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埃及、俄罗斯、德国记者 黄培昭 赵汉臣 青木 ●本报记者 徐盼●陈一 甄翔
俄罗斯18日断然对西方在叙利亚设禁飞区的可能说“不”,声称将与中国一起全力阻止外国对叙的军事干涉。俄外长拉夫罗夫称,“这是一条很清楚的红线”。俄发表这番强硬讲话之际,欧盟正在酝酿对叙利亚实施新一轮制裁,奥巴马发誓加大力度实现叙利亚政权更迭,有关“怎么阻止叙利亚血腥屠杀”的话题被媒体说得火热……很多事件都像是利比亚去年的经历在重演,但俄罗斯的表态让“利比亚模式”前景暗淡,因为设禁飞区正是西方对卡扎菲政权真正下手的第一步。俄罗斯近日还在从伊朗问题到反导系统、从舆论自由到儿童收养等广泛的议题上全面展现强硬,俄《生意人报》说:“在利比亚问题上受到西方欺骗的俄罗斯这次将对抗到底!”西方在国际事务中对武力的偏好正改变更多国家的战略动向。“中东在线”19日评论说,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事实上已经构筑了一个强大的联盟。
俄罗斯划出红线警告西方
据路透社19日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利用年度记者招待会的机会展现俄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称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决反对外国对叙实施军事干涉。他说:“我认为我们同中方有着相同的立场。要是有人想动武,那他们自己应该有负罪感,他们也得不到安理会的授权。”他说:“这是一条很清楚的红线。我们不支持任何制裁。此前在未征求过俄罗斯和中国意见的情况下就实施过单方面制裁。”
俄罗斯媒体特别关注有关叙利亚禁飞区的表态。俄罗斯《晨报》19日题为“西方威胁关闭叙利亚天空”的文章称,美国正考虑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遭到俄方坚决抵制。拉夫罗夫说,西方确实在谈论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问题,但“禁飞区是最不合理的行动办法”,叙利亚不同于利比亚的情况,叙利亚空军没有被用来镇压平民。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9日称,北约准备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像在利比亚采取的行动一样,推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未来北约及阿拉伯盟国将逐步对叙利亚采取军事干预行动。但对莫斯科来说,利比亚已是个教训,因此,俄必须现在就提醒北约,莫斯科不会支持他们的行动。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19日报道,对于北约可能设立禁飞区,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科萨切夫表示,现在存在西方在叙利亚重复利比亚模式的可能性。“他们已从利比亚的行动中得到这一经验,因此,不排除他们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的可能性。”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专家纳乌姆金表示,针对美国在叙利亚和伊朗采取的行动,不仅俄罗斯,金砖国家都持反对立场,这占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虽然西方国家准备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以重演利比亚的模式,但此次中俄两国不会上当,相信两国会在安理会共同行使否决权,以阻止美国的这一野心。
英国《独立报》说,北约发言人一直否认要在叙利亚设禁飞区,但这并没有平息外界的猜疑,去年法国曾公开提议要在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的地方设立人道主义走廊。英国《每日电讯报》说,叙利亚反政府抗议示威者遭受的暴力比利比亚严重得多,可奇怪的是西方却保持沉默。要知道,去年春天由于班加西可能发生人道主义灾难,就足以推动卡梅伦和萨科齐呼吁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现在叙利亚暴力已经造成5000多人死亡,西方在叙利亚却没有实际行动,原因就在于中俄的反对。
俄罗斯正因为叙利亚与西方迎面相撞。“美国之音”19日称,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魏提格周三强烈谴责叙利亚持续的暴力行动,并指责俄罗斯阻挡安理会在叙利亚采取果断行动。欧盟国家外长定于下周一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对叙利亚采取新一轮制裁措施,据称将有22名个人和8家公司被列入黑名单。英国首相卡梅伦18日称叙利亚总统为“可憎的暴君”。
德国《汉堡晚报》评论说,莫斯科对西方的警告,表明它与西方在中东问题上划清了界限,也说明它要坚决地在该地区争夺自身的利益。
俄全力反击西方挤压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俄罗斯维护在叙利亚的利益决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路透社说,莫斯科同叙利亚的关系非常密切。塞浦路斯官员称,一艘载有军火的俄罗斯轮船从圣彼得堡出发前往叙利亚,
