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2012-01-02 02:41张玉冰
统一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台胞民间

■ 张玉冰

民间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 张玉冰

自1987年11月两岸打破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以来,两岸民间往来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后,伴随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人员交流日益热络。在两岸官方交流渠道还不畅通的今天,两岸民间交流以其广泛性、直接性、灵活性和亲密性等优势和特点,日益成为两岸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通道。

一、两岸民间交流的发展历程

两岸民间交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开始,到1990年代台湾民众纷纷到祖国大陆旅游观光,再到21世纪初期商务考察的兴盛,经历了从单向交流到双向交流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以探亲为特征的起步阶段(1987年至1991年)

从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正式开放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起,两岸民间交流开始由暗转明,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1988年到祖国大陆访问的台湾同胞达45万人次,由于地缘相近、血缘相连,台湾同胞到福建的人次占到祖国大陆总人次的三分之一;1991年台胞到祖国大陆增至95万人次,4年累计达284万人次。祖国大陆同胞赴台访问也开始起步,但人数相当有限,每年仅有数千人次,累计不超过2万人次。这一阶段两岸民间往来主要是单向交流,以台胞探亲为主,旅游、商务交流居次。

(二)以交流为特征的发展阶段(1992年至1999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后,祖国大陆兴起市场经济发展热潮,台胞纷纷到祖国大陆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从而促使两岸民间交流快速发展。1992年台胞到祖国大陆首破100万人次,祖国大陆同胞赴台访问也开始出现增长趋势,首次超过1万人次。从1994年起,厦门、福州等地获准授权直接为抵闽台胞审批签发一次有效的往来祖国大陆通行证(落地办证),1997年又获准对台胞证办理加注手续(落地签注),极大地推动了两岸民间交流。1997年台胞到祖国大陆突破200万人次,至1999年达258万人次,而祖国大陆同胞前往台湾也首次超过10万人次。这一阶段两岸民间交流出现有限的双向交流,而交流形式也出现新的变化,以台胞旅游观光和工商考察为主,探亲和其他交流活动则居于其次。

(三)以商务为特征的兴盛阶段(2000年至2007年)

进入21世纪,在两岸经贸交流热潮的带动下,两岸民间交流日益热络,2000年台胞到祖国大陆首次突破300万人次。2001年初,厦门-金门、福州-马祖开通海上客运直航,“两门、两马”航线成为台胞进出祖国大陆的重要通道。从2004年5月起,福建可为部分台湾居民签发5年期台胞证。2004年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正式开放,闽台民间双向往来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2005年两岸民间交流突破400万人次,其中台胞到祖国大陆达410多万人次,祖国大陆同胞前往台湾访问的数量也达16万人次。2011年两岸民间交流已达710万人次,其中台胞到祖国大陆526万人次,占两岸民间交流总数的74% 以上,祖国大陆同胞赴台访问184万人次,占到两岸当年民间交流总数的近1/4。这一阶段两岸民间双向往来快速发展,但仍以台胞商务考察为主,旅游、探亲、会议和其他交流活动居次。由于海上直航的开通,福建在两岸人员双向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凸显出来,两项指标均位居祖国大陆各省市前列。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接待台胞累计约800万人次,占台胞到祖国大陆总数的18%,而通过“两门、两马”航线往来的台胞至2011年累计超过650万人次,运载货物约800万吨。

