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英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 225300)
泰州市城区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现状的研究
曹 英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 2253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社区体育参加者、场地设施与经费和社区体育活动等问题入手,对泰州市城区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较客观地反映出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的现状,为泰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城区;社区体育;居民;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锻炼身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泰州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地级市,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等都处在转变与转型时期,因此,通过对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居民参与现状的调研,从整体上把握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导致现状的成因,探讨其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并提出发展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建议,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地区体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这对于促进泰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以及提升城市的整体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充实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理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泰州市高港区、海陵区两个城区的9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10年底行政规划)的社区体育参与居民。
(1)查阅社区体育的书籍,大量关于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以及与泰州市社会体育、社区建设等有关法规、制度等,并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从而发现规律性的、本质性内涵或形成新观点和认识。
(2) 问卷调查法 1) 问卷的设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针对城市社区居民设计了问卷。问卷为《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此问卷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经过有关专家、教授审定后,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的内容作了修改完善,并在正式发放前运用重测法,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2008年10月-12月期间,对9个街道办事处内的居民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88.7%,剔除无效问卷46份,有效率为91.4%。
(3)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笔者在参与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大体了解了当前泰州市经常性社区体育活动点的规模、人员情况、活动内容、指导员状况、组织情况等。
(4)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资料运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3.1 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参加者的状况
(1) 性别状况 在被调查的居民中,男性229人,女性257人,共计486人,其中共有284人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男性136人,占47.9%;女性148人,占52.1%。女性多于男性。170人参加晨、晚练点,其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女性明显多余男性,表现出性别失衡。主要是晨、晚练点在泰州市区已成为一种时尚,由于其锻炼的便捷,氛围浓厚,很受市民的青睐。特别是健身操,交谊舞的普及化,女性的热情明显高于男性。
(2) 年龄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的人群占48.6%;18-44岁的占21.8%;45-59岁的占17.3%;18岁以下的占12.3%。呈现的状况是“老年热”。截至2007年,泰州市老年体育活动人口已达36万人,占到86万老年人口总数的40%[1]。通过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晨、晚练点者的年龄来看,以中老年人为主,4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占80.6%,而45岁以下只占19.4%。
(3)职业状况 社区体育活动的参加人群也因活动的形式不同而异。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中,参加者的职业状况有所差异。参加俱乐部活动多为在职人员,占总数的93.5%。这和他们的锻炼意识,经济能力和项目选择有关。个人锻炼的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各行各业都有。参加晨、晚练活动点和街道社区体育组织举办的体育活动或竞赛中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分别占56.5%、52.4% (见表1)。
表1 职业状况(%)
(4)收入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活动参与者中,参加街道社区体育组织举办的体育活动或竞赛者月收入以501—1500元为主,占66.7%;晨、晚练活动点者月收入以501—1000元为主,占48.2%;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者月收入以1501元以上为主,占80.6%。
3.2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活动状况
(1)活动时间段安排 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活动者活动时间段的安排在早晨的,占29.6%;傍晚,占12.3%;晚上,占37.3%;上班时间,占7.7%;节假日,占据2%。由此可见,居民锻炼身体的时间段主要安排在早晨和晚上这两个时间段。
(2)活动持续时间 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这是保证体育人口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以30-60分钟为主,占52.8%;其次为60分种以上,占29.2%;30分钟以下的,占18%。
(3)活动频数 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参与者活动频数以每周活动3次以上为主,占51.4%;其次为每周1-2次,占39.1%。活动频数具有经常化的特点这说明社区体育参加者已基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其中城镇达60%。
(4)活动强度 在活动强度方面,以中等及中等偏小为较适宜活动强度。通过专家的意见以出汗体征作为自我监测依据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出大汗代表大强度,出汗较多代表中等强度,微微出汗代表中等偏小强度,微微发热代表小强度,无感觉代表运动强度趋于安静状态。结果表明,出汗较多,占32.7%;微微出汗,占31%;出大汗,占19%(见表2)。随后又运用实地调查法,在部分居民活动点随机抽测20位运动刚结束的居民,进行脉搏监测,结果显示脉搏大部分集中在100-125次/分之中,其中有两例是在90次/分、92次/分,经年龄统计那两例年龄分别是71岁、70岁,其他18位居民年龄在40-65岁之间。以脉搏来测运动强度,众所周知,运动的最大强度=220-年龄,那么以中等及中等偏小为活动适宜强度的话,可以通过最大运动强度×(60%-70%)来推算,在抽测的20例脉搏数据均符合中等及中等偏小的适宜运动强度。
(5)活动项目 通过对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者访谈了解,街道社区体育组织经常开展的体育项目为:棋排类,跑步,散步,太极拳,扭秧歌,健身操,交谊舞,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小球。其次为:太极剑,篮、排、足等大球,门球,气功。而居民问卷调查显示,晨晚活动点居民参加的项目排序依次为: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交谊舞,跑步,气功,秧歌,篮、排、足等大球,由此可见,泰州市城区的各活动点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活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为主。
表2 活动强度
3.3 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体育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更多年龄层次的人对体育的作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对于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表3显示,毫无疑问,健身和增强体质是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目的。不同人群参加锻炼的目的也不一样,特别是老年人喜欢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的办法,来抵抗疾病和增强身心的健康,他们有大量的余暇时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活动交流感情,他们大部分都认为社区的活动场所气氛好。当然参与体育运动,还有学习技能,塑造良好体型,调剂生活,以及在教育子女方面有良好的作用。3.4泰州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及满足情况
