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也是治疗
——中科院肿瘤医院罗健教授
罗健教授
“癌症病人”这四个字,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悲观绝望地消磨没有期待的余生?还是疼痛中等待死神的降临?
最近出台的《北京市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情况报告》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北京居民首要死因,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成为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共占全部死亡的73.8%。而在1950年,居首的是急性传染病、新生儿死亡和营养不良。因此,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医学领域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毫无疑问,癌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它的高死亡率令人“谈癌色变”。而事实上,最令癌症患者恐惧的是难以忍受的癌痛。国外的研究发现约70%的癌症患者伴有影响功能的疼痛,持续存在的严重癌痛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自杀倾向的癌症患者80%与严重的疼痛有关。一位亲历癌痛的患者这样形容:“历史记载的任何酷刑也不如癌痛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大。”
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的痛楚,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呢?姑息治疗就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了。
说起姑息治疗,许多人误以为是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无奈”的医疗措施。究竟什么是姑息治疗?姑息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对晚期癌症患者有怎样的临床意义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中青年肿瘤学家罗健教授。
罗健教授介绍说,很多人认为姑息治疗就是晚期肿瘤的“等死”治疗,这是完全错误的。姑息治疗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通过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以达到解除痛苦,减轻症状,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使他们能应付及正确对待病人生存期间的一切情况,以及最后自己所承受的伤痛。在国外,姑息治疗最早起源于公元四世纪,有效的缓解癌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国内的姑息治疗专业化则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国内的肿瘤治疗仍然主要是以控制疾病和延长生命为目的,很多治疗没有顾及患者生命的尊严,在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人文关怀意识不足。
姑息治疗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对于可以治愈的患者,姑息治疗作为辅助疗法,缓解癌症症状和因抗癌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在对症支持治疗后,保障患者在治疗期的生存质量,以保证机体完成治疗过程。一部分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可以使原来不能治愈的癌症变为可能治愈。二是对于抗癌治疗不再受益的且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姑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三是为终末期癌症患者(预计生存期极短)提供临终关怀治疗和善终。
在治疗癌痛的手段上,最常见的是WHO推行的药物三阶梯治疗,该方法可以使大约70-90%的患者疼痛缓解。与国际上常规只用NRS方法评估有所不同,罗健建议通过“量化尺(N R S方法)”对疼痛进行评估。也就是结合患者的口述,由医生确认了解疼痛状况,然后从0到10来量化评定疼痛等级,这也就是癌痛的综合评估。因为疼痛不单纯是一种临床症状,也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疼痛的评估也比较抽象、困难。患者受心情、意志、文化程度、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能够客观地了解患者疼痛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根据疼痛定级,罗教授建议对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程度的癌痛采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来抑制疼痛,以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某一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
不可否认,人们如今已经深刻的意识到,癌痛如同癌症一样需要综合治疗。在多学科合作中,肿瘤(内)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还需多种手段、多种药物的合理应用。因此,在孙燕院士的领导及支持下,中科院肿瘤医院疼痛门诊于1994年成立了一支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治疗队伍。美国一专家如是说,“建立疼痛门诊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疼痛门诊,其中的哲学思想及态度值得深思。”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发展疼痛科、疼痛门诊;另一方面,如果将来广大医务人员对疼痛的了解及认识上升到相当的高度,那么疼痛科、疼痛门诊的地位及作用也许就到了可以弱化或忽视的地步,这正是哲学的辩证思维。
姑息医学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医学交叉学科,它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各成员之间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完成。我国在癌痛控制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要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治疗模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在观念的更新、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更是如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开展实施有效姑息治疗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问题,特别在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治疗模式是从事姑息治疗领域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姑息治疗概念及知识的教育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最初阶段已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毕业后有系统的姑息治疗医学专科培养。姑息治疗的科研投入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姑息医学作为关注生命质量的“软科学”还未被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相关科研部门重视,在科研的投入方面非常有限。当然,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停止不前的理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病人和家属需要它并从中获益。未来,姑息医学的原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规范化,不断引进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充实和完善姑息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