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霞,张 懿
(1.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02560;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40133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步态或姿势异常等运动症状及自主神经异常症状、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NM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1]。随着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村PD患者进城就医,但目前国内对农村PD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运动症状和NMS角度对农村和城市PD进行比较,以期找出其共性和特点。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于铜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农村PD组:居住农村的患者,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1.16±9.88)岁;病程6个月至16年,平均年龄(5.86±3.72)年。城市PD组:城市居住患者,共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2.67±10.06)岁;病程3个月至21年,平均(6.28±4.10)年。诊断符合英国脑库PD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特发性震颤;(2)继发性PD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3)严重痴呆、构音障碍影响情感表达;(4)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疾患。
1.2方法
1.2.1运动症状的评估 由一名受过培训的专业神经内科医师进行病史资料登记及应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Ⅲ(UPDRSⅢ)对运动症状进行评分。
1.2.2NMS发生率及评估 采用2006年Chaudhuri等[2]编制的30项NMS筛查问卷(NMSQuest),询问研究对象最近1个月的NMS情况,包括30个问题,答案为“是”、“否”,“是”计为1分,“否”计为0分,分数为0~30分,得分越高提示NMS越多。
2.1两组PD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结果 农村和城市PD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PD患者UPDRSⅢ评分结果 农村患者UPDRSⅢ评分平均为23.50±6.96,最高得分39,最低得分10;城市患者UPDRSⅢ评分平均为19.82±6.03,最高得分36,最低得分1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PD患者NMS结果 农村患者伴有NMS者有31例(96.9%),城市患者伴有NMS者有39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组发生NMS数从0~19个,平均得分(8.66±4.80),城市组发生NMS数从1~25个,平均得分(11.46±6.00);两组间NM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组NMS发生率前3位的是夜间较规律的起床排尿(夜尿)(65.63%),便秘或排大便困难(62.50%),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有困难,或忘记做一些事情(记忆力下降)(56.25%);城市组中NMS发生率前3位的是记忆力下降(79.49%),便秘或排大便困难(66.67%),难以集中精力(64.10%)。记忆力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尿、难以集中精力和便秘或排大便困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NMS结果见表1。
表1 农村和城市PD患者NMS发生数及发生率比较[n(%)]
a:P<0.05,与城市组PD患者比较;b:P>0.05,与城市组PD患者比较。
随着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村患者进城就医,中国的疾病谱系可能已发生改变。但目前有关农村患者的研究较少,而有关农村PD患者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就农村和城市PD患者的一般发病情况,运动症状和NMS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农村和城市PD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推广,农村PD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关。
PD的运动症状主要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下降而引起[3]。研究已证实鱼藤酮、百草枯、MPTP和6-羟基多巴等神经毒物都能选择性的损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加PD的发病风险[4]。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分子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过程以及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等[5]。在农村,鱼藤酮和百草枯是常用的农药。国外已有研究证实环境中过多的接触鱼藤酮等毒物可以增加PD的发病[6]。本研究发现,农村患者较城市患者的运动症状重,这可能与农村患者接触上述神经毒物较多有关。
长期以来,对P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症状,而对于NMS的关注比较少。NMS累及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胃肠系统,感觉系统等多个系统,同样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7]。研究发现,蓝斑、迷走神经背核、脑干脊核、下丘脑、嗅球以及其他边缘皮质等广泛区域的受损可能与PD的NMS相关[8]。目前,各种PD治疗药物中,也尚无针对PD NMS的药物。有报道提出锻炼通过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而具有改善NMS中认知功能的作用[9]。其分子机制涉及增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神经可塑性相关转录因子等。还有研究还发现锻炼有抗炎作用[10]。而炎症也介导了PD的发病[11]。这些发现提示锻炼可能具有改善PD患者NMS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农村和城市PD患者的NMS发生都非常普遍,但农村PD患者NMS得分相对较低,记忆力下降也较农村PD患者轻。这可能与农村PD患者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多有关。
此外,本研究PD患者出现的NMS中,除记忆减退外,城市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恐惧、幻觉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症状的比例也比农村患者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其所处的环境、思考问题方式等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PD的运动症状和NMS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农村和城市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NMS各有其特点。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农村和城市PD患者时,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他们运动症状和NMS的各自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更好地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1]Chaudhuri KR,Healy DG,SchapiraAH.Non 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dagnosis and management[J].Lancet Neurol,2006,5(3):235-245.
[2]Chaudhuri KR,Martinez-Martin P,Schapiro AH,et al.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pilot study of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elf-completed nonmotor symptoms questionnaire for Parkinson′s disease:the NMSQuest study[J].Mov Disord,2006,21(7):916-923.
[3]Wirdefeldt K,Adami HO,Cole P,et al.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Eur J Epidemiol,2011,26 Suppl 1:S1-58.
[4]Cannon JR,Greenamyre JT.Neurotoxic in vivo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recent advances[J].Prog Brain Res,2010,184:17-33.
[5]Nisticò R,Mehdawy B,Piccirilli S,et al.Paraquat- and rotenone-induced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J].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1,24(2):313-322.
[6]Tanner CM,Kamel F,Ross GW,et al.Rotenone,paraquat,and Parkinson′s disease[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11,119(6):866-872.
[7]Bernal-Pacheco O,Limotai N,Go CL,et al.Nonmotor manifestations in Parkinson disease[J].Neurologist,2012,18(1):1-16.
[8]Braak H,Del Tredici K,Rub U,et al.Staging of brain pathology related to 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bio Aging,2003,24(2):197-211.
[9]Ahlskog JE.Does vigorous exercise have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in Parkinson disease[J].Neurology,2011,77(3):288-194.
[10]Petersen AM,Pedersen BK.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exercise[J].J Appl Physiol,2005,98(4):1154-1162.
[11]Qian L,Flood PM,Hong JS,et al.Neuroinflammation is a key player i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a prime target for therapy[J].J Neural Transm,2010,117(8):97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