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新面孔

2012-01-07 11:52崔婷婷
中国工业评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吴敬琏政府信息化

崔婷婷

吴敬琏鞭辟入里的分析与建议,为国家经济改革开出了一剂剂药方。

八十一岁的吴敬琏,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仍然在奔走。

一如既往,吴敬琏坚守法治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呼吁推进市场化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保证司法独立及健全法治。只是言辞间,能感受到吴敬琏今年的变化—比以往更敢说了。2011年在他心中有特殊的份量:“如何开好局(十二五)事关重大,不但关系到今后5年,而且关系到今后10年,甚至新的30年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候。”

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大会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体制改革高峰论坛上,吴敬琏旗帜鲜明地提出国家经济转型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从外需转到消费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到城市,制造业的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发展服务业,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但在实际操作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却经常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

比如,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吴敬琏认为其“条件是具备的,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定也是对的”,但一切由政府挑头—政府动员资源,政府指定技术路线,政府组织科研攻关,政府组织技术发明到产业转化的老路子显然已无法满足甚至阻滞产业升级的发展。针对各地投资过热现象,吴敬琏认为,各地方、各行业的“十二五”投资计划都比较大,比如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3.5万亿。这种投资计划需要重新审核,否则会影响整个“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

节奏。

除了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还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以及《比较》杂志主编等等职务。虽然职责侧重不同,但早已在几十年对中国经济的深入研究与理解中融会贯通。比如,身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准确地指出,信息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命题。

吴敬琏说,中国增长模式的抉择不仅是中长期目标选择,更是当前紧迫任务。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看明白两件事:一是可持续增长已经受到了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二是转变增长方式,必须将资源驱动特别是投资驱动的增长,转变为由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他着重指出,信息化是一项范围广大、渗透到一切部门和社会活动的事业,所以“信息化工作不是局限在哪一方面,不是制定一两个好的规则就结束了”,要更加深入、广泛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当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吴敬琏在肯定这一举措的同时,仍然有着自己的担忧—在大力推动地方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会偏离自己的角色。吴敬琏说,各级政府必须下决心改变“管了许多不应该管或者管不好的事情”的现状,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他看来,地方政府最不应该做的事,便是直接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官员并不具有获取这方面信息的能力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激励”。比如,当中央大力提倡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各地便一窝蜂地涌入了太阳能、LED等大批项目,结果大概只能导致“高度同构化”。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各地政府应该将注意力放到应该管的事务上,“做好自己的事”。

已进耄耋的吴敬琏似乎从不知倦,这种敬业已足以让人钦佩。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去年10月出版的《吴敬琏传》中如此记述:“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新中国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

吴老扬鞭,民之幸也。

猜你喜欢
吴敬琏政府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辑解读
吴敬琏 耄耋老人再呐喊
完形填空三则
How to SuStain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