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我们的海洋意识?

2012-01-18 10:52
海洋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普海洋群体

如何培养我们的海洋意识?

2011年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营员参观海军鞍山舰

※ 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提高的基础土壤比较薄弱,海洋意识培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正式的海洋教育,以重点人群(中小学生)为切入点,通过正式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群体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海洋意识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与其他群体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海洋教育主要通过课本学习为主;以参观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接受海洋知识展览,听取专家学者的科普讲座等形式实现。与海洋相关的知识主要收录于《自然》、《科学》(小学阶段)及《地理》(中学阶段)课本内,但是内容非常有限。此外,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程度较强的弱化倾向,国内部分地区将地理视为副科,不纳入考试范围这也是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加强中小学生的海洋教育,不仅可以扩充他们的知识容量,提高海洋意识;更主要的是可以扩展认识视域,培养博大的胸怀,形成广阔的自然观、世界观。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教育入手进行海洋教育,重点提高中小学生群体的海洋意识,抑或建立“中国青少年海洋意识提升计划”(制定明确的中小学海洋意识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旨在把中小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作为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基础工程。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是各种知识增加的最好时期。有近60%的公众赞成在中小学课程中非常有必要增加海洋乡土知识,年龄越大的人越认为必要性应当增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对此的支持率很高。但是华东区域的支持率最低,相差近20个百分点。大学生对此的支持率是所有群体中最高的,高出近10个百分点。

通过对中小学学生这一群体的海洋科技知识、海洋文化的传播,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知。这一阶段的海洋教育主要以基础海洋知识、海洋生物物种知识、海洋物产等内容为主,其目的在于确立中小学学生群体对海洋的直观感受,同时培养其对海洋的兴趣。高等教育阶段则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传播层次较高的海洋专业知识,其目的主要在于培养海洋类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满足开发、利用海洋的需要,该阶段主要传播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海洋学等具体的专业技术知识。

※ 我国现有的海洋教育往往偏重以具体的海洋知识为主,且多以宣传海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以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性等为主,国民了解最多的是海洋生物与环境问题。对于海洋精神以及海洋文化的关注非常有限。

在高等教育阶段,海洋专业仅仅强调具体的海洋专业知识,忽视海洋文化、海洋精神的传播,使得部分专业技术类人才仅仅精通于专业技术类知识,却无法体察海洋文化的发展,阻碍了国内海洋学科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通过比对国内部分涉海高校的课程设置,国内高校几乎很少开设海洋文化类课程。这也充分显示出我国现有海洋教育的缺陷,即仅仅重视海洋类专业技术知识,却忽视了海洋文化、海洋精神的传承。

虽然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一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触到的海洋知识较少,因而缺乏对海洋的理解与认知,这就造成了包括海洋专业在内的大学生群体海洋意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大学阶段专业细分过早,学生难以接受通识教育,其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各高等院校几乎很少开设海洋文化、海洋历史类课程,这就导致非海洋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海洋的关注度较低,而海洋类专业的学生对海洋的了解主要集中于专业的海洋科学、技术知识,对于海洋文化、海洋精神的了解非常有限。

小资料:我国目前海洋知识的主要传播渠道包括两大类,即海洋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以针对青少年在校学生的海洋教育为主。非正式教育主要指对非学生群体的社会公众的海洋知识的普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小学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如果在中小学群体中有目的地增加海洋乡土知识以及海洋知识,意味着未来90%的国民有可能能够正确回答我国管辖海域的大小。而不是像现在,了解我国家底的国民不到40%(38.6%),18岁以下更差,只有36.4%,小学生为35.4%。

※ 要想实现国民整体海洋文化、海洋精神的传播,必须借助于政府主导,借助媒体力量,联合诸多海洋教学研究机构、海洋管理部门、涉海部门等众多力量,建立一个协调、合作的提高机制,提高海洋意识教育,不排除对国民进行终身的海洋教育。

2003年,我国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曾明确指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但总体看来,海洋教育体系尚不完备。我们认为,政府应在加强海洋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是为海洋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兴建公益性海洋类博物馆、展览馆,支持商业性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同时加强商业性海洋科普场所的管理,如在门票价格制定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降低票价,使更多的公众能够参与其中。

二是针对学生获得海洋知识渠道狭窄这一现状,政府可通过设立海洋教育基金,设立海洋类优秀科普著作基金,鼓励更多的海洋科学家、海洋类科普作者创作更多的通识类海洋科普作品以及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海洋类动画片、海洋类娱乐节目,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需求为标准,根据各阶段的教育需求编写海洋类教材,并吸引学生参与到海洋科普活动中来。

三是改革现有教育机制,逐渐抛弃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实现向素质教育体制的根本转变,或将海洋知识列入到学生成绩考核中去,将海洋知识列为考试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海洋知识的重视度。学校应细化学生的考核标准,可将海洋知识作为考评标准之一,教育部门应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海洋教育的分段能力标准对照表等,即各个阶段的学生应具备的海洋知识的标准。同时,政府应举办形式多样的海洋知识科普展览、建设海洋科普场馆,以实物的形式向学生群体普及海洋知识。此外,政府也应加强对教师群体的海洋知识、海洋意识的教育,可借鉴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举办教师在职形式的海洋知识教学研讨班,进而由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播,提高海洋科普的效率。

四是针对高等教育阶段海洋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缺乏的现状,政府应支持高校的学科建设,扩大海洋教育规模,鼓励高校调整现有专业结构,鼓励高等院校为开设海洋文化类课程。同时政府应予以海洋类高等院校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我国现有的海洋学科专业构成单一,仅占全国各学科专业目录的1.3%,缺乏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教学体系。专业海洋类高校数量较少,包括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共7所。海洋经济比重较大的沿海省市应支持海洋类大学的建设,沿海各省市均要建立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所海洋学院或海洋大学,各地级市应设立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非沿海地区普通高校应开设海洋专业。同时,政府鼓励与鼓励高校改造传统学科,增加海洋文化等新内容,使之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并适当增加海洋类博士、硕士专业店,扩大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小资料:目前,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有关海洋宣教活动主要有: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和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等。经调查,只有 20.7%受访者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很想了解这些活动的占42.6%,而不想了解和不感兴趣的分别占30.9%和5.7%。

各城市类型中,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的,内陆城市高于沿海和偏远的城市;东北地区高于别的区域;阶层中,52.4%的自由职业者表示很想了解这些活动,明显高于别的阶层。经调查,在列举的有关提高民众海洋意识的办法中,受访者对面向公众加强海洋新闻宣传的途径最为赞同,占36.4%;其次是创作更多的海洋科普产品,占23.4%。赞同创作更好的海洋科普产品和创作更多的海洋题材文化艺术产品的,分别为19.4%和18.5%。

城市类型中,有45.7%的内陆受访者赞同面向公众加强海洋新闻宣传,高于沿海和内陆;阶层中,有28.9%的普通市民认为应该创作更多的海洋题材文化艺术产品,明显高于其他阶层。

责任编辑/津沙

猜你喜欢
科普海洋群体
科普达人养成记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科普漫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