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
摘要:在20世纪,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由身体舞蹈向影像舞蹈演变的过程;步入到21世纪,舞蹈艺术又经历了向模拟的影像转变的一个过程,传统意思上的舞蹈由数字影像舞蹈、发展到游戏舞蹈。数字媒体的出现,对舞蹈观赏、舞蹈创作和舞蹈艺术观念等的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的特征表现为:娱乐性和游戏性、互动性与即时性、舞蹈影像的数字化。
关键词:舞蹈艺术数字舞蹈 影像舞蹈 游戏舞蹈 舞蹈游戏
在远古社会,人们的生活几乎缺少不了舞蹈,舞蹈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一切生活都无法离开舞蹈,例如婚丧嫁娶、播种丰收、生育献祭、驱病除邪等等。舞蹈是远古社会人们质朴生活的一个方式以及感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伴随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嬗变为社会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逐渐与生活分离而成为人们娱乐中的精神奢侈品。相对于古代的舞蹈,现代社会的舞蹈缺乏古代舞蹈的韵味,是一种萎缩的舞蹈,这一萎缩形态由于技术的强势介入,诞生了影像舞蹈。文章从数字舞蹈诞生的源流,对各种舞蹈的介绍以及数字时代舞蹈艺术的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加强人们的了解。
一、舞蹈艺术的发展源流
舞蹈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到数字时代,可以说它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舞蹈到数字舞蹈、数字影像,其艺术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致来说,发展到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有衰落,也有繁荣期。从我国社会历史来说,我国的舞蹈产生很早,最初是作为宗教的仪式产生的,主要用在祭祀场合。这时,舞蹈者的身份地位很高。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是供统治阶级享受的。舞蹈的身份随着却不断下降。到解放前,舞蹈作为一种供统治阶级娱乐的方式,这种职业是被大家所不齿的,是低下的。解放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各种舞蹈从各国引进中国,舞蹈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变化。舞蹈者作为艺术家,其身份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恢复和提高。到数字时代,舞蹈的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舞蹈给大家提供了巨大的精神享受,是人们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字时代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1、数字舞蹈与影像舞蹈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诞生,数字舞蹈也随之而出现了,数字舞蹈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纯粹的数字化舞蹈创作,简单而言即是创作出给人们观赏的舞蹈影音,这些创作单纯的由人们用计算机技术创造;数字舞蹈的广义重在数字传播和舞蹈影像数字化两个方面。其目标是脱离于舞蹈编剧和舞蹈爱好者,将完美舞蹈表演成为虚拟中的舞蹈现实这一过程,甚至将完美的舞台效果全部由电脑屏幕中虚拟表现出来。
“身体有节奏的组成动作便是舞蹈,通常出现于某个特殊的空间而且伴随着音乐;这些身体动作为了表达一种情绪、释放能量、想法等,也或只是从身体动作中获得乐趣。”对于哲学家、美学家而言,舞蹈艺术演变成为一种生活,甚至说是生命的艺术。普遍而言,影像舞蹈是运用1至2台摄像机将舞台或者摄影棚中的舞蹈动作完整记录的行为,而舞蹈本身以及编舞不会进行修改,影像舞蹈主要特征是保持记录的真是面目,不过有时也改编舞蹈作品中的某些特定镜头。随着影像舞蹈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为录影而编舞的影像。有人称这些舞蹈为舞蹈录影(videodance),舞台舞蹈交融于电影电视就产生了一种艺术形式。例如好莱坞中的励志型的舞蹈电影和歌舞电影。
2、舞蹈游戏和游戏舞蹈
舞蹈素来就和游戏分不开,在舞蹈产生时这种联系就存在着。这种联系从舞蹈的本质和起源上就可以很好地看出来。根据一些史学家的考古论证,在人类中最早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舞蹈。在语言还没产生前,人们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和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当语言出现并被人们广泛接受运用以后,才逐渐的出现了诗歌以及音乐,在这之后一段时间,随着艺术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改变,人们的手也越来越灵巧,此时绘画、雕刻等等艺术就诞生了。在康德看来,人们通过游戏来表述自由,在舞蹈中,通过做一些游戏而模仿动物的假象,从而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媒体、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艺术也大量地采用各种新技术进行革新,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其中电子游戏就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生态被打破了。而由于舞蹈自身具有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因此电子游戏中也就必然会出现一些新型的以舞蹈为主题内容的电子游戏。《超级舞者》就是当前国内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一款网络电子游戏。它运用了当前最新的3D处理图像技术和真人动作捕捉技术,大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视觉效果。
