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明
(榆次煤炭技术服务中心,山西 榆次 030600)
采掘范围内不明的古井、小窑积水,以及近代矿井采空区与废巷的积水,统称为老空积水。老空积水一般位置不清,水体几何形状极不规则,空间分布无规律,积水区位置难以分析判断和准确掌握,突水来势凶猛,破坏性强。老空水多为酸性水,并具有腐蚀性,也有含诸如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老空水。
老空水事故约占总水害事故的80%以上,因此,矿井老空水分布状况作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矿井工作面由上组煤转入下组煤,上部老空积水成为下组煤开采的潜在安全隐患,为了确定疏干范围,必须对下组煤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分析。
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主要与煤层开采厚度和开采面积、覆岩岩性和组合方式、煤层倾角和埋深、煤层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等因素有关。
确定煤层覆岩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方法有经验公式法、现场实测法和数字模拟法等。有条件时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下面重点介绍经验公式法:
大山沟煤业有限公司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井田内地表大部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地层覆盖。赋存地层由老至新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井田地层总体为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南部发育一轴向近南北向的小型背斜构造,地层倾角4°~8°,井田内发现有3条正断层,井田内地质构造总体上属中等类型。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1#、2#煤层和太原组的 9#、10#、11#煤层,1#、2#煤层已采空。据地质报告提供资料,1#煤层估算采空区积水量约25 294 m3。2#煤层估算采空区积水量约57 757 m3。
矿井在二采区联合布置开采9#、10#、11#煤层,9#煤层布置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10#与11#煤层间距小,采用长壁综合机械采煤法分层开采,先采10#煤上分层3.00 m,后采10#煤下部与11#煤合并层2.96 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采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以下简称三下采煤规程)导水裂缝带计算公式,对各可采煤层开采所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计算分析。
在老空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
上覆岩层的岩性及地层结构不仅影响岩层的含隔水性,而且影响采动后覆岩的破坏程度。
1)岩石的矿物成分:在造岩矿物中,黏土矿物遇水后会产生可塑性,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和抗裂性,如黏土岩、页岩、泥岩等。
2)岩石的颗粒组成:岩石的颗粒粒径愈小,级配适当,则其隔水性能愈好。黏土胶结的岩石,强度最低,易风化和泥化,一旦开裂后很容易恢复其原有的隔水性能;铁质、石膏质胶结的岩石强度较低,开裂后再受压,其隔水性能可以恢复;钙质胶结的岩石强度高,易受溶蚀,开裂后再受压,其隔水性能不易恢复;硅质胶结的岩石强度高,不易风化和泥化,开裂后再受压,其隔水性能不能恢复。
3)力学强度:
从水体下采煤角度,通常按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将岩石分为5个岩石等级(见表1)。岩石等级愈软弱,其抗裂性能和隔水性能愈好,对于水体下采煤愈有利。
表1 岩石等级及其典型岩石
根据地层中不同力学强度的岩层及其组合关系,分为如下4种类型:
1)软弱-软弱型,全部岩层由软弱岩层构成,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和抗裂性。
2)坚硬-坚硬型,全部岩层由坚硬岩层构成,其隔水性和抗裂性差。
3)软弱-坚硬型,近煤层处为软弱岩层,远煤层处为坚硬岩层。当软弱岩层厚度大于导水断裂带高度时,其隔水性和抗裂性好;反之,其隔水性和抗裂性差。
4)坚硬-软弱型,近煤层处为坚硬岩层,远煤层处为软弱岩层。当坚硬岩层厚度大时,则导水断裂带高度大,其隔水性和抗裂性取决于软弱岩层,反之,其隔水性和抗裂性好。
据位于二采区中部的ZK03号钻孔柱状图,9#煤层与2#煤层的层间距86.58 m,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煤层组成,其中:泥岩、砂质泥岩厚度42.82 m,砂岩厚度23.35 m,石灰岩厚度17.00 m,煤层共 8 层(3#、4#、5#、6#、7#上、7#、8#,均为不可采煤层),总厚度3.41 m。
9#煤层直接顶为 K2灰岩,厚度7.13 m,其上为泥岩、砂岩互层,厚度19.51 m,按力学结构分析属坚硬-软弱型。上覆岩层岩性厚度统计表见表2。
表2 上覆岩层岩性厚度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软弱的泥岩、砂质泥岩厚度占总厚度的一半,中硬的的砂岩占总厚度的1/4多,坚硬的石灰岩占近1/5,煤层单向抗压强度一般介于软弱~中硬之间,但其隔水性和抗裂性较差,其隔水性和抗裂性能可归为中硬岩层一类。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计算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应采用中硬岩层经验计算公式,为保证安全误差取(+)值。
