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增收的亮点、难点及对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

2012-01-12 02:53邓祖龙刘文峰周献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江西农民农业

□邓祖龙 刘文峰 周献华 刘 凡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南昌 330002)

当前农民增收的亮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以江西省为例

□邓祖龙 刘文峰 周献华 刘 凡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南昌 33000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江西农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可支配能力不断增强,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农民工务工环境,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植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但在农民增收亮点纷呈的同时,也存在增收动力、潜力和后劲不足以及稳定性不够等阻碍因素,需要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和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加强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民增收;难点;对策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显现,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深入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始终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新阶段农民增收特点

“十一五”期间,江西农民收入总体呈现增长速度加快、增收额扩大、在全国和中部地区排位稳定靠前的向好走势。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阶段,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对江西省2450户农村住户调查,2011年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2元,比上年增加1103元,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2%,历史上首次年增收超千元。[1]

(一)收入增速加快,绝对水平提高。2011年江西农民收入水平、增幅双双居中部六省第二位,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增幅仅仅比中部六省第一的河南低0.5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则仅比中部六省第一的湖北少6元,增速比上年加快5个百分点。[2]

(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衡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由2010年的0.31下降为2011年的0.3,比全国的 0.39 低 0.09 个点。收入最高的20%家庭人均纯收入14899元,收入最低的20%家庭人均纯收入2723元,两组收入之比为5.47∶1,比上年的5.55∶1进一步缩小。2011年江西省农民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支配收入增幅6.1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农民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值,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由2009年的2.76∶1,降到 2010 年的 2.67∶1,2011 年继续缩小到 2.54∶1(见图1),低于全国的 3.13∶1。

图1 2000-2011年江西城乡居民收入比

(三)货币收入比重增加,收入可支配能力增强。2011年,农民人均获得的现金收入7893.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87.4%,与上年相比,所占比重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现金收入比重逐步增加,表明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稳步增强,将进一步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四)增收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第三产业增速加快。2011年全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421.4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长17.2%,对增收的贡献率为45.5%。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得到收入为2752.9元,同比增加411.5元,增长17.6%,增幅比去年高9.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农业收入2184.7元,增长14.4%;人均林业收入138元,增长10.4%;人均牧业收入382.5元,增长 48.4%;人均渔业收入 47.8元,下降1.6%。

农民人均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为668.5元,同比增加90.5元,增长15.7%。其中第二产业收入244.6 元,同比增加 3.7 元,增长 1.5%;第三产业收入423.9元,同比增加 86.8元,增长25.7%。增速比2010年快一倍。第三产业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也比2010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五)工资性收入是增收的有力支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重要补充。2011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34.5元,比上年增加539.9 元,增长22.6%,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8.9%,是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其中,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从业得到的收入为1095.7元,增加367.5元,增长50.5%;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1642.8 元,增加 187.6 元,增长12.9%。

全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11.5元,同比增加11.3元,增长11.3%;转移性收入人均424.2元,同比增加50.1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中,农民人均获得的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惠农补贴达到261.8元,增长39%,占转移性收入六成以上,对农民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6.7%,成为了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重要补充。

二、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化农民工务工环境,连续出台增加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鼓励和扶植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热情回升,务工人数不断增加,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一)农业经济持续向好,粮食丰收,畜禽增产。一是农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据全面报表统计,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07.27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391.07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全年农业现价增加值同比增长5.9%、林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二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据粮食实割实测调查显示,2011年江西粮食总产达410.56亿斤,实现了大灾之后的恢复性快速增产,粮食总产、亩产双双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三是畜禽产品供应充足。据对全省99个县(市、区)近2万户各类养殖户的监测调查,年末生猪存栏1827.5 万头,增长4.0%;生猪出栏3000.1万头,增长3.5%。全年肉类总产量320.1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全年水产品产量222.8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12.7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53.5 万吨,增长 4.5%。

(二)省内外务工环境不断改善,就业形势好,工资水平提高。随着经济回暖和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为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江西省农民工监测调查,2011年江西外出务工农民人数达780.2万人,比上年增长8.62%。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人均月收入水平为1821.65元,增长15.76%。在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和工资持续上涨的推动下,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从务工地域看,农民在本地区务工的趋势增强,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随着江西工业经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新农村建设,2011年,江西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在省内就业有211.3万人,占外出从业劳动力人数的27.08%,比上年提高6.48个百分点。外出从业劳动力省内就业月工资人均1675.9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6.02元,增长15.59%。农民在省内务工,离家近环境熟,相对省外务工,不仅有一定的务工收入,还能兼顾农业,在人脉资源和交通环境上还有很多创业优势。

(三)猪、粮等主要农产品产销两旺,价格持续回升。2011年,江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再次突破 400亿斤,比上年增产 19.62亿斤,增长5.0%;水果突破350万吨,生猪出栏突破3000万头,水产品总产保持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据全省农产品价格监测调查,与2010年相比,2011年江西省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14,其中稻谷价格指数为115,生猪为130,蔬菜为107。据调查测算,稻谷产量和水果产量增加促使农民人均增收170元,增收贡献率达16%;粮、猪和蔬菜价格上涨因素,促进江西省农民人均增收240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22%。这些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因素对农民纯收入整体增收的贡献率达38%。

(四)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直接促进增收作用明显。2011年,江西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力度,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省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达134亿元;社会保障制度进—步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13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农户造成的生活影响;筹集15.4亿元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使更多家电进入农家。2011年,国家提高并提前公布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稻102元/百斤,中晚稻107元/百斤;提高了农资综合补贴标准,每亩提高7元,达到53.2元;提高了早稻良种补贴标准,每亩增加5元,达到15元;继续对百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达16元。各地加快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的拨付进度,将各类粮食补贴资金在2011年4月30日前,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到农户。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江西省用于粮食生产的项目资金达12亿元,农民得到种粮补贴43亿元,用于粮食生产的农机补贴5亿多元,加上其他部门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总投入达100亿元。调查显示,农民人均得到各项补贴收入261.8元,同比增加73.5元,增长39%,占转移性收入的62%,对农民纯收入增收的贡献率达6.7个百分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直接帮助农户增收。