(四)以旅游为特征的扩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2年元旦,台湾当局宣布开放祖国大陆观光团入台旅游。从200 8年7月4日祖国大陆组织首个旅行团赴岛内旅游开始,到2011年11月,祖国大陆累计赴台旅游人数已达到300万人次。祖国大陆赴台旅游开放省份从2008年7月的13个扩大到目前的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旅行社也从33家增加到164家。祖国大陆赴台游客从2008年开放初期的日均274人次扩增至2011年的3400多人次,其中最高一天甚至超过了7200人次。组团规模从最早的10人左右组团,放松到2010年的5人即可成行,2011年6月又启动了祖国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工作,开启了两岸民众交流的新阶段。祖国大陆居民赴台停留时间也从10天以内延长到15天以内。目前,祖国大陆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持续发展。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全面开放,“台旅会”北京办事处和“海旅会”台北办事处先后成立,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取得重大进展。祖国大陆居民赴台交流手续进一步简化,赴台交流访问、从事商务活动、学习、考察、旅游等将会更加便捷。与此同时,祖国大陆进一步采取了多种措施方便台湾居民往来祖国大陆,包括授权广东省公安机关为台湾居民补、换发5年有效台胞证,增设天津等3个台胞口岸签注点等。依此态势,2012年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有望达180万人次。

二、两岸民间交流的渠道类型

两岸民间交流的载体丰富、平台多样、类型众多。祖国大陆各地在开展对台交往中,领域不断拓宽,层次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主要渠道和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是经贸活动型。两岸经贸关系衍生的各项商务交流活动,是两岸民间交流最主要的载体。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不仅带动了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单向或双向流动,也带来了台商和管理人员到祖国大陆从事各种经贸活动的热潮。由大量的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流动带来的人员流动,构成了两岸民间交流的主要形式。

二是宗教朝拜型。两岸神缘相合,台湾信众每年都到祖国大陆祖庙进香朝拜,如龙海白礁和海沧青礁的慈济宫、云霄开漳圣王陈元光庙、安溪清水祖师庙、古田临水宫等,尤其是莆田湄洲岛的妈祖庙,朝圣的台胞更是络绎不绝。祖国大陆祖庙也先后组织妈祖、关帝祖庙金身到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进行巡游,受到台湾民间广大信众的热诚欢迎。此外,祖国大陆还先后举办了10多届关帝文化旅游节以及陈靖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民间信仰等宗教交流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形式。

三是寻根谒祖型。台胞绝大多数都是几百年来先后从祖国大陆迁移过去的,2300万台胞中有95%以上的人祖籍地都在祖国大陆,许多人对祖籍地有寻根谒祖的愿望。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吸引台胞回乡祭祖认亲、谒祖墓、修祖厝、认祖宗。台湾恳亲会、宗亲会等活动持续不断,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台湾民众到祖国大陆寻根谒祖的热潮。台胞在进行两岸民间交往活动时,祖籍地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因素,探亲与旅游和工商考察常常相互作用和影响。如台商李瑞河就在祖籍地漳州投资数亿元,建设国家4A级旅游区天福茶博物院、雕塑园等景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四是旅游交流型。两岸旅游业界双向联系和沟通促进了两岸人员交往。首先,是请进来。从1993年起,两岸每年都举办旅游业联谊会,促进两岸旅游业界的交流,带动台湾游客到祖国大陆旅游的热潮。祖国大陆重大的旅游活动都邀请台湾旅游界参加,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加强了两岸旅游业界的相互了解,而且促进了两岸民间的相互交往。

其次,是走出去。祖国大陆各级旅游机构和部门组织旅游业者赴台交流。福建省旅游协会和福州、泉州、厦门等市旅游协会多次组团赴台湾、金门、马祖考察访问,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1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首次率团访问台湾,与台湾有关方面探讨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合作事宜;2006年祖国大陆还首次组团赴台北参加“海峡两岸旅游展”,并设置专门摊位参展。201 0年5月4日,台湾“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办事处,5月7日,祖国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也正式宣告成立。两岸双方互设旅游办事处,作为两岸旅游业界相互沟通的桥梁和服务游客的窗口,其主要业务包括旅游咨询、联络协调、处理旅游纠纷和旅游宣传推广等非营利性业务活动。这是61年来两岸互设常驻办事处的第一家,是海峡两岸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机制的建立,对于两岸长期交流和未来的交流均有很大价值。而两岸互设旅游机构办事处也能够为今后两岸各个方面机构的设置起到探路和示范性的作用。

