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君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学音乐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内容就是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然而,由于中学应试教育的束缚,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学音乐教学灌输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传统的音乐教学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落后的音乐教育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中学音乐教学到底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老师既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就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他在课堂上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有时偶尔教师唱错了音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对音乐课抵触很严重,毫无创新的氛围。其实,中学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应该是开放式的,并且要鼓励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如果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除了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样至关重要。著名的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学的音乐创新教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笔者在教红歌《十送红军》时,就给学生准备了几个有趣的红军故事,并且在教会这首歌的同时,举一反三,让他们再上台表演类似的红色歌曲甚至编制红色歌剧,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创新教育的第一步,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不难了。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音乐教学也是如此。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加强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有些音乐教师安于现状,几十年来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这样就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做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首先他自己要有很强的音乐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这是创新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决不能墨守成规。再者,学校也要不断的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和教学交流的机会,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样教师才会在提高素质的同时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
三.实行多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中学音乐课做为一门艺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有其独特性。它既不同于语文外语课堂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也不同于数理化等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简单地说,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更要说明的是,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僵化教学模式,而要勇于创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创新了,学生才能潜移默化的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比较受青睐的中学音乐课创新教学模式有研究型课堂或互助型课堂。所谓研究型音乐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研究音乐课堂内容的来龙去脉,或者自己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说到底就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总之,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也要走向多样化。音乐课教学目的不能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推广音乐课程的自主评价
目前中学音乐课程成绩考核仍旧采取一考订音的老的评价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带有偶然性。往往教师是考核的权威,而有时一旦教师考核标准没有控制好,就会导致不公平或僵化。2005年颁布的中学音乐新课程对教学考核有较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即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评委。此外,自主评价允许学生进行争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才,而且通过争辨他们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明确进一步的目标。最主要的是通过自主评价打开了他们发散思维的大门,激发了创造力,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五.因材施教,加强中学音乐的个性化教学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加强中学音乐的个性化教学。譬如有些同学对乐器很敏感,那我们就应该发挥他们这方面的特长,在乐器方面给予重点指导,有些同学善于美声唱法,就主要抓好这一项。中学音乐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总之,虽然中学音乐教育表面看上去没有语数外等课程那么重要,但它作为一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有它独特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它是推动我国业务教育或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催化剂。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完全必要的。近年的音乐教学改革也证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完全可行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来达到中学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湘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文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