路上一度在塞浦路斯被扣押,不过上周还是最终抵达叙利亚。美国曾就此船要求俄方做出解释,但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对此事无须解释。他说:“我觉得我们无须解释,因为我们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条约或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有不具名的军事圈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去年12月俄罗斯还向叙利亚提供了“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
俄罗斯“新大陆”网站19日也报道称,巴沙尔政府下台将会严重影响俄罗斯的利益,因此莫斯科除了全力阻止建立禁飞区,据称还向叙利亚提供了S-300防空导弹系统,这一系统在北约设立禁飞区后可以有效保障叙利亚的安全。有专家认为,俄此举就是为了对付北约可能设立的禁飞区。
俄罗斯的态度让西方很不适应。“美国之音”说,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有望在今年重掌总统大权,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路线已趋于强硬。美国《纽约时报》19日说,莫斯科同华盛顿的关系在过去一年里恶化了,奥巴马总统和梅德韦杰夫总统“重启”俄美关系的热情,现在已经被密集的相互批评鼓点声所代替。
《华盛顿邮报》19日评论说,美国还不完全是俄罗斯的敌人,但美国在俄罗斯对世界形势的判断中占据重要地位。该评论说,随着俄罗斯总统选举的临近,拉夫罗夫对美国的批评可说是对此前普京所谓俄要在塑造国际事务上发挥适当作用表态的阐述和注脚,其含义说白了就是要跟美国斗一次。该评论还说,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反对美国对中东民主、导弹防御体系、贸易等问题政策,并不代表着俄罗斯要在过去的立场上发生突然转变,而是把俄罗斯所有的不满堆在一起,其中最强硬的话放在了叙利亚问题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俄罗斯对西方在叙利亚动武比较警惕,与俄罗斯感觉到战略挤压有关系。在利比亚等一系列问题上,俄罗斯已经明显感觉到西方日益强大的压力,叙利亚问题让俄感觉不能一退再退了。
《生意人报》援引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索特尼科夫的话说, “在利比亚问题上感觉受到西方伙伴欺骗的俄罗斯将对抗到底,阻止推翻巴沙尔总统”。
“中东在线”网站19日评论说,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事实上已经构筑了一个强大的联盟,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对美国不断挤压其战略空间不满,俄中与美国的“斗法”和角力在加剧。
西方会不会绕过中俄
近日与“叙利亚战争”叫得同样响亮的还有“伊朗战争”。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8日表示,在同伊朗就霍尔木兹海峡问题的对抗上,美国已做好“充分准备”。
王逸舟认为,西方近期对中东国家频繁“动手”,主要是因为在“阿拉伯之春”期间,西方可以达到平时无法达到的目的与“成效”。现在在西方内部,各国也有自己的麻烦和矛盾,在打压中东国家的同时也能化解一些国内的矛盾。另外,这也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石油、出海口等战略性要素也在西方干预的过程中达到某些战略要点。
当俄罗斯的决心与美欧的意图碰上,会发生什么情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8日题为“怎样才能制止叙利亚的血腥镇压”的文章建议,如果俄罗斯坚持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美国就应在今年召集一场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国际会议,与阿拉伯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北约、日本、印度、巴西和所有有关方面一起,商讨解决方案。文章说,多边干预将是一个合法可行的路径,它将绕过俄罗斯的否决权。
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站的文章说,预计西方对叙利亚不会罢休,干涉进程已经启动。接下来可能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俄罗斯和中国将被“说服”通过新的决议。另一种可能是,西方可能无视联合国而直接开始军事干预,就像2003年在伊拉克那样,“这将是联合国之外的独立联盟,将为所欲为,而不必担心超出联合国授权”。
但美欧也有自己的顾虑。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说,美国不应该考虑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因为风险太大了。叙利亚毕竟不是利比亚,几乎不存在适合进行军事干预的必要条件。叙利亚的反对派力量太弱,而且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控制任何一片土地。没有通过空中力量区分的前线地带,没有坦克和运兵车沿着沙漠里的公路长驱直入而成为空中袭击的目标,联合国安理会也不会授权使用武力。设立禁飞区几乎完全不适合叙利亚的现状。
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卡扎菲在国际上没有什么朋友,而叙利亚与伊朗等国家的关系密切。
阿盟派往叙利亚的观察团19日任务到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阿盟22个成员国将于本周日在开罗开会,评估叙利亚国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