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模式

2012-01-18 00:54李中轩吴国玺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栾川通达洛阳市

李中轩,吴国玺

(许昌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指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景观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与组合形式,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是节点(景区)、通道(交通线)和域面(行政区域)的集合[1]。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不仅涉及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品位、数量组合关系,而且直接引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规模、效益以及时空安排有深刻影响[2]。从已发表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文献看,学者们关注资源空间结构的网络的连接性和通达性[3-4],资源要素的邻接关系[5],空间结构演化模式[6]以及旅游资源品位的空间组合等[7]。本研究尝试用区域发展的“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洛阳市44个旅游景点所在旅游资源体系的空间位态以及空间发展趋势,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和长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1 概况

洛阳市现辖1个市8个县6个区,总面积1.52×104km2(图1),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降雨量546 mm。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占45.51%,丘陵占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邙山、青要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黛眉山、嵩山等10多座山脉;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汝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之称。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市现有2个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1处世界地质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从空间分布看,山水旅游资源大致以洛河为对称轴分布在南部的栾川,嵩县和北部的新安县境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则展布于伊洛河谷地,形成了“南北有山川、文化在中间”的空间格局。

图1 洛阳市政区图Fig.1 Administrative area of Luoyang City

2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

2.1 景点集聚度

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是旅游景点在地理空间上欧氏距离相互关系的表征,反映景点之间的集聚或分散的程度。用于刻画地理要素空间集聚的指标通常有最邻近系数[3]和集聚维数[8]等。最邻近系数的关系表达为:

式中:R为最邻近系数;d0表示景点之间的平均距离;a是研究区域的面积;n是研究区内景点的数目。当R>1时,空间点呈均匀分布的倾向;当R=1时,空间点呈随机型分布;当0<R<1时,空间点呈集聚型分布;当R=0时,表示达到彻底的集聚状态,所有的点占据了相同的空间位置。

根据(1)式可以计算出洛阳市境内44个旅游景点的最邻近系数为1.543,表明洛阳市旅游景点的空间关系处于均匀分布状态。然而,该区景点的分形集聚维数为0.695(R2=0.911 8),说明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随机聚集性明显,从聚集中心向四周的景点密度衰减较快。因此,可以将洛阳市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概括为:整体分布均匀,中部集聚明显。

2.2 网络通达度

网络通达度在本研究中指游客从任一景点到达另一景点的难易程度,是表征旅游景点之间交通便捷性的指标,下边分别通过平均路径长、紧密度指数来研究洛阳市以各县级行政中心为节点的交通网络特征。平均径路长计算的具体方法见文献[3],任一节点的平均径路越小表示该节点的网络通达性越好,反之则越差。表1是研究区内交通网络的平均路径指数,平均值为2.3,整体通达性并不理想。本区大于平均路径长的分别是孟津、偃师、洛宁、汝阳和栾川,表明上述节点还须拓展更多的交通线以提升节点的通达度;本区中通达度较好的分别是洛阳、伊川和宜阳。

为更好地分析旅游区的通达性,陆林[9]引进了区域形态的通达性紧密度指数,计算方法是与研究区面积相同的圆面的直径除以区内最远景点之间的距离。经测算,本区通达性紧密度指数为0.8,表明该旅游区的区域形态紧凑度较高,景点网络具备良好的通达性,旅游流可以在旅游网络节点间通畅流动。

表1 洛阳市旅游交通网络的平均路径指数Tab.1 Index of mean route length for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n Luoyang City

2.3 空间分异度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一般从要素的品质属性和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就区域旅游景点而言,常用的判别指标有:空间基尼系数、景点密度和品位指数等。

2.3.1 空间基尼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用于对比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其系数介于0~1之间,系数越大说明要素的集中程度越高。基尼系数G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Pi是小区景点占大区景点的比例;N为大区景点的数量。现将洛阳市行政区以洛河、伊河为界分为3个部分:洛北区、伊洛区、伊南区,计算本区的空间基尼系数。经计算获取洛阳市景点要素的基尼系数为0.28,表明本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2.3.2 景点密度和景点品位。景点密度用Mapinfo 7.0的空间分析工具Vertical mapper3.5进行Kriging插值后绘出洛阳市景点分布的密度图(图2(a))。景点的品位度用4A级以上景点数量的空间分布进行表征,同时参照景点年均客流量区位商进行修正,经过插值后绘出等值线(图2(b))。

图2 洛阳市旅游景点的密度(a)和景点的品位(b)分布Fig.2 Contour maps of density(a)and quality(b)for the attractions in Luoyang City

由图2(a)显示,本区景点的高密度区分别有3个:伊洛河中下游地区、西北部山区和南部伏牛山区。洛阳市西北部为崤山余脉,南部为伏牛山山区,景点属于山水类旅游资源,代表景区如黛眉山、万山湖、龙峪湾、白云山等;洛河中下游地区涵盖的景点属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和二里头文化博物馆等。

