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发,母丽华,张鸿艳
(黑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次常规能源,目前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9%[1]。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居于世界前列。2010年煤炭总产量32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45%,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我国煤炭总产量逐年递增,如表1所示。
然而,我国也是世界上煤矿事故发生最频繁、死亡人数最多、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近80%,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2000年我国煤矿企业伤亡事故2863起,死亡人数5798人,百万吨死亡率为5.07;到2002年伤亡事故起数增加到4496起,死亡人数为6995人,两个指标都达到了峰值,而百万吨死亡率为4.64。从2002年开始,我国煤矿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下降,到2010年伤亡事故降至1403起,死亡人数降至2433人,分别比2009年下降13.2%和7.5%,都为历史最低值。而百万吨死亡率在2001年的出现峰值5.22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到2010年降至0.749,达到最小值,比2009年降低了16%。
较出现峰值的2002年分别降低68.79%和65.22%,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煤矿企业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煤矿企业每年平均死亡人数比全球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死亡人数的综合还要多几倍。
表1 中国煤炭产量(2000~2010年)
图1 我国煤矿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2000~2010年)
图2 中美两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000~2010年)
图3 各类煤矿死亡人数
图4 三类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000~2010年)
我国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一直比较差。2000~2008年煤矿企业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大于1,直到2009年才历史性地突破了1,2010年减少到0.749的历史最好水平。而相应的世界其他产煤大国,比如美国、印度等,这一比例早已经下降至1以下。美国从1990年的0.07下降到2008年的0.028;印度从1990年的0.78下降到2008年的0.154。从图2的中美两国煤矿企业百万吨死亡率所呈现的趋势来看,中国煤矿企业的百万吨死亡率正在逐渐下降,到2010年到达历史最低值0.749,但是其数值仍为同年美国的15倍多。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小于0.05,2009年降低到0.018。随着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百万吨死亡率将继续下降。我国煤矿主要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三类。2010年全国煤炭行业共有2433名矿工死于三类矿难,比上年减少198人,下降7.5%。如图3所示,2010年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三大类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364人、316人和1753人,分别下降4.7%、3.2%和17.6%。2000年以来三类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的显著特征是乡镇煤矿最高,国有重点煤矿最低,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
事故致因理论是通过对大量典型事故本质原因的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始末过程,进一步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事故的预测预防、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同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失误产生人员、物质、环境以及信息方面的缺陷,进而引起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形成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初始损失,在实施应急救援后,形成了事故的最终损失。
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包括企业外部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在内的管理失误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企业内部管理失误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安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和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滞后,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不彻底等。企业外部管理失误包括执法人员文化程度水平偏低,管理手段乏力,监管方式落后等,从而难以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中的间接原因包括人员的缺陷、物质的缺陷、环境的缺陷以及信息的缺陷四个基本要素。人员的缺陷指的是煤矿企业中的人员自身所存在的、可能导致煤矿事故的不足和缺点;物质的缺陷指的是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方面的缺陷和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的缺陷;环境的缺陷指的是煤矿生产和开采所处的自然条件和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信息的缺陷是指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掌握和占有的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不完全、不准确,从而引起管理者决策失误或操作者行为失当,并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煤矿企业管理者只重生产,轻视或忽视安全管理;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复杂,人员综合素质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知识匾乏等。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方面投入不足或由于企业没有及时对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进行更新等。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指可能直接导致煤矿事故的自然条件和作业环境。我国煤炭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作业环境比较恶劣。此外,煤炭生产中乱挖滥采现象比较普遍,进一步破坏了作业环境,增加了事故的发生。
针对近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事故的特点和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煤矿安全与健康状况稳定好转,根本出路必须实行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依法监察。完善《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煤矿安全检查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法规运行评估机制。建立国务院行政法规相配套的安全生产立法制度,推动地方开展安全生产法制薄弱领域先行试点。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中长期规划,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审定相结合的标准制定机制,建立及时公开、适时修订、定期清理和跟踪评价制度,建立完善“覆盖全面、监管到位、监督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基层监管监察机构建设,积极推动市、县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安全执法装备配置。建立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分级分类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推进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执法计划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舆论引导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安全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有效防范瓦斯、水害、火灾等重特大事故。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和综合性防突。完善灾害监控、预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域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事故防控技术措施。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制度,将煤矿技术人员列入安全生产准入基本条件,全面推进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小煤矿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机制。实施小煤矿机械化工程,完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审查制度,将安全保障能力作为矿井设计的重要内容。
加强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整合安全生产优势科技资源,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投入机制,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与装备,发布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目录,定期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制定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安全装备制造业。
推进应急协调机构与机制建设,健全国务院有关部门间、国家与各省级应急管理机构间、国家级救援队伍间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建立各地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地区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评估,推进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防范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创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长效教育培训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推行安全生产考培分离制度,建立安全培训质量考核与效果评价制度。强化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实施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工程,严格实行企业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素质教育的范畴,实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安全培训工程。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煤矿安全生产,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加强基础建设、责任落实和依法监管,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长期平稳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11.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C].2011.
[3] 张胜强.我国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预防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4] 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健康局网站. http://www.msha.gov,2011.
[5] 薛振华.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6] 刘星魁,谢金亮.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139-141.
[7] 邓齐根,刘明举,赵发军.2008年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措施[J].煤炭技术,2010,29(6):14-16.
[8] 李运强,黄海辉.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 20(6):158-165.
[9] 王义江,马文彬.煤矿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9, 18(7):45-47.
[10] 林伯泉,常建华,翟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16(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