三、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阻碍因素

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民增收形势看,农民增收还将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农民增收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增收动力不足。一是对农业科技投入不够,以及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农业科技转化和应用,导致农业生产的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据农户调查反映,农民对农业科技投入有“三盼”,一盼科学指导产销。农户对大规模推广种植心有顾虑,希望农业技术多投入在产销衔接上;二盼多下乡辅导种养技术。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养殖集中投入,具备规模种养技能的新型农村人才缺乏;三盼农业服务工作到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者增多,农业科技项目需求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直接影响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产出。二是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步伐不够快,小型水利工程维护保养问题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田水利建设仅靠国家财政投入,地方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争取到的水利工程资金也多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是依靠农民集资,县、乡少量补助的方式进行。另外,由于利益驱使加上管理缺位,防汛抗旱与水面养殖矛盾凸显。

(二)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训跟不上,增收潜力不足。文化素质作为一种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潜在资源,同样也会因其禀赋差异而影响收入,一是影响其对经济发展周期性和波动性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对生产资源投入和机会成本选择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和创业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劳动力转移出现新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从而使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三)城镇化进程尚存差距,增收后劲不足。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西城镇人口 1963.66 万人,[3]城镇人口比重达44.1%,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城镇人口增加了817.46 万人,[4]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也比十年前缩小近3个百分点,但仍有5.62个百分点的差距。2011年,江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到45.7%(见表1),和全国的差距缩小到5.6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低于湖北、山西,比湖南、安徽略高。江西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无疑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表1 2011年全国与中部六省城镇化率比较

(四)抗风险能力跟不上,增收稳定性不足。现阶段,农民还是属于单个小生产者,大都是一家一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市场,虽然目前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有所发展,但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我省各地还不够成熟和发达。从农业本身来看,主要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导致农民增收的产业空间很小。如农户掌握的土地资源规模大都偏小,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拥有的可以用来交换商品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二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收益的稳定程度不高;三是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农户对耕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

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近日,农业部又发布了《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们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指出了明确方向。

(一)加强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拓展“一产”增长空间。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省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切实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一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二要培养和造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培训规模,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要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把科技推广着力点放在示范传递上,注重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通过农技推广促进增产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验,建立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家庭经营,通过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快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鼓励创业增收。要抓住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改善创业环境,扩大创业领域,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创业的生动局面,有效带动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水平的迅速增长。一要提高发展非农产业的认识,鼓励支持农村个私经济特别是微、小型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宽农民创业准入条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要落实扶持政策,针对农民个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经营基础薄弱等问题,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三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强创业培训,规范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实行创业培训补助政策;四要积极提供农民创业服务,为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农民提供创业登记、培训、项目推荐、指导等服务,为农民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农资价格。从产业链上看,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农民对农业产业利益的占有不完整,影响着农民的增收。保持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对农民增收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要让农产品价格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获得利益。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调控,确保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强化市场价格运行监测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四)拓宽收入渠道,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增收。从江西看,农民收入中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全国的差距还比较大,2011年,江西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8.7%,转移性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3%。进一步促进农民非经营性收入增长,一要继续加大加强惠农力度,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度,提高标准和覆盖面;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摸底调查,扩大农村低收入保障的范围;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调整补偿标准和报销范围;三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水域、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进一步明晰产权,让更多农民从土地、股权等资产增值中获得收益。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从人口结构上促进增收。江西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乡村人口存量庞大。在“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在集聚人口和经济、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大幅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村人均资源占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在城镇有业可就、有居可安。

(六)加强政策引导,增强农民自我发展动力。2011年,江西农民纯收入构成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依次为 49.6∶42.6∶6.2∶1.6,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还是自主经营和外出务工所得,农民收入的高低,主要还有赖于农民有没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建立和完善造血机制和增收长效机制,想方设法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特别是自主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加快增收。当前,要继续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抓好就业信息发布,做好法律救助服务,创造条件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做好苏区建设规划,争取特殊政策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低收入地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促进高收入地区农民快速增收。

[1]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江西日报,2012-03-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3]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11-04-28,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

[4]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00-05 -15,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20331_15434.htm.

Highlights and Difficulties in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 and Suggested Countermeasures:to Take an Example of Jiangxi Province

DENG Zu-long LIU Wen-feng ZHOU Xian-hua LIU Fan
(Survey Headquarters of Jiangxi Province,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Nanchang,Jiangxi 330002,China)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 is the core of countryside problems,peasants’problems and agricultural problems.In the recent years the peasants in Jiangxi have had their incomes increased rapidly and enhanced their abilities to dispose their incomes,a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been shortened.This mainly benefits from a series of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s of specific levels,such as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conditions of migrant workers,and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However,there are some obstructing factors such as inadequate driving forces,potentials and aftereffect and insufficient stability of income increasing.Hence,we should further expand channels to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perfec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terials price regulating mechanism,and better cultivate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agricultural service,so as to build up a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

F323.8

A

1674-0599(2012)03-0104-06

2012-04-11

邓祖龙(1956—),男,江西吉安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国民经济调查与统计研究。刘文峰(1965—),男,江西新余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农村经济、抽样调查。周献华(1964—),男,江西南昌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刘凡(1968—),男,江西萍乡人,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综合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微观经济。

(责任编辑:廖才茂)

猜你喜欢
江西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江西银行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我爱江西奶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