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品位度分布与景点密度分布类似(图2(b))。南部伏牛山区的山岳旅游资源和洛阳周围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南部的山水景观以奇石、飞瀑、云海、温泉见长;中部的历史文化景观以华夏起源、河洛文化名世。

3 旅游资源的空间模式

3.1 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用于描述区域发展从低水平均衡—极化—扩散—高水平均衡的几个阶段,根据要素流的特征将区域发展界定为:离散阶段、集聚阶段、辐散阶段和均衡阶段。就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而言,景观异质度高、美学品位高、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大的旅游资源将优先得到开发,如本区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山等。此时,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出现核心开发区域,要素(资金、人才、客流)开始向核心区集聚,而外围地区品位较低的资源开发所需的要素明显不足,因而在线路开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滞后。处于该阶段的核心资源区处于极化状态,随着核心区开发潜力接近饱和状态,资源开发所需的要素开始向外围资源区辐散,最终实现核心区与外围区的资源开发水平接近均衡,从而完成一个资源开发的周期。

3.2 旅游资源核心-边缘模式

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形成3个核心区:即洛阳市区——文化旅游资源核心区、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核心区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核心区(图3)。从外围区看,洛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核心区的外围包括伊河、洛河两岸,上游至洛宁,下游至巩义;栾(川)嵩(县)核心区的外围是栾川—嵩县地区向东、向南延伸的伏牛山旅游区,主要包括鲁山的尧山景区和西峡老界岭景区等;新安旅游资源核心区包括黛眉山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和万山湖等景区,外围区涵盖三门峡的崤山旅游带,主要景点包括卢氏的豫西大峡谷、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和仰韶大峡谷等。

目前,洛阳市境内的3个旅游资源核心区已进入极化发展阶段,要素流集中向核心区集聚,核心区内的服务设施、交通网络、客流量等指标稳步增加,核心区资源的空间结构呈团簇状。待核心资源开发区进入成熟阶段后,随着核心旅游资源区的要素辐射,边缘地区的旅游资源将会得到均衡发展,但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空间结构为离散的点状分布。

3.3 空间结构的演化方向

图3 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的核心与外围模式Fig.3 Core-peripheral model for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Luoyang City tourism resources

基于核心资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是:(1)以洛阳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伊洛河体系轴线将沿伊洛河经偃师、巩义向东北方向延伸,其代表性景点包括二里头文化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玄奘故里、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而伊河、洛河上游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李贺故里、邵(雍)陵、石(敬瑭)陵等景点由于处于边缘区(外围),开发条件尚不成熟。(2)以栾川—嵩县为核心的山岳旅游资源核心可以通过与尧山、宝天曼、老界岭联姻构建伏牛山旅游体系。该核心区资源目前开发水平较高,整体规划并经过深度整合可以形成“大伏牛山旅游圈”。从完善旅游交通网络角度看,当前“大伏牛山旅游圈”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以栾川龙峪湾为枢纽的“T”型快速通道:西峡—龙峪湾—嵩县—伊川,龙峪湾—尧山。(3)新安山水旅游资源核心区可以借助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和310国道向西延伸至仰韶大峡谷、豫西大峡谷、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景区,从而组成崤山旅游资源体系。该旅游资源系统的县域经济较为发达,要素集聚和辐散周期短,而且外资对旅游业投资十分活跃,已经具备核心区与外围区同时开发的外部经济条件。

4 结语

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旅游资源品位分布图可知,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均衡,高品位资源集中于新安、洛阳市区和栾川3个核心地区,其中洛阳和新安的通达性好于栾川。在空间结构上,本区旅游资源呈“一带两核”模式:一带指伊洛河沿岸的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两核指位于北部的新安山水景区和位于伏牛山区的栾川山岳旅游资源景区。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观点,洛阳市旅游资源的3个核心-边缘区分别是:洛阳——伊洛河文化资源体系、新安——崤山山水资源体系和栾(川)嵩(县)——伏牛山山岳资源体系。目前,这3个资源体系正处于要素集聚的成长期,当资源体系进入成熟期后随着资源开发要素向边缘区辐射,3个旅游资源体系的开发水平将趋于均衡。对于通达度较差的栾川—嵩县核心区,首要任务是构建以栾川龙峪湾为节点、连接洛阳、尧山和西峡的快速交通走廊,进而加速核心区演化阶段,缩短核心区从要素集聚阶段向要素辐射阶段转化的周期。

[1]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748-753.

[2]沈正平,马晓东,曾尊固.中国新亚欧大陆经济带旅游资源结构及开发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2):176-183.

[3]汪德根.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8,31(3):456-463.

[4]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1):99-103.

[5]杨效忠,陆林,张光生,等.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87-90.

[6]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1):95-101.

[7]李经龙,郑淑婧.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1):174-179.

[8]戴学军,林岚,许志晖,等.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系统等级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2):244-250.

[9]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1):88-95.

猜你喜欢
栾川通达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洛阳市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通达青岛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