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玮娜 刘翠宏 张洪娟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正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传统的糖尿病治疗策略为: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和糖尿病教育[1]。但传统的治疗手段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一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概念,同时这一理念也被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所采纳[2]。
自我管理方法源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有学者将自我管理定义为在应对慢性疾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及生活方式做出的改变能力[3]。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目前认为自我管理是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持下开展的自我保健[4]。
目前国内的研究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自我管理能力强者血糖控制明显好于自我管理差者,且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水平差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以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加强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发挥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3.1 实现对糖尿病监测的自我管理 病情稳定时每日监测一次血糖,每月监测一次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每季度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进行一次眼底、神经系统、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检查。当病情不稳时,酌情加测。
3.2 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 ①选择合适的鞋袜,预防脚部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坚持温水泡脚,注意水温及时间,避免烫伤及浸泡时间过长造成皮肤伤害。正确修甲及注意脚部的保暖及日常检查。②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以减少细菌孳生。选用软毛牙刷,避免刷毛过硬刺激牙龈。在进行牙科治疗前告诉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③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阳光暴晒,积极治疗皮肤病。④保持眼部卫生,定期做眼部检查。⑤外出随身携带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点心或预防低血糖的食品,防止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而发生意外。⑥适量的运动,不要过于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
3.3 实现对社会角色的自我管理 患者应建立和保持自己在社会、工作、家庭和朋友中的新角色[3],正常地参加工作、和谐地与家人朋友相处及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等,继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3.4 实现对情绪的自我管理 妥善处理和应对糖尿病所带来的各种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5]。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大悲大喜。
3.5 实现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 积极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明确了解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实现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综合疗法真正得到落实,可使血糖、HbAlc控制良好,达到延缓和降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目的[6]。
[1]王宁,胡玲,姚燕,等.系统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的评价[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9):122.
[2]华丽,李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概念演变及最新理论模型[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31(3):132-135.
[3]李冬静,刑凤梅,孙景玲.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面面观[J].医学与哲学,2011,32(7):54-55.
[4]阮华娟.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57-59.
[5]白晓丽,李永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1):79-80.
[6]吉林.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0,19(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