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安泰
墨写人生
——记著名书法家徐楚德
■ 鲁安泰
2010年7月,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书画家联谊委员会委员赴山东日照采风。在北京南站集合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徐楚德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子中等腰板笔直,年逾古稀精神矍铄,从统促会成立就担任理事,资历深,字写得漂亮。接触之后,更觉得他为人谦逊随和、待人热情且兴趣广泛,一路上总是带着摄像机不知疲惫地为大家录像。他还十分热衷于集体活动。记得在参观日照博物馆后,馆领导请采风团留个墨宝,在众人的推举声中,他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稍加思索,在留言册中题了“海曲汉韵”四个大字。在题字、留言落款进行中,不时开个小玩笑,如开写前给大家作揖、鞠躬并说:“献丑了!献丑了!”有同行者逗曰:“好好写!好好写!”诺诺回答:“是,是。”又如落款时故意写得很小,旁人问为什么,答曰:“省一点是一点。”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参观等活动中,让我对这位担任中央电视台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文史馆馆员的长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加敬重,并产生了采访他的冲动。谁知竟总也抽不出空,一拖再拖,春夏秋冬,两轮寒暑,又是洒满阳光的七月,在中国统促会八届二次理事大会后,我利用休假的时机,得到徐老的应允,作了长时间的访谈,得偿夙愿。
1990年岁末,有一部电视剧感动了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那就是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里程碑的《渴望》。20多年过去了,当年《渴望》热播时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渴望》让刘慧芳、宋大成等一个个人物形象为国人熟知,著名书法家徐楚德为电视剧《渴望》题写的片名亦让大家铭记。那温馨而流畅的书法与电视剧所反映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相契合,每每观之,回味无穷。
徐楚德,193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苗族,六岁入私塾。启蒙恩师是晚清时期湘潭县县试举人廖竹泉。廖竹泉年逾古稀,银鬓雪髯,书画皆优,徐楚德拜师于门下,得以接触书画,受益匪浅。幼年徐楚德亦是长袍短褂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一手托砚,一手提笔,上学时白白净净,返家时脸手诸黑,就这样寒暑五载,背完了《三字经》、《百家姓》,继而圈读《论语》,至解放前夕已能背诵《古文观止》。徐楚德喜欢背古文,觉得是一种享受,每天吟诵百字,再习数篇大字,不须领会文章含义,不须懂得大字内容,只是遵循父母之命,深谙礼义廉耻,但也朦胧知道:“读书添学问,习字为做人”。
在那个斯文至上的年代,字是人的脸面,写一手好字是很体面的事,受人尊重,令人羡慕,且好找工作。也还是在那个年代,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生活在城市,大人除了卖苦力就是做买卖。铁匠铺开工启烊,没钱请秀才写招牌,就找徐楚德来了。裁缝店要营业,也找他写个布幡,还有南货店、小卖部开张都找他,多年苦练大字,小小年纪便有了出息,在家人的辅助下完成作业,没有报酬,要的是那份兴奋和骄傲。但东家们还是买来几尺细布,给他做件小褂,在文具店买来纸笔,或是买些点心交给大人以资对徐楚德的鼓励。啊!书法太有用了,有这么多好处!不爱何为?徐楚德便更加喜爱书法。
解放后,徐楚德受到新思想的教育,书法便暂时被搁置起来。1955年,徐楚德考上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五年制专科。1958年,又考入湖北艺术学院(即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竹笛和二胡。1963年,徐楚德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新影乐团,成为一名笛子演奏员。此后他那清远悠扬、激情嘹亮的笛声飘扬在六十年代的电影《青年鲁班》、《小铃铛》、《甜蜜的事业》、《抓壮丁》、《地道战》、《地雷战》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多部故事片中。
1973年,徐楚德与书法再次结缘。这一年,他转入中央新影美术工作室,担任纪录片的美术设计和片头题字。为尽快投入工作,他积极恢复书画技艺,重温欧阳询,再摹柳公权,广临汉帖。他还利用拍摄新闻片的机会,遍览祖国名山大川汲取书法营养。同时,徐楚德还十分注重使书法的气质与电影的内涵、情感相统一。他认为,电影的内涵和情感不同,书法的表现形式和气质也应各异。三十多年的电影姻缘,使得徐楚德接触到许多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旋律,也给徐楚德的书法带来了很多启迪,使他逐渐形成了雄强坚毅中又不失清丽隽永,既有气势磅礴、壮美飘逸的表现力,又能融入不同时期、不同情感的喜怒哀乐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电影成就了他书法的豪放、凝重而富有情感的气韵。大家如能仔细品味一下经他美术设计、题写片名的影片,就能发现他极富人格化的书法特点,传记片《毛泽东》庄严、伟大,纪实片《邓小平南巡》凝重、流畅,《江泽民访美》坚强、自信,《中山巍巍》、《零的突破》、《腾飞吧,中华健儿》、《瓷都景德镇》等等,也都各具特色。