表3 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
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现代社会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 泰州市城区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情况泰州市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在逐步改善。由泰州市体育局群体处了解,目前,主城区的公共体育场馆为一场一馆(高港区无公共场馆)。街道健身中心建筑面积17660平方米(数据来源于泰州市体育局群体处)。泰州市体育中心占地130亩(约86667平方米),体育馆可容纳4000名观众,室外网球场4片和网球馆2片,足球场以及塑胶道标准田径场1个、室外篮球场4片等设施,2004年10月投入使用。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0.6平方米[2]。和发达国家比较来看,人均场地占有面积相距甚远。锻炼场馆的不足,将严重阻碍泰州群众体育的开展。因此距离泰州市要实现体育现代化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0.3-0.4平方米)还有一段距离。
(2)泰州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及满足情况。由调查显示,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以社区内的空地、广场为主,占30.4%;其次是公园,占19.8%;社区公共体育场所,占14.4%;收费场馆,占11.5%;单位场地,占9.0%。泰州市城区的居民健身场所,主要是以社区空地、广场、公园等非正规体育场所为主。虽然,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近几年经营性体育场馆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居民较低的体育消费水平,收费较高的各种体育健身场地服务,使普通大众望而却步。在对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能否满足需要的调查中,表示不能够的参与者,占43.3%;表示一般的,占29.9%;表示能够的和完全不能够的,均占12%。由此可见,场地设施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社区体育参与者的需要。走访泰州市体育局群体处了解,目前泰州城区拥有的国家体彩配套工程有5个,均在海陵区,分别在莲花四区、莲花七区、盛和花园、明珠小区以及体育中心;全民工程健身点有76个,海陵区62个,高港区14个(数据来源于泰州市体育局群体处)。每个街道办事处(乡)拥有的场地主要是:4张室内乒乓球桌、1个篮球场、1个室内健身房、1个室外健身路径、1个棋牌室,各个社区(村)拥有的场地是室外健身路径或半个篮球场。从居民的锻炼需求看,这些场地用于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要求相比,除了健身路径外,与标准相差太大。场地设施匮乏是制约社区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逐步增加社区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体育工作。
3.5 中青年人群闲暇时间少,健身观念不强
表4显示,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因素依次为没有时间、活动无人组织管理、无活动场所、活动不符合兴趣爱好、活动场所条件不好等,其中,居民的客观因素没有时间占首要位置,活动无人组织管理、无活动场所、活动不符合兴趣爱好、活动场所条件不好等客观因素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仅仅一小部分居民主观上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
表4 影响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因素
可见在客观因素中,大部分的中青年人自己本来工作、学习就比较繁忙,加上生活负担比较重,时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周末、节假日,人们的余暇时间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影响居民锻炼身体的因素除了目前的一些实际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之外,通过访谈得知,有很多居民认为锻炼身体没有必要、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甚至有人认为劳动本身就是在锻炼身体,但现实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很多中年人宁可抓时间、挤时间挑灯夜仗打麻将、打扑克,而不愿意将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由此可见,导致人们缺乏锻炼的主要原因,除了缺乏健身活动时间这一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缺少正确健身观念、缺乏健身意识。其实,只要有了健身的意识,就能“挤”出时间,克服各种客观障碍。
(1)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较多,中青年较少。在职高收入人员以参加体育俱乐部运动为主;低收入、退休人员以参加活动点锻炼为主。在活动项目上,老年人以缓和的韵律操、健身操,传统项目(太极拳、太极剑),跑步为主。
(2) 从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目的、活动时间、锻炼的频率、锻炼场地、锻炼项目的选择来看,虽有差异,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是高涨的。因此只有在社区内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才能满足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3)大部分居民活动在社区空地、广场、公园、河边等非正规化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不大,管理部门需相互协调,对现有场所加大其利用率。此外,政府部门仍要加大拨款的力度,为居民的体育锻炼提供物质保障。
(1)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体育组织力量,通过多开展各种小型多样、适合大众的家庭运动会、楼群运动会,把社区各类人群都纳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这样既增加了家庭乐趣,促进了家庭和睦,又锻炼了身心,还提高了体育参与意识,同时还扩充了社区体育锻炼人口,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健身人群“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
(2)加强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氛围。因为大众体育的宣传可以转变社会、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和活动的观念,调动广大居民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居民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价值,了解体育锻炼的原理,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3)整合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实现学校、社区资源共享。体育场地的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要素。目前我国开展体育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匮乏。在对泰州城市街道办事处体育场地设施的调查中可知,泰州城区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不能满足人们锻炼身体的需求,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1]范修华.全市老年体育活动人口达36万[N].泰州日报,2007-04-14(1).
[2]泰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04-21)[2011-11-10].http://www.tztyj.gov.cn/News_View.asp?NewsID=591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zhou Urban Residents’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Sports
CAO Ying
(Taizhou Teachers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Taizhou is a late-developing city in central Jiangsu.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zhou urban residents’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sports from the aspect of community sports participants,the ground equipment and budge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ctivities wit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observation,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us it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zhou city community sports and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in management of Taizhou city community sports.
urban area;community sports;residents;participation
G812.4
B
1671-0142(2012)01-0037-04
曹英(1978-),女,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运动训练学.
(责任编辑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