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嫔
摘要: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目前高校《舞蹈欣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建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的相关论点。
关键词:考试改革评价体系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即舞蹈化的人体动作。而《舞蹈欣赏》作为高校教育课程,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化性、教育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其逐步了解、掌握各种舞蹈的基本知识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和表演能力。《舞蹈欣赏》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开设专题舞蹈鉴赏、中西方舞蹈文化比较、芭蕾舞欣赏、中国民族舞蹈欣赏等,涉及知识面广,还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紧密相结合,可以说《舞蹈欣赏》是一门集多种理论为一体的交叉学科,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高校《舞蹈欣赏》课程考试必须在运用传统方法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切实联系实践,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舞蹈人才。
一、目前高校《舞蹈欣赏》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课程考试是通过书面、口头或其它方式进行,考查学生对某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工具,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一是检验与衡量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成效,帮助总结学习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指导今后学习,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重要方法;二是验证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利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考试具有分析、检查、判断、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所以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舞蹈欣赏》课程考试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在准确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目前《舞蹈欣赏》课程考试内容的深度大多停留在识记、理解的表面认识层面上,实践、应用、创新不多。这种考试方式大多以对各种不同类型舞蹈基本理论的考查为主,例如,很多试题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对各种舞蹈的风格、特点等相关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相关课程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盲目重理论,轻实践,思维狭窄,应用和创新能力不够,从而严重脱离了该课程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舞蹈鉴赏人才的教育目的。当前社会要求的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只有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舞蹈人才才能适应社会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忽视实践能力考查的考试方式,运用新的考试方式来督促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考试形式单一。目前《舞蹈欣赏》课程考试形式大部分是老师期末出卷,学生课堂闭卷笔试,形式单一、枯燥。课堂笔试只能了解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无法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全面素质,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考试时间不合理。目前《舞蹈欣赏》课程考试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期结束前进行,一考定半年,一卷分高低。学生平时学习放松,考试算总帐,突击背书,不求甚解,难以灵活应用。有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铤而走险,考试作弊。这种考试,考查的是学习结果,而无法包括学习过程,实际上平时的学习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分数至上的考试结果无法准确评价学生能力。目前《舞蹈欣赏》课程考试评定还是以分数为主,分数定等级、优差、奖励、毕业与补考,所以课堂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或者是单纯追求高分数,或者是只求过关,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深思,必须在传统考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以求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相关资料查阅,并对周边大学的考试方式进行多方面考查,最后提出了创建“以能力评价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创建“以能力评价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采用课堂“过程性”的评估考核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考核。评估考核分为四个阶段,其评价分值比例可以定为:10%、30%、20%、40%。通过每个阶段的评估,使学生在认识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舞蹈作品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艺术观,并提高舞蹈表演和创编能力。
第一阶段: 分析作品与角色。分析作品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就在于它是让学生认识舞蹈的基础和依据。形象地、 真实地分析作者的作品是学生进入角色的第一步。学生首先要通过观看作品来认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冲突,并分析人物性格与动作,逐步从角色的外部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从对事件和冲突的分析升华到理解作品的主题与底蕴。
第二阶段: 动作分析及构思。学生对作品与角色的分析是为了使自己最终能够化身为角色。更加深刻地了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阶段主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捕捉剧中人物的外部行象。
第三阶段: 角色的体现。本阶段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通过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能够较好地认识和体会出真实、鲜明、生动的舞台人物形象,最终达到总体构思一致的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 合成阶段。本阶段是考查学生怎样把演出中的一切结构因素都结合在一起,把演员和舞台各个艺术部门都创造融合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二)考试形式多样性设计
根据《舞蹈欣赏》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平时课堂问答及表演、中期读书报告或课外写论文、期末闭卷考试三结合。如按百分制记分,三者的比例对于每次上课学生在40人左右,可以有较多讨论和答疑时间的班级,可分别为30%、20%和50%,以便督促学生在平时里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阅读教材,善于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并随时撰写读书心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避免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各门考试蜂拥而来,学生负担过于沉重等弊端。倘若是70人的大班,很难给每位学生答疑时间的班级,平时课堂问答的分数比则应下调到20%,甚至10%。不过,三者间的比例究竟怎样分配,才能符合教学实际,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
平时课堂问答及表演,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本知识、作品的理解和一定程度上的灵活运用。中期读书报告或课外写论文,这种考试形式有四个优点:一是比较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对学习有益,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自己选题,查阅资料,要去看很多书,可以主动地接受很多东西。二是能培养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种考试形式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增强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是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探索、创新精神,要具有学科综合、交叉的知识,要对写论文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指导与组织等。
(三)考试内容综合性
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不是课堂教学内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总结提高,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既要考基础,又要考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都应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机械地记忆与再现, 命题应能够使学生在解每一道题时都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合贯通的过程,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这样更有利于避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来应付考试。
综上所述,舞蹈欣赏教学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其考核方式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呼吁舞界同仁志士,特别是一些舞蹈院校的领导专家们尽快行动起来,开发一套完善的舞蹈欣赏课程考试方式,从而使舞蹈教育能够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舞蹈人才。
(作者简介:怀化学院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