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会兰,戴如莲,杜锦文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梁会兰,戴如莲,杜锦文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效能、主体特性、教育现状、问题进行了阐释和分析。结合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两课”改革、机制完善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层面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群体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泛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对其成员施加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影响,使他们具备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在实际运用时,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思想性政治内容和政治性思想内容教育的总称;广义则包含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等等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1]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师范院校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其培养对象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人才的活动集合。
师范类大学生是国家基础教育主体和生力军,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其思想政治修养和基本价值取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及其主体的特殊性需要从理论高度进行更多地思考。
(一)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教育部于2001 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突出强调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职何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关系到国家基础教育的中长期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师范院校大学生在具有当今大学生共性特征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师范院校特殊性——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决定着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也就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为此,《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要搞好教学改革,加强德育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师范院校的学生懂得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教育主体的群体特征
因其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的清晰定位,师范院校大学生在具有当代大学生共性特征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特点。正确分析他们的群体特性,是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3]
1.学生职业的崇高性和特殊性。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大学生是发展祖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未来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师范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深远意义,因为它影响到一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基本道德素质的形成。作为培养这种专门人才的组织单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师资队伍这个中心任务。[4]
2.生源的农村化和女性化特点。师范院校中农村学生较多。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学生一方面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另一方面功利性、自卑感较强,导致学生在学习、择业和职业发展中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诚信失范和心态浮躁等心理问题。[5]受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师范院校中女生比例较高。在女孩比较集中的群体,相同气质类型和特征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性格和观念上的冲突,她们之间在生活、学习、群体活动中容易发生多种心理矛盾。这种狭隘心理所导致的排斥作用是师范院校学生人际关系不和睦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源的农村化和女性化特点使得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细致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要远大于普通高校。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党团组织能够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队伍和条例;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并提供了信息化设备与经费保障;普遍建立起了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了适应本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6]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既有与其它高校共性的一面,也有师范院校独特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一)“师范性”的弱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师范院校也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中进行着转型:一些实力不强、规模较小的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合并,变成了综合类大学中的一个学院;一些实力相对较强的院校出于长期发展的考虑,从师范类院校转为综合类大学;部分师范院校也在积极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和学科,其“师范性”也在逐步弱化。但这些院校的转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师资队伍的任务和角色,也就未能改变师范类大学生的独特性,这决定了师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其大学生的独特性及其为国家基础教育输送师资队伍的服务属性。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师范高校却往往片面追求学校的自身发展和领导干部的业绩虚荣,置“师范性”特征于不顾,采取消极应付、形式主义等做法,缺乏创新性的方法与手段。[7]
(二)“两课”功能的异化
“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师范院校中,普遍存在把思想政治课上成了智育课,较多地重视了它科学的一面,忽视其价值性、社会性的一面,表现在: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不够合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点剖析的严谨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最富有特色的一面——德育功能;教学内容简单重复,课程结构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等问题;考核环节重“智”轻“德”,且“智育”方面的考核片面强调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复述能力,窄化了“两课”的评价范围;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8]
(三)师资不足与职能弱化
从数量上看,师范院校的“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远不能满足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除此之外,“两课”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无暇进行教学反思、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无法保证。
辅导员和班主任疲于应付学生管理日常事务,导致学校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缺乏执行力而流于形式。为此,多数院校采取在学生中选拔助理辅导员的做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却是以降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前提的。同时,高校浓厚的科研导向使得“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下降,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缺乏一定的稳定性。[9]
针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群体特性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拓展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以下进路:
(一)以教学改革促“两课”效能发挥
提高“两课”对师范类大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关键。具体可考虑:首先,课程设计要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充分了解中小学相关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为所用”为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10]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应用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等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再次,学校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对“两课”的经费投入,调动教师在教材编写、网站建设、案例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性;最后,结合“两课”的开展,组织学生到周边中小学进行实际演练,既能做到活学活用,又能发挥师范类学生的专业特长。[11]
(二)以体制创新带师资队伍建设
师范院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加紧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学校各相关部门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加大投入并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尝试学生管理工作的横向分工,即按照学生专业指派辅导员和班主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12]鼓励专业教研室和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如适当加大“两课”课时酬金或工作量系数,设立辅导员队伍科研项目等,调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13]
(三)以群体特征识别引导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大近年来教师岗位趋于饱和状态,师范生毕业后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增多,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并产生一些深层次的隐忧。如前所述,师范院校过高的农村学生和女生比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小团体主义。因此,把握师范院校学生的群体独特性,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首当其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针对师范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同时要加强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使大学生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会倾听与诉说,与别人分享经验;通过责任感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14]
从理论维度看,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其工作对象具有职业的崇高性和特殊性,生源的农村化和女性化倾向等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在新时期其工作效能具有更深刻、更长远的社会意义。从实践维度看,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迎接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在课程教学效果、工作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也与当前和今后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相去甚远。针对挑战和差距,师范院校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方式方法,[15]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总之,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独特性出发,从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入手,不断地进行方法、手段和制度的创新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开创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 熊晓梅.高校思政理论课与日常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17-18.
[2] 范 彦,金 鑫.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5.
[3] 宋明媚.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299-301.
[4] 蔡万洲.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5:23.
[5] 张 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33.
[6] 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15-20.
[7] 钱 敏.新时期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64-165.
[8] 陈东一,王雍斌.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调查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6):101-102.
[9] 陈建华.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 70-72.
[10] 唐 超.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0):175-177.
[11] 郑丽云.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93-97.
[12] 胡明宝,蒋艳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师范生思想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1,(5):33-34.
[13] 张 杰.高校辅导员工作动机与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115-117.
[14] 邢国媛.浅探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学生管理实践[J].社会心理科学,2011,(8):58-59.
[15] 刘沁园,杨虎智.论当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2-123.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LIANG Hui-Lan, DAI Ru-Lian, DU Jin-Wen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 Instruction,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Guizhou , China)
The article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two dimensions of the pedagogic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performance, main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problem.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reform on “the two courses”, perfect mechanism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t three levels of pedag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G650
A
1673-9272(2012)05-0099-03
2012-07-20
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编号:11SZK020);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编号:11ZYJ008)。
梁会兰(1970-),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