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部长解振华的喜与怒

2012-01-10 08:21俞岚
人民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解振华德班谈判

◎俞岚

解振华,生于1949年10月,天津人。1977年1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干事。1979年后任清华大学二分校团委书记、助教。1998年4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2005年,解振华因黑龙江环境污染事件提出辞职,国务院12月2日免去了他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职务。2007年1月被任命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被称为“气候部长”。

德班气候大会闭幕前几个小时,解振华怒了。

他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

午夜时分的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掌声雷动。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是国际环保和气候圈的名人。在环保部门履职20余年后,于2007年1月开始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主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2007年巴厘岛气候大会首次以“气候部长”身份亮相后,解振华一直活跃在气候谈判的第一线。走在会场内外,一路总有人打招呼,或者来一个拥抱。

一位多年从事气候报道的外国记者说,解先生是个“Very nice”的人,总是笑呵呵的,很坦率。新闻发布会上,他很少寒暄,一般都是直接进入问答环节。

解振华抵达德班后的第二天,中国媒体和NGO正好有个小聚会,便尝试着邀请他参加。八点多钟,当刚忙完工作的解振华出现时,不少人都觉得很意外。一个多小时里,解振华和大家相谈甚欢,期间只喝了几口水。在回去的车上,还没倒过来时差的他,不停地打哈欠。

但平素总是“很好说话,笑容可掬”的解振华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遭受不公平待遇或利益受损时,解振华也会拍案而起。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解振华很生气,“中国自主采取的行动,没有什么谈判的余地。我跟他们讲,已经谈判了这么多年,公约里要求你要出资金和技术,到现在为止,资金没有落实,技术没有落实,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提,让我做得更多呢?”因为美国谈判代表的无理要求,解振华也曾拍过桌子。

在工作间隙与中新社记者聊天时,解振华说,发达国家人均GDP是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倍,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在增长,而发展中国家面临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为什么非要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减排指标?

他说,有些国家的排放是奢侈性排放,是锦上添花;有些国家的排放是发展排放;有些国家的排放则是生存排放。中国既有发展排放,也有生存排放,另外还有24%是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而排放。“如果要讲公平,就应该按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来规定各国的减排义务,而不是光看排放总量。”

一位和他交手多年的谈判代表说,解振华是一个“强硬”的对手,有非常强的气场。解振华说:“中国有理,我们怕啥!”在他看来,和外国人谈判,就得要硬气,“你不硬气,不但争不来利益,还得不到尊重。”他说,很多谈判对手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在同事的眼中,解振华是个“工作狂”,不停给自己加任务。为了不让德班大会无果而终,解振华的日程表上,除了大会,小会也不断。与基础四国、77国集团、美国、欧盟等的反复多边或双边磋商,让他的两位翻译常常吃不上饭。

德班气候大会再次拖入“加时赛”后,解振华奔走在会场和不同的会议室之间。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在最后关头,还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解振华直言道,“这就是搅局”。他质问说:“这时候还在提新要求,到底是想办成事呢,还是想办砸事?”

2011年12月11日清晨,冗长的德班气候大会终于宣告闭幕。解振华快步走出会场,眼里布满了血丝。南非海滨城市德班此时天光微亮。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略显疲惫的解振华笑着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在中国、印度等基础四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我们满意的结果”。

随行人员说,过去24个小时,62岁的解振华睡了不到3个小时,早上只简单吃了点面条和粥。

猜你喜欢
解振华德班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女德班”与“傻家长”
“女德班”的尴尬
月度关键词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基础四国”部长新闻发布会
解振华:中国将投两万亿推进绿色发展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的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