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的文化局限性与外语教学
——以《红楼梦》对话片段为例

2012-01-21 14:41李洪坤
关键词:面子宝玉外语教学

李洪坤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礼貌原则的文化局限性与外语教学
——以《红楼梦》对话片段为例

李洪坤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用利奇(Geoffrey Leech)礼貌原则分析《红楼梦》对话。分析发现,该礼貌原则具有文化局限性。在利用该原则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时,应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应将文化背景融入其中。

礼貌原则;红楼梦;文化;外语教学

一、语用中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掌握好这条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协调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使人们在交际中更有效地使用语言。但其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合作原则与面子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讨论礼貌原则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合作原则与面子理论。

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格赖斯(H. 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语用学原则。他认为,人们在会话的过程中,实际上会话的双方都假设了一些东西,都相信两个人说话的时候是互相合作的[1]。通过分析,格赖斯发现这个合作原则之下有四条准则(maxim):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它有四个方面: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井井有条。人们在会话中违背其中任何原则,都会产生一定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个意义,叫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合作原则帮助我们解释了一些东西,尤其是字面意思上没有的、非自然的含义。但对于这些非自然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合作原则却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人们经常不直言,而用暗示、隐喻等办法来间接表达会话含意?E. Goffman(1963)认为,这主要是考虑到面子问题。他分别于1963年和1967年发表专著,提出面子理论,指出面子工作是人们天天要做的工作,维护自己面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设法保护别人的面子。Goffman区分了两种面子: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指一个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或肯定;负面面子指要有自己的自主和自由,尽量不因为要适应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干涉或妨碍到自己的行动。布朗(P. Brown)和列文森(S.Levinson)(1978)对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同时,对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使用的语言进行调查,发现,面子问题和礼貌问题是语言的共有现象[2]。

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奇(Geoffrey Leech)于1983年提出系统的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则:其一,得体准则,指尽量少使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其二,慷慨准则,指尽量少使自己获益,多使自己吃亏;其三,赞誉准则,指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其四,谦虚准则,指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其五,一致准则,指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其六,同情准则,指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这六个礼貌准则可以概括为三项:损惠准则(得体、宽宏);褒贬准则(赞誉、谦逊)和求同准则(一致、同情)[3]。这三项准则使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使话语婉转含蓄。利奇归纳的原则比布朗和列文森原来的面子技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得多[4]。

此外,礼貌行为在本质上是不对称的,某一行为对发话人礼貌,对受话人却不一定礼貌。[5]。比如说,发话人认为说些好听的话会使对方收益,受话者却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接受恭维。有时,几个准则也会发生冲突。一致准则要求尽量接受他人的观点,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又要求尽量减少有利于自己、有损于他人的观点。为解决这种冲突,顾曰国(1992)、刘润清(1999)等对利奇所定义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进行了从新界定[6-7]。

关于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的价值,利奇指出,它可以和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结合起来,解释人们的某些交际行为。刘润清指出,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会话中同等重要的两条原则,只有把他们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圆满地解释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什么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同时产生各种含义又让人可以理解[7]。

二、《红楼梦》的礼貌原则分析

以上简单叙述了语言运用中两条重要的原则及准则。下面我们看一段摘自《红楼梦》的对话材料,并用以上原则进行分析,看这些原则是如何体现人际交往的。

(北静王)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蕃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贾政忙躬身答应。

