以区域特色鲜明为目标,学校才有可能切实地承担起政府和社会对我们的重托。择取“区域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也即等于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系统中,根据浙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适时准确地找到了自己持续发展的应有位置。而这个位置也恰成为学校由数量转向质量、由规模转向水平、由外延转向内涵的谋求进取、最终以品质取胜的战略新起点。

三、区域特色鲜明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

首先,区域特色是个科学的发展系统,不可带有丝毫的盲目和混乱。学校学科专业和科研平台要根据区域和地方产业和行业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相适应相协调。这种相适应相协调主要内含高校与产业联动互动的机制。(1)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及时设置区域和地方需要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用知识和适销对路的人才。(2)倡导“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服务”办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经常深入农村、工厂或被聘为技术员,或充当技术顾问,促动地方经济,特别是区域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国龙头产业,以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样,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会为大学提供充足的办学资金。而区域和地方财力大力支持,又会促进大学的快速发展。(3)通过教师和学生向区域和地方转让科技成果,使区域和地方经济异军崛起,走向成功,走向辉煌。而区域和地方经济的成功辉煌,又将促进大学的转型升级。其次,区域特色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发展区域特色应依照校情和省情实际定位,分类别和分层次展开,宜时宜地打造和培育,尤其是可以先一步选择更贴近自己优势、贴近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和培育。

(二)确立区域特色鲜明的重点领域

1. 打造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高校,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有用的出色的工程人才,工程教育成果显著,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2010年党的十七大积极推行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代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我们要提高精英人才的培养水平。在稳定本科生教育规模的基础上,以卓越工程师、优秀企业家等多样化的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引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一体化的改革,努力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优化精英人才培养平台。以浙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引导,进行传统专业改造及专业内涵建设,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专业;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整合课程、教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学生科研和实践平台;优化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课堂和课外两个空间、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条线的本科教育的组织管理架构和教学环节设计;加大实施学生“第二校园经历”的计划力度①《2011—2020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培育蓝色海洋资源研发特色。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海洋面积2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岸线长6500千米,占全国的20.3%,海岸线绵长曲折,海域岛礁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前景广阔。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我校从未间断过,成果转化更是显著。近期由药学院王鸿教授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海洋来源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项目成果为透明质酸的应用解决来源紧缺问题,为海洋来源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对带动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去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浙江的海洋经济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学校可创建与企业、基地、科研机构联姻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构架;可以组建与政府、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形成的浙江经济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资源进行研发;可以组织海洋产业研究基地,加强海洋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为政府提供信息资源和决策参考,提供涉海产业项目规划开发思路,从而使浙江在全国新一轮的海洋经济开发中占有优势。

(三) 发挥“研究型”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目标的促进作用

学校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就需要学校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跨越。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标准是在精英教育、促进知识的增长和学术的领袖地位等方面,有着很高的声誉,自主创新能力特别强,即具有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学科群,以及拥有以我校为主体联合其他创新力量建立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聚集一批国内一流学术人才;具有高质量的学生生源,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具有较高的研本学生比;有较充足的研究经费,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着力解决社会重大发展问题,形成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拥有较完善的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体系。

“区域特色鲜明”和“研究型大学”两个关键词,表面看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甚至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互规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型是对区域特色的一种提升,区域特色鲜明,是从学校服务区域定位方面提出的要求,或者说是学校服务定位的体现。研究型大学是指我校的办学层次定位。可见,两个关键词从不同方面对学校发展目标给作出了规定,丰富了学校发展目标的内涵。需要指出的是,两个关键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规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一是我们所指的区域特色鲜明是基于研究型大学的,它的参照体系是研究型大学,特别是服务区域的研究型大学,较区域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有更高的水平,是一种高水平的鲜明特色。从地位和价值意义上讲,研究型是对区域特色的一种提升。二是我校的研究型大学目标从未来十年看还只能是体现在一定的服务区域内,或者说它是基于一定服务区域的,还不能与浙江大学等面向全国的研究型大学相比肩。研究型大学内涵,有一个普适、共性标准。但是,任何事物既有共性的一面, 必然也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对于研究型大学,如985高校,其表征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而区域型的研究型大学,其相互之间的差异更多。从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看,我们要做到向浙江大学那样全国型的研究型大学还是不现实的,当然,承认这点并不代表我们只满足于在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水平,毕竟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努力按照研究型大学的一般标准,在高端人才、领军人物、“国字号”平台、高水平成果、学术话语权方面有更高的提升。更要将目标定位于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上争取有更大的作为,所追求的是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应用研究为侧重、在重大现实问题中突出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以主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的研究型大学,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某些领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引领或支撑作用,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思想库和服务站。这是不论优势学科还是薄弱学科所面临的共同议题和必然选择。比如法学院石东坡教授及科研团队,近年来前瞻性地适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海洋经济”方略,在持续深化立法审议等理论研究同时,着力开掘文化立法的项目规划、海洋经济的地方立法、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审批的社会影响评价等法治实践问题的研究,连续获得2012年国家社科、教育部等项目立项,受委托拟定并提交《舟山保税港区管理办法》反响积极。今后,我校将加快对接国家、区域和省的产业战略,建设海洋等6个战略新兴研究院、30个重点研究领域。

