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平,郑晓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代际旅游的内涵界定及表现形式
廖小平,郑晓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代际关系考虑的代际旅游是在我国家庭代际关系变迁和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存在具有绝对性,范围有其针对性,表现形式有亲子游、孝敬父母游、隔代游和大家庭旅游。
代际旅游;内涵;表现形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规模小,代际层次少的核心家庭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户;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16995327人,增长81.03%,人口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认为我国人口己经基本上完成了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速转型、家庭结构和规模逐渐变小、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时期,家庭中至少两代人一起外出旅游已成为旅游重要趋势,而我国关于代际旅游的理论研究滞后于现实中代际旅游这种旅游形式的发展。
(一)代际旅游内涵
代际旅游,intergenerational travel一词最早出现于Stanley C. Plog著作的,由李天元教授翻译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市场营销实论》一书中,描述了祖父母辈的家长们有财力并且乐于有机会带自己的孙辈外出旅游,有可能去参加设有照看婴儿服务项目的海上巡游、去游主题公园,或者去某一阳光明媚的地方度假,在那里祖父母们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孩子们则可以在周围沙滩上和水中嬉戏。到目前为止关于代际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而根据Stanley C. Plog书中的描述代际旅游单纯是指祖父母带孙辈的外出旅游。
1.代际旅游存在的绝对性
代际旅游是基于代际关系考虑的。社会的代际关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有机构成部分。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道德义务的意识与承担等诸多媒介发生各种关系,呈现出不同态势的胶结状态,这就是“代际关系”[1]。在这个意义上,社会领域范围内,旅游涵盖在代际关系之内,因此代际旅游的存在具有绝对性。
2.代际旅游范围的针对性
对“代际”一词的理解有三方面:一是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来考察不同代人,即不同的人口(出生)队列;二是家庭内部的代际,即个人在家庭中所处的“代际”位置;三是每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的不同年龄段,如青年、中年和老年[2]。因此社会领域内代际关系范围不容易界定,而在家庭内,代际关系是十分清晰的。不论代与代之间年龄差距是多大,上一代与下一代、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辈等的界线是非常明晰的,不会产生任何歧义。家庭代际关系作为社会代际关系的微观领域,是一种纵向的家庭关系。它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基础上、由共同生活的几代人构成的重要的家庭关系。[3]因此,我们把代际旅游界定在家庭范围内。
鉴于上述代际旅游存在的绝对性和范围的针对性,我们所要探讨的代际旅游是包含了一个家庭中至少涵盖两代人的旅游,而不只是祖父母辈与孙辈的旅游,如中老年人与其子女和孙子女之间、子女和孙子女之间的旅游。代际旅游作为家庭旅游的一部分,具有家庭旅游的基本属性,如旅游需求具有一定层次性等。但是代际旅游又不完全同于一般性质的家庭旅游,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如代际旅游中父辈、子辈和孙子辈之间的特殊身份和关系及其出游目的决定了旅游决策的倾向性。
(二)代际旅游产生背景
1.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
第一,代际关系重心下移。孩子数量的明显减少,使得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增大。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家庭代际关系的重心由父代转移到子代身上,孩子成为家庭代际关系的重点,每个家庭对子女的关注都超过以往,父母大部分的精力和财力转向子代。家庭代际关系的血缘性也决定了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性和利他主义,这可以从父母经常为孩子作出牺牲的行为中得到证明:父母为照顾孩子花费大量时间;为孩子的教育和健康花费金钱等[3]。
第二,空巢家庭分而不离。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模式变化显著,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老年人选择独立居住的现象较为普遍。父母同子女不共同居住,代际关系和代际之间的交流就由家庭内部转换为父母家庭同子女家庭之间的关系。这种外在了的家庭代际关系,由于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及血缘亲情的存在,以及当前老年人仍是多子女的一代等影响,父母与子女虽然不居住在一起,而代际关系、代际之间的交流仍十分紧密。分开居住但仍然互相照顾与关心,适应两代人各自的需求,“分而不离”是传统家庭模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表现。[4]
第三,隔代关系密切化。2007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22个城乡老年生活状态的调查显示,全国老年人家庭空巢率达到了49.7%,并且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空巢老人更需要亲情、情感的沟通和慰籍。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现在的“4+2+1”家庭:4个父母长辈、2个夫妇和1个孩子。这使得儿童成为联络家庭亲情、寻找感情依托的核心载体。“隔代亲”现象在当今中国家庭生活中表现的极为明显。
2.家庭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侧重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于旅游,家庭消费观念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如旅游是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提升生活品质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有效方法,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极好的途径……,这些观念使家庭出游安排快速增多。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长10.6%,收入增长23.5%,收入增长率高于人数增长率近13个百分点,意味着人均花费的增长,也是一种有质量的增长。2011年,更进入了一个高增长的年份,假日旅游一片火爆,休闲度假全面启动。到2012年,这一态势仍将延续。一是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福利逐步增加,减少了对未来的不稳定感。二是收入多少有些增加。三是在通货膨胀预期较高的背景之下,旅游作为一种预期消费,迅速转化为即期消费[5]。
(一)亲子游
规模小,代际层次少的核心家庭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户。这样孩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日益增强,旅游决策更简单易操作,容易达成共识。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家长日益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核心家庭尤其重视旅游对孩子的教育价值[6]。《与你的孩子一起旅行》栏目总裁乔丹预言:家庭带孩子走出学校去非传统度假地旅游将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夫妻和子女组成的两代家庭出游比例最高[7]。“亲子游”在百度百科的界定是“就是包含大人和小孩的旅游。其中有几种形式,一种是一大一小,两大一小,或是以家庭为单位定制的旅游线路。”李菊霞等认为亲子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活动形式,其区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根本特征在于人员构成,即父母与其未成年子女是亲子游活动的主体[8]。亲子游具有以下特征:参加者多为家庭中年轻一代的父母与其未成年的孩子,以核心家庭为主,主要目的是增进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从中增长见闻,开阔眼见,陶冶情操。其中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亲子游的旅游偏好也会有所区别。