这段话选自《红楼梦》第十五回。书中第十四回讲到贾珍的儿媳秦可卿死后宁国府上上下下忙着为她办丧事。秦可卿出殡那天,各路王爷及官员沿途设路祭,其中就有北静王水溶。这北静王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且其祖父与贾父有相遇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前几曾上门祭拜过,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水溶早就听说宝玉生的俊俏,非同一般。因此,他在轿内待贾珍,贾赦,贾政三人上前参见后,即问贾政:“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后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到水溶跟前。(第十五回)宝玉上前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随即,北静王问了贾宝玉一些问题,发现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很是喜欢。以上所引这段话就是北静王见过宝玉后在贾政面前对宝玉的评价。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褒贬准则。“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您儿子真是龙凤之子,不是小王我要冒犯您老,您儿子将来比您更有出息也说不定。 北静王称宝玉为“令郎”、“龙驹凤雏”,称贾政为“世翁”,给贾政以足够的面子(face gaining),符合赞誉准则;自称“小王”,自贬身份,符合谦虚准则;说宝玉石是“龙驹凤雏”,且“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以宝玉厌恶功名利禄,整天只想混在女人堆里的性格来说,是不可能超过他父亲的,因此,这样称赞他是不符合质的准则的,但符合赞誉准则,让贾政听了舒服,让宝玉听了高兴。“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蕃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我儿子哪敢受您这样重的夸奖。如果真如您所言,也是托王爷您的洪福,这也是我们这一代的荣幸。贾政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符合谦虚原则;称宝玉如果真有出息也是托王爷您的余福,且让他这一代人也跟着沾光,明显不符事实,有违质的准则,但回答的非常谦虚而得体,符合谦虚原则。北静王接着说:“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意思是,你儿子这样的资质,老太夫人及你夫人都非常喜欢,但我们后生辈不宜整天沉溺于父辈的溺爱,要不然会荒了学业。这是对宝玉的劝告和希望,属于威胁受话者消极面子的行为,水溶虽年轻但贵为王爷,以王爷的身份提出这样的劝告是不为过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水溶之前称自己为“小王”,此处进而把自己与宝玉看作同一辈人,“吾辈后生”,完全不以王爷自居,体现出王爷与贾家不一般的关系及对宝玉的喜爱之深。“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以前我就是太沉溺于父母的宠爱,想必你儿子也是我这样的情形。这是对宝玉的批评,但北静王在批评对方之前先自我批评一番,使批评显得很婉转,减少对方的反感,符合同情原则。“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寒第”即贫寒的家庭。水溶贵为王爷,且年轻有为,其宅第不可能贫寒,这样说显然不符质的原则,但符合谦虚原则,且这种谦虚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宁荣二府是当时的四大家族之一,其宅第之气派不会比静王府的差。

三、礼貌的文化相对性

以上对话中所用的称呼“小王”、“犬子”等充分体现了利奇提到的谦虚准则。尤其贾政在回应北静王对其儿子夸奖时所用的语言 “岂敢”、“赖蕃郡余祯”等,在中国人自己看来是非常谦虚得体的,但英美人看了不一定觉得得体,甚至会觉得贾政虚伪。这是因为,礼貌言语行为是相对的,是不同文化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积淀的行为规范。英语文化强调求同以示礼貌,而在汉文化中,“贬己尊人”是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3]。因此,在受到夸奖或赞赏时,中国人习惯于贬低自己去抬高对方,而英美人喜爱通过感谢,以示对发话者的观点之赞同。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将文化教学融入外语教学之中

长期以来,受传统语言教学观念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过于强调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语言承载的文化差异,忽视了英语国家社会习俗、价值体系等各方面文化的介绍。由于缺乏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学生在交际中使用了汉语思维和习惯方式,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导致交际的失败[8]。要改变这一现状,外语教师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语际语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内、外语境的敏感性和得体性意识[9]。在课堂教学中,要显性的、有意识的增加目标语语用知识,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此外,要给学生尽可能地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开展合作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运用和理解外语的能力。

结语

利奇的礼貌原则并没有体现文化的差异性。确切点说,他的六条礼貌准则是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的。因此,利奇的礼貌准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们必须被放置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加以修改,才具有适合性。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文化背景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1] Grice M L. Logic and conversation [C]//. In P. Col e & J. 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41- 58.

[2] Brown P, S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C]//. Goody, E. N.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 王建华. 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 1998, (3): 18-22.

[4] 陈 融.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J]. 外国语, 1985, (3): 63-67.

[5] 陈 融. 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 外国语, 1986, (4): 17-21.

[6]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10-17.

[7]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何兆熊.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J]. 外国语, 1995, (5): 9-15.

[9] 杨烈祥, 阳志清. 外语教学中的语际语用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115-118.

The Cultural Limitation o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alysis of a short piece of conversation of “the Red Mansion”

LI Hong-kun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Based on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by Geoffrey Leech,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cultural limitation of the principle through analyzing a short piece of conversation from “the Red Mans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e should rai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foreign culture.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Red Mansion;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313

A

1673-9272(2012)05-0109-03

2012-06-18

李洪坤(1979-),男,湖南绥宁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本文编校:杨 灿]

猜你喜欢
面子宝玉外语教学
面子≠尊严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论宝玉之泪
宝玉受笞
宝玉问路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某贪官的面子
《做错题》《给足面子》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