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魏巍
近年来,浙江籍运动员作为中国泳坛的生力军,涌现出了孙杨、叶诗文、汪顺等一批在国内外大赛中争金夺银的优秀选手。究竟浙江省在选拔和培养少年游泳队员上面有哪些独到之处,本期我们请来世锦赛冠军叶诗文的启蒙教练魏巍为我们谈一谈。
每年我都会去杭州市的十多所小学和幼儿园挑选超过150名的小朋友参加我们的暑期培训班。初步选拔的标准主要是身高、体型、柔韧性和日常运动能力。
选材必须做到点对点、一对一的了解,这样才会选到优秀的运动苗子。在基础选拔中我们要求教练必须亲自走到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逐一挑选。其过程大体是:首先,把每个班级里个子比较高的5到10名小朋友挑选出来;然后,再挑选出体型匀称、体格强壮的,并通过与老师的进一步交流,让老师推荐出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的小朋友;最后,再选择部分父母身高较高的小朋友。
经过培训后,就会显现出很多优秀的小朋友,这时就要结合培训成绩进行更进一步的挑选了。
每年的暑期培训班会分成三期,每期15天。每一期结束后,都会进行再次筛选。
第一期的时候,我们只是教授一些简单的腿部动作,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水感。在游泳中,水感是天生的,与个子高矮、年龄大小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例如,在我带的队员中,有一个小孩6岁都不到,在水中憋气可以憋10秒种,他就是不怕水,一般刚开始学的孩子只能憋3秒。在身高体型上,这个孩子不算高也不壮,但是天生水感好。
第二期的时候,培训人数基本上不会变化太大,除了少数实在克服不了对水恐惧感的孩子以外,基本都能留下。有些体型条件很好的孩子害怕水,怎么哄、怎么教也不行,这样的孩子只能让他退出培训或者明年再来。但是大部分的小孩都对水充满好奇,也喜欢在暑假里来学习游泳,再加上我们杭州的游泳设施完善、游泳氛围特别好,家长都很支持孩子学习游泳,因此挑选范围很大。
通过两期的学习,孩子们的表现已是各有千秋。悟性好的孩子已经会游几下了,这些孩子和其他水感好、肯学敢学的孩子将继续参加第三期培训学习。第三期培训下来,孩子们都已经学会游泳了,此时就要通过测试来选拔最后进入运动队的孩子。
我的选材标准很严格,从初选到选入运动队的入选率只有30%,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初选的时候稍稍放松要求,让老师多推介几个,但培训结束后入选运动队时,我严格打分,认真考虑。因为这样才会对运动员负责,对运动队负责。
当完成了队员的遴选之后,就要进入常规的训练了。由于人天生各自不同,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就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技术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来突出其优势,改正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水感较好而力量不足的运动员:应该增加划幅,提高单次划手的游进距离,注意单次划手的抓水效果和手在水中的抓水角度,提高身体稳定性;其次要重视水上训练的划手练习和大运动量的刺激,发展核心力量以及运动员的划手力量。
图为魏巍教练在指导队员
水感一般而力量较强的运动员:首先应该增加划频,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其次,减少入水时的水花,强调打腿练习,重视无氧和糖酵解能力,注重四肢力量的发展;第三,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柔韧素质,重视大运动量的刺激和水中每次划手力量,以及每次划手力量的作用方向,适量增加技术和水感体会练习。
游泳运动员所受的训练方法和过程过于枯燥单调,就容易产生厌水或者讨厌训练的逆反心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使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不能只采用拉体能、机械动作重复等这些单调的训练方法,而是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对抗性较强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调整运动员对游泳训练的兴趣和爱好。
现今,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心理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青少年时期也是运动员心理最不成熟的时期,因此,掌握青少年游泳训练中的心理特点是一个教练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有这样几个心理特点,一是对事物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有着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并能得到和成年人一样平等的待遇;二是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反应比较敏感,对待事物容易冲动、任性,办事比较盲目,有时不考虑后果,情绪和性格容易出现偏激,心理容易受到伤害;三是热衷于表现和展示自己,渴望取得成功,表现自我,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应把基本的训练方法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相结合,进行一些心理训练,如:表象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放松训练、紧张训练、应激控制训练等。
表象训练:一般应用在动作技术不稳定的运动员。使用表象训练能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的记忆。
注意力集中训练:通常使用在训练中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运动员身上。使用注意力集中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心理抗干扰能力。
紧张和放松训练:运动员用臆想故意使自己感受紧张和焦虑,通过这样的训练,使运动员对紧张和焦虑的忍耐程度逐步提高。放松训练可以预防损伤、调整机能,成为其他心理训练的基础。紧张训练和放松训练配合使用,对在训练中表现优秀却在比赛中屡屡发挥失常,与平时训练成绩出入很大的运动员效果较好。
应激控制训练:适用于那些平时训练不刻苦,缺少拼搏争胜精神的运动员。应激控制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