(二)孝敬父母游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城市“年轻劳动力的流动,使家庭成员就业区域扩大,跨省、跨地甚至跨国,人们在职业与地理位置的分散性,拉大了亲属间的生活距离[9]。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孝文化传统的国家。“孝”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始终是中国家庭关系思想的核心。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
孝敬父母游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在这里主要是指一个家庭中年老的一代与其子女的旅游,包含了这种亲子关系和由夫妻关系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等。其主要特征是多以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或者子女在外地工作的空巢家庭老人为主,这些老人多数是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已经衣食无忧,并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良好的身体素养,他们更渴望精神生活能丰富多彩:与子女共享天伦,进行亲情交流;进行健康休闲度假或者怀古寻旧等。因此,“不送红包送旅游”成了孝敬父母的新时尚,体现了年轻一代对老辈更为体贴入微的关爱,不但懂得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而且懂得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
(三)隔代游
祖父辈和孙子辈之间的隔代游渐渐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是旅游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之一[10]。一些旅游公司针对祖父母和孙子们开始提供独有的旅游服务。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就出现了专门为老年人和孙辈们一起外出旅游提供服务的“祖父母旅行社”,而且随后的几十年里,类似的祖父母旅行社此起彼伏地建立起来。如今的美国,带着孙辈去旅行越来越被家庭看好。专门策划祖父母与孙子之间这种隔代旅游,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公司,策划的行程中不允许孩子父母的参与。Grandtravel就是这么一家公司,它的创始人海伦娜说: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这是个庞大的市场,而对祖父母们来说最想做的事情莫过于与孙辈共享一段特殊的经历,在旅行中进行文化传承。在这里隔代游的内容和国外关于代际旅游的定义相吻合,主要描述的就是祖辈和孙辈一起外出旅游。
(四)大家庭旅游
大家庭旅游具体是指一个家庭中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家庭成员同时出游的一种休闲方式。大家庭旅游可以增强几代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都有这么一个“黄金时代”:年老者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其出游的愿望,孩子也足够大能欣赏旅游的乐趣并且出游没有什么麻烦。祖孙三代一起的大家庭旅游提供了一个远离日常生活、联系家庭各成员之间感情的机会。因为大家庭旅游的参与者至少涵盖了家庭中老、中、少三代,因此大家庭在外出旅游考虑子女意愿的同时,又要受老人意愿的影响。在选择目的地时,需要首先考虑长者和孩子对这个地方都有兴趣,或者都能在这里各得其乐。因此,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成熟、旅游活动相对丰富的地域更适合作为大家庭出游的目的地。而旅途中,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进行合家欢式的娱乐活动,是大家庭旅行中最有特色的方面。年龄层次跨度比较大,需要同时兼顾年长者和孩子的需求,是大家庭旅游最大的特征,但同时由于老人体质特殊、出游机会少等因素,家庭出游时便会更倾向于老人的意愿,为老人多作考虑[11]。鉴于此,大家庭旅游在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住宿、旅游活动等项目上倾向于选择对老人有利的,这点和孝敬父母游有点类似。
总之,代际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旅游现象,对代际旅游内涵的考虑,范围针对性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代际旅游进行更好的研究。
[1] 王树新.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代际关系新走向[J].人口与经济,2002,(4): 15—21.
[2] 徐 征.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J].人口与经济,2003,(3):55-60.
[3]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9-140.
[4] 马 超.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6.
[5] 魏小安.旅游前沿与湖南发展[R].湖南:华雅华天大酒店,2011年12月.
[6] 皮佳倩.中国家庭结构的变更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54-55.
[7]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8] 李菊霞.亲子游市场若干问题探讨[J].企业活力,2008,(12):32-33.
[9] 董之鹰.孝文化与代际网络关系结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10):1-7.
[10] http://www.frommers.com/articles/3210.html.
[11] 殷 平.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4):137-142.
The Connotation Defining and Forms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vel
LIAO Xiao-ping, ZHENG Xiao-li
(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vel, based on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generates from the changing of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nsumer attitud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vel exit with absoluteness whereas its scope is featured by its relativity. The form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vel includes parent-child travel, the travel of honoring parents,grandparents-grandchildren travel and extended family travel.
intergenerational travel; connotation; forms
F590
A
1673-9272(2012)02-0005-03
2012-02-10
廖小平(1962-),男,湖南邵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伦理学,休闲文化,高等教育学。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