(四)加强浙江文化精神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的引领作用

要强化浙江文化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就要厘清浙江文化中有哪些方面可以引领区域特色鲜明建设。我们知道,在丰富的浙江文化体系中,浙江的文化精神最具代表性,所以我们主要讨论浙江文化精神对区域特色培育的引领作用。从文化的本质,以及浙江文化对学校区域文化的引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分析,进而再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接受浙江文化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的引领提出建议。

1. 浙江文化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关系。(1)文化的本质。有专家认为,精神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最本质的东西是文化价值观,文化的价值观又决定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引领作用。为什么核心价值是文化的本质?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主要包含学术知识领域,为学术而学术,是精神的核心和标志。为象牙塔精神,是一种贵族精神。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主要包括为社会服务,甚至是政治经济服务,满足社会需求。这两种价值观均是文化的本质,但两种价值观却是不一样的。比如服务不是高等教育的规律。但对于本质的认识都离不开这两个特性。一般认识和应用都有一个侧重面,即一个为主,一个为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侧重。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全球知识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下,我们当侧重为社会服务,甚至是为政治经济服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选择了为经济发展服务,可以说就等于是有了浙江文化对学校区域特色发展的引领的条件基础。(2)浙江文化精神和大学精神。浙江文化精神主要体现的是社会精神、社会文化,即“敢为人先、实业兴国”。大学精神主要是已经形成的“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精神。浙江文化精神和大学精神两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创新精神。但有区别:浙江文化精神的创新主要是技术、体制的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大学精神主要体现的是大学文化的创新,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创新,及为社会的服务。这当中要体现一种共享精神,价值观认同,从而获得多赢和双赢效果,推动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我们依然选择浙江文化精神对大学文化精神的指引。浙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悠久深厚的浙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越文化,沿海区域文化都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土地上,“名士乡”蕴育出的“石气、竹节、无畏”品质, 温州模式、浙江现象中透射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 的勇敢开放的性格,是浙江精神的汇合,是浙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正如习近平在为杭州高校大学生作报告时所讲:“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浙江文化精神是浙江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2]。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向社会输送一批批有用人才,为推进浙江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浙江精神、丰富了浙江精神。所以,在今天,地方高校建设鲜明区域特色,应该继续突出浙江文化精神的引领作用。

2. 浙江文化对区域特色鲜明建设的引领作用。浙江文化的内涵特质是以务实、敢闯、创新、机遇意识、艰苦奋斗等为显著特征的,浙江文化相对是需要机制约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等举措和文化活动来传承发展,并有一批批学子深入到浙江文化的深层里来体验、感知、探索、彰显最新的精神生命力的,由此再开始新的文化创造,推动浙江区域新的经济社会变革,激发新的创造活力。学校可以让学生体认区域各时代先进者的文化精神生命,“溯其先天血缘”;体认浙江历史文化脉络和发展变化,了解中国的历史格局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参与社会深度的经济变革活动,将浙江人民固有的经济智慧提升出来,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文化元素提升出来,为浙江继续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热力。更重要的是,由此与“价值伦理”相关的那种务实、精工、精致、精益的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也要丰富突现出来。以浙江精神为办学动力,创新办学理念,完善基于区域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育机制建设;优化学术生态环境,学校教授带领学生奔赴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真实地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形成相互成就、团结协作、自主创新、宽松自由、持续发展、良性竞争的适合区域特色发展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凝聚力,建立和完善一套以工大校训、学风、校风、使命等要素聚集的精神文化表达系统,增强师生对区域文化影响下的学校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认同度。

浙江大学文化源自浙江文化的母体,同时又丰富着自己文化的母体。浙江文化给大学文化以社会价值,大学文化给浙江文化以生机活力。浙江文化和大学文化相互制约,又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应该肯定的是在起主导作用的浙江文化的引领下,大学文化与浙江文化会有着更好的融合、互动,并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6,51.

[2] 习近平.继承文化传统 弘扬浙江精神[N].浙江日报,2006-9-28(1).

猜你喜欢
研究型浙江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Mother
Task 2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