虽然舞蹈游戏带给游戏者完全不同的视觉感观和感受,大大地丰富了游戏者的视觉效果,但是它仍然是游戏,只是和舞蹈的“原生态”有了更进一步的关系,却距离舞蹈艺术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游戏舞蹈则是真正的数字舞蹈,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灯光、演员、舞台等舞蹈元素,更多的是采用专业的数字化舞蹈制作软件,或者游戏引擎,从而进行舞蹈影像的创作,再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大量的广泛传播。这种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网络传播进行制作的舞蹈影音具有极强的可观赏性。这种运用专业的舞蹈制作软件和一些技术,最终目的是将现实的舞台和舞蹈编导或者是舞蹈爱好者相分离开来,从而将规划中的舞蹈表演通过技术转变为虚拟中的舞蹈现实。游戏自身的互动因素给游戏舞蹈带来了更多的舞蹈艺术魅力,使得新时期的舞蹈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的特征
1、娱乐性和游戏性
最初的舞蹈只是一种小型的舞台演出活动,有固定的目标对象群,舞台布局也较为简单。而随着各种影视虚拟技术的发展,影像舞蹈的发生、发展,在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下,舞蹈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舞蹈的形式内容也变得多种多样,从以往简单的舞蹈,到现在的街舞、自由舞,舞蹈的旋律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舞蹈的节奏感也明显不同于传统舞蹈。另外舞蹈者的目的也更加多样化。以往舞蹈是统治者独享的一种娱乐方式,不管舞蹈者愿不愿意,只要主子愿意,舞蹈者就得表演。现在舞蹈者拥有充分的自由,她们自己可以决定要不要表演。因此舞蹈者的职位身份都发生了变化,她们的身份往往是多重的。这些舞蹈者有的是出于对舞蹈的喜爱而从事舞蹈演出活动,还有的则是为了保持身体的苗条、健康,或者是为了减肥而进行舞蹈活动,更多的人则是在舞蹈活动中获得娱乐,在舞蹈游戏中获得娱乐。如今深受大众喜爱的网络舞蹈游戏,就是一种典型的能够给予舞蹈者极大的娱乐性的一款游戏。
2、互动性与即时性
网络虚拟空间在生活中表现为是全交互空间,由于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参与,其可以给人们有参与创作的互动空间,所以舞蹈吸收了各个层次的精华,而不再只是你舞我看的简单枯燥的单项艺术模式,这将是观众参与与艺术家共同的互动艺术产物。在这里,只要你愿意,观众同样可以成为舞蹈者。古代的舞蹈,场地无所不在,广场、庭院、庙堂、家居地和田野,到处都可以成为舞蹈之地,这些地方至今也有着传承舞蹈情感的灵魂,而且是以原生态舞蹈形态传承着。现代的数字舞蹈,其也考虑舞台背景的构建因素,在《超级舞者》中,它的舞蹈背景选景非常广,重庆解放碑、上海新天地等多处场景,让产品体现了鲜明的本土特征。互动性这一特征是数字艺术中最有吸引力的因素。而舞蹈在如今的舞台化发展历程中,这一最具吸引力特征却逐渐异化、消失。
3、舞蹈影像的数字化
传统意思上的舞蹈表现的是一种舞台艺术。通过舞蹈者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来。进入到20世纪,影视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影视屏幕的帮助下,舞蹈进而转型为影像,形成了一种影像艺术。有了摄影机或者摄像机,观众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亲临舞蹈现场观看舞蹈,只需要通过电视屏幕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心仪的舞蹈节目进行观看。随着电影电视的各种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舞蹈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舞蹈更加影视化,极大的方便了观众的收看。这种影视舞蹈只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舞蹈表演进行的一种特别的影像记录,并不能完全代替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借助虚拟的影视技术,将影视舞蹈呈现在大众面前,使得舞蹈影像数字化,能够更好的丰富观众的视觉效果。
四、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教育
数字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数字舞蹈改变了以往的舞蹈观念。数字模拟、虚拟化取代了以往经典舞蹈的基本要素和手段。而且其创作的方法,创作的立足点更加多样化。因此数字时代的舞蹈教育应该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追踪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传统的舞蹈教育因为是身体性的因此具有技巧性,所以传统的舞蹈并没有正规的教育,舞蹈教育是师徒式的非正规教育方式。我国舞蹈的正规教育起源于20世纪。这时的舞蹈教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前苏联为代表的早期专业性教育,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及型舞蹈教育。纵观我国正规舞蹈教育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受前苏联影响较大,走的是专业性舞蹈教育的路子。那么21世纪,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舞蹈教育也应从职业领域走向社会领域,从传统走向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扩展教育的传播渠道。这是数字时代我国舞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国舞蹈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利用网络平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的舞蹈艺术。
综上所述,传统的舞蹈效果表现于舞台艺术,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应用于数字舞蹈,由此舞蹈观念、舞蹈创作、审美情趣及其表演态势都发生了质地的嬗变。它的嬗变于舞蹈教育和舞蹈欣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动因素在舞蹈中地位的归复,对舞蹈艺术魅力的拓展必将非常有利,而恰恰是这一点,就是我们对数字时代中舞蹈艺术最最期待的未来。相信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有着非常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春.数字化舞蹈[J].艺术评论,2004,(05):52-57
2.汪代明.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110-113
3.汪代明,赵明.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教育[J]•文艺争鸣,2010,(02):141-144
4.高洁.浅析“数字化”舞蹈教学重要性[J]•大舞台,2010,(05):105-107.
(作者单位:北京世城文化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