第三,是相互磋商。为进一步推动两岸旅游交流活动,两岸旅游相关单位原则同意,在每年旅游展期间互派代表参展。祖国大陆与台湾旅行品质保障协会等旅游界长期保持联系,探讨解决旅游合作中存在的拖欠款、旅游组团、旅游安全、旅游诚信等问题,推动两岸旅游业的规范合作。

五是直航带动型。祖国大陆及时把握两岸海、空试点直航的机遇,积极拓展对台民间交往。1997年4月,厦门、福州与台湾高雄的“海上试点直航”正式开通,随后两岸航空公司开通台北-澳门-厦门、福州航线,乘客中途在澳门不下飞机,只更换机号,实行“一票一机到底”。2001年初,福建开通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海上直航,开启了闽台人员交往的新阶段。台胞通过“两门”、“两马”海上航线到福建以及外省市探亲、旅游、工商考察等民间交流活动大量增加。为进一步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厦门航空与台湾复兴航空联手推出两岸联运服务,往返两岸的旅客只要购买一张机票,就可完成“台湾岛内飞金门—金厦海上直航—厦门飞内地城市”的行程,与台胞通过港澳转机相比,可节省时间2至3小时、费用2000多元人民币。

六是文化交流型。祖国大陆与台湾文化纽带源远流长,围绕“湄州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闽南文化”、“马江船政文化”等主题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相继举行。一大批既富有福建地方特色又能吸引台胞的旅游文化产品,如福州的爱国英雄林则徐、泉州的南音、高甲戏和木偶戏、漳州的林语堂文化研究、芗剧、歌仔戏、木偶、雕刻、灯谜艺术、斗鸡等,均是开展对台民间交往的重要载体,深受广大台胞的喜爱,吸引众多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从而促进了两岸民间交流。

七是教育交流型。两岸教育交流也吸引了台湾青少年到祖国大陆参加教育考察活动。以艺术交流、生物考察、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少年儿童夏令营、声乐合唱节和闽南童谣文化汇演、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赛艇对抗赛等活动相继举办,并形成常态化,在两岸大、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共鸣。祖国大陆自1985年起开始招收台湾学生,几乎所有重点大学(第一批次录取学校94所)和一般本科院校(第二批次录取学校65所)都先后陆续招收台湾学生,各高校累计招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台湾学生数万人。近年来,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举办。如鸟巢版《图兰朵》赴台中市演出、陕西民俗艺术节在台北举办、台北文化周系列活动在上海举办等。内蒙古、西藏文物赴台展出,给广大台湾同胞带去了一次次文化盛宴。此外,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正式启动;祖国大陆123所高校免试招收了83名台湾“顶标级”高中毕业生;第三届两岸大学校长论坛首次在岛内成功举办;2011年祖国大陆学生可以赴台接受学历教育。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将进一步放宽在祖国大陆毕业的台湾学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教育部决定,台湾居民可以在祖国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此外,两岸在农业、水利、矿业、法律、生物、食品、茶艺、烹饪、纺织、服装、书画、体育、新闻、出版、卫生、会计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也异彩纷呈,为两岸民间交流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1年,祖国大陆不断出台促进两岸人员往来的各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全面下调台胞签注收费标准,总体降幅约50%;增设哈尔滨等3个口岸台胞签注点,授权四川省公安机关为在祖国大陆的台胞补、换发5年有效台胞证;对在祖国大陆逾期居留3个月以内的台胞免予罚款处罚;出台开放祖国大陆居民赴台就医、就学、探望派驻人员等政策,继续推动并规范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启动北京等3市居民赴台和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旅游等。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新执政、国共两党交流平台重新启动以来,两岸民间交流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们相信,祖国大陆将继续采取积极举措,扩大和深化两岸各界交流往来,继续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正常化、制度化,持续扩大两岸青年交流,与台湾当局和台湾同胞一起,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更多平台,不断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台胞民间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携手打造女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