9#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2#煤层底86.58 m,煤层厚度为1.18 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层位、厚度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K2灰岩,底板为泥岩。
10#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9#煤层底1.20 m,煤层厚度为3.45 m,含2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为0.21 m,结构较复杂,层位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
11#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10#煤层底0.58 m,煤层厚度为1.93 m,含1~2层夹矸,结构较简单,层位较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其顶、底板均为泥岩。ZK03号钻孔煤层特征表见表3。
表3 ZK03号钻孔煤层特征表
10#煤与11#煤层间距0.58 m,上、下煤层之间的距离很小,开采厚度为累计厚度。
则:
10#煤与11#煤在计算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时可视作一层煤,9#煤与(10+11)#煤层间距1.20 m,综合开采厚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MZ1-2—9#、10#、11#煤层综合开采厚度;
M1—9#煤层开采厚度,m,取 1.18;
M2—(10+11)#煤层开采厚度,m,取 5.96;
h1-2—9#煤与(10+11)#煤之间的法线距离,m,取 1.20;
矿井采用厚煤层分层开采采煤法,选用《三下采煤规程》附表6-2缓倾斜煤层中硬岩石导水裂缝带高度公式,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
下层煤的垮落带接触到或完全进入上层煤范围内时,上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采用本层煤的开采厚度计算,上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则应采用上、下层煤的综合开采厚度计算,取其中标高最高者为两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
1)1#、9#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一:
∑M—煤层综合采高,m,取6.66;则: HLi=61.61 m。
取大值,则,开采9#、10#、11#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取 HLi=61.61 m。
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61.61 m。
1#与2#煤层间距4.04 m,2#煤的开采会导通1#煤老空积水。据ZK03号钻孔资料,2#煤层底板为泥岩、砂岩、薄煤层互层,泥岩厚度大于累计开采厚度6.66 m,根据《三下采煤规程》附表6-4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中硬岩层取值计算公式:
保护层厚度=3×(∑M/n)
式中:
∑M—累计采高,m,取 6.66;
n—分层层数;本采区为3层。则:保护层厚度=6.66 m。
经分析计算,采用长壁分层开采采煤法开采9#、10#、11#煤层时,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 61.61 m,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6.66 m,两者之和68.27 m,9#煤与2#煤层间距86.58 m,可以满足安全开采的要求,上组煤老空积水在无构造导通时对下组煤的开采没有影响。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示意图见图1。
图1 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示意图
矿井在二采区布置综采工作面进行试采,第一个工作面长度120 m,在9#煤层开采6.5个月后,联合布置开采(10+11)#煤层,工作面涌水量无明显变化,第二个工作面长度改为150 m,生产正常。
本文根据大山沟煤业二采区中部的ZK03号钻孔资料,对下组煤覆岩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评价,运用经验公式法计算了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得出了下组煤可以安全开采的结论。
由于《三下采煤规程》提供的经验公式并非来自本矿区的实测数据,在工作面推进中要随时监测顶板涌水量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时采取物探、钻探、巷探等方法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保证安全生产。
在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接近上覆老空积水时,可以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充填开采和条带式开采都可有效地减轻覆岩的破坏程度,其导水裂缝带高度比全部垮落法开采时大为减小,因此,应尽量采用;当采用垮落法开采近水平、缓倾斜煤层时,应采用倾斜分层间歇开采,不宜采用一次采全厚的采煤方法(如大采高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等);应保持工作面连续匀速推进,避免推进速度过慢或停顿,防止工作面顶板超前断裂;合理布置工作面及其推进方向,使顶板含水层的水流向采空区后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