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快讯
饮食干预疗法对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
脊髓损伤后果严重,并发症多,患者生命质量差。目前尽管开展了手术、药物、促神经再生等治疗手段,但效果欠理想。近几年来,一个加拿大的脊髓损伤研究中心——国际探索修复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Repair Discoveries,ICORD)研究所副所长、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Tetzlaff博士领导的实验室,在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上研究两种饮食干预方法,发现其可有效促进损伤肢体的功能恢复,组织学结果亦证实了两种疗法的神经保护作用。
首先采用的饮食干预方法是热量/能量限制法,可通过间隙性饥饿予以实施,因此亦称为隔日饥饿疗法(every-other-day fasting,EODF)。研究结果显示,对颈髓或胸髓不完全损伤的大鼠,在损伤后立即给予EODF疗法,即可观察到神经保护作用的出现(如损伤脊髓组织量明显减少等),并伴有运动功能的改善。尽管EODF疗法的有效性已获得证实,但在临床上却不得不考虑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治疗后可能造成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导致体重进一步下降;患者也有可能因难以忍受饥饿而无法坚持。
基于EODF的上述不足,研究者们又致力于探索既不需要限制饮食、又能取得类似于EODF生理功效的饮食疗法,即生酮饮食法(ketogenic diet,KD)。KD营养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高脂肪(66%)、极低量碳水化合物(3%)及足量蛋白(18%)。传统的KD起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治疗癫痫。随着50年代许多有效的抗癫痫药物的出现,这种疗法逐渐被人们放弃;但一部分癫痫儿童在服用抗癫痫药物后会产生抗药性,症状仍然无法控制,导致90年代后KD被重新使用并得到推广。至今,KD仍不失为一种公认的治疗抗药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其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未在脊髓损伤研究领域受到重视。Tetzlaff博士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显示,颈部脊髓损伤4 h开始给予大鼠生酮饮食,尽管损伤后第一天动物进食量仅为正常的20%,但仍可观察到神经保护作用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现象,这为临床治疗时机提供了参考。行为学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KD治疗组大鼠受损肢体之使用频率在圆柱体攀爬(rearing)测试中有明显提高,肢体活动范围在梳理(grooming)测试中也有明显增加;同时,KD治疗还改善了同侧受损肢体在患肢拿捏食物(food pellet reaching)测试中的表现,腕和指的运动均有所恢复。极为重要的是,即使损伤12周后停止了KD治疗,大鼠患肢已恢复的功能也仍然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上述的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或需重新考虑是否应继续依照传统观念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给予高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饮食。而鉴于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手段极为有限,饮食疗法则有可能开启一个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窗口。希望未来能够对这种饮食疗法开展包括临床试验在内的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使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真正从本研究结果中获益。
(作者:刘捷;单位: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Repair Discoveries(ICORD),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