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52例疗效观察

2012-01-16 02:39门晓燕
中外医疗 2012年21期
关键词:左房窦性心阵发性

门晓燕

镇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南阳 474250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52例疗效观察

门晓燕

镇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南阳 474250

目的 探讨和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缬沙坦。观察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疗程为12个月。结果 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3.8%和79.6%,治疗组分别为87.7%和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对照组为57.8%,治疗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比较,明显缩小;治疗组治疗后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房内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胺碘酮;缬沙坦;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报道证实,房颤患者的死亡率高出约无房颤患者的2倍[1]。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也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心房重构的密切相关,而心房重构的发生又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密切相关[2]。最近几个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如缬沙坦合用可有效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从而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反复发作[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男 28例,女24例,年龄 35~75岁,平均(56.2±14.0)岁,病程0.6~4.2年,平均(2.4±1.8)年。将52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6.5±13.9)岁,病程 0.8~4.0 年,平均(2.4±1.6)年。 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3例,左心房内径(44.2±6.2)mm;治疗组26例,男性 13例,女性 13例,年龄 35~75岁,平均(56.3±14.0)岁,病程0.6~4.2年,平均(2.4±1.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11例,左心房内径(43.7±6.8)mm。

1.2 入选标准

入选的患者有下列要求:心房颤动发作时有明显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疲劳出汗等症状,均有反复心房颤动发作,经临床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阵发性房颤。排除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血液病患者,排除呼吸道、泌尿道等急性炎症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26例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缬沙坦。具体做法为对照组:第1周(每天给予600 mg胺碘酮),第 2周(每天给予 400 mg),第 3周(每天给予 200 mg),以后每天维持此剂量;治疗组:前3 d(每天给予40 mg缬沙坦),若不良状况第4天增加到80 mg,以后每天维持此剂量。注意在实验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异常适当加减量。疗程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变化。

1.5 统计方法

两组试验后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3.8%和79.6%,治疗组分别为87.7%和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9%,对照组为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n,%)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左房内径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比较,明显缩小;治疗组治疗后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房内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胺碘酮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比较有效和常见药物之一,其治疗有效率为50%~70%[4]。其属于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有利于折返作用的减弱和消除[5]。此外,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大大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重塑心房的结构,消除房颤的发病因素。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能够有效地阻断AT1,从而隔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脏和血管的负性作用,能够逆转心血管的重构。国内临床研究也显示,阵发性房颤病人运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后可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同时抑制左心房扩大,其控制房颤发作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6-7]。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变化比较[(n,mm)(±s)]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变化比较[(n,mm)(±s)]

注:#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26 26 43.7±6.8 44.2±6.2 37.34±2.06#41.05±3.09

本实验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3.8%和79.6%,治疗组分别为87.7%和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7.8%,治疗组为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比较,明显缩小;治疗组治疗后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房内径。这些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仿,两者合用效果比单独使用胺碘酮作用更加明显,可有效抑制左心房的进一步扩大,降低血压减小左心房的压力,消除房颤的触发因素,显著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本次试验表明,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对维持窦性心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1]辛列棠,刘炜,刘斌.阵发性房颤 5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66.

[2]Kareti KR,Chiong JR,Hsuss,et al.Effects of angionteistⅡtype,receptor Angionteist on electrical and cturul remodeling inatrial fibrillation[J].J Carcl Fail,2005,11:164-172.

[3]殷跃辉,刘增长,杨小渝,等.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19-21.

[4]Vermes E,Tardif JC,Bourassa MG,et al.Enalapril decreases the incidences of r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alar dysfunction:Insight from the studies of left ventricalar dysfunction(SOLVD)Trial[J].Circulation,2003,107(23):2926-2931.

[5]仲昭宽,杨国良.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4):66.

[6]赵智宇.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126-127.

[7]李小芳,白敏聪,张润华.胺碘酮与撷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7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71.

R4

A

1674-0742(2012)07(c)-0097-02

2012-02-22)

猜你喜欢
左房窦性心阵发性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临床疗效观察
1例左房粘液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