经他设计的多部影片分别在国内外获奖。获奖后的徐楚德名声在外,陈凯歌、张艺谋请他题写《黄土地》,丁荫南请题《周恩来》,其他电影厂的《哗变》、《西安事变》、《东瀛游侠》、《苍天在上》、《隐蔽战线》、《万里海疆》、《魂断蓝桥》、《爱与仇》等等也都出自他之手,徐楚德的书法片头题字,在电影界有了较大的影响。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动人的书法呈给人的乐律是隽永的。当人们欣赏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字里行间有一种连绵不断、轻歌曼舞的乐符在跳动,这便是书法艺术的乐律美。赏徐楚德的书法,这种乐律美尤其突出。1987年,魏传统老将军在《北京日报》撰文《徐楚德和他的书法》:“他的真草隶篆,均能应手,能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他的草书,更见其长,并具有风神飘逸、筋骨内涵、洒脱舒展、开朗而又稳健的特点。徐楚德同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不仅爱好诗词、小说,因曾系统地学过音乐,故他的书法作品还能具有韵律和节奏的特点,观其字,能获得美的享受”。可以说,他的书法成就与他的音乐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对书法气韵形成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88年国家首次评定职称,徐楚德获广电部高级专业职务证书,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后经魏传统将军、李铎先生介绍,徐楚德加入中国书协,成为书协的第一批会员。
从影三十余年,徐楚德曾为多家报刊杂志题写报头、刊名;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湖南商学院”、“河北地质学院”题写校名;为北京慕田峪长城、四川云蒙山古寺、云南曲靖碑林等多处名胜古迹题字。《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晚报》和香港的《今天日报》、《南华早报》等报刊曾先后发表《幕后的艺术家》、《天分加努力,习铁划银钩》等多篇介绍徐楚德及其书法艺术的文章。他还曾出版《徐楚德草书唐诗三百首》、《徐楚德草书古典散文选》、《徐楚德草书毛泽东诗词选》和《徐楚德书法精选》等书法作品,其传略辑入《中央电视台年鉴》1997年版人物篇,《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等。
书法是一种极具抒情性、审美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表现书写者的情感、艺术修养、人文素养。纵观书家徐楚德七十余年的人生阅历,他专业的美术、音乐教育和工作经历应该也是他取得书法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言“神采为上,形质次之”,高水平的书法作品,除了要在笔力、结构美、章法美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外,更讲究书法以外的功夫和素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注意加强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内涵和意蕴美。
徐楚德已连续八届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20余年来,他一直关心、支持统促会工作,关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参与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1995年,徐楚德参加中国统促会第一个民间赴台交流代表团,代表团人虽不多,但可称得上阵容强大,孔雀舞演员刀美兰、新疆舞演员阿依吐拉、画家刘汉等都在其列。其间,徐楚德随团参加了与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举行的两岸大型书画展;拜会了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并为秘书长焦仁和先生题字“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访问台湾中国和平统一研究会并题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拜会“中华全民党”并书“松鹤长寿”赠送党主席陶涤亚将军。2002年,徐楚德作为书法代表参与由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以入岛传播北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的重点交流巡演项目—“京味文化之旅”,在台湾受到热烈欢迎。中央电视台随团拍摄专题“天涯共此时—徐楚德在台湾”并在中央四套播出。
2003年,徐楚德从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退休。2008年从北京市政协委员届满退下,辞去了北京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副会长及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职务,让位于年轻人,潜心研习书法。如今的徐楚德仍笔耕不辍,每天在书房读书、写字,有时也随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家联谊委员会、北京文史研究馆参加笔会、采风、考察交流等活动,还在一些老年大学、离退休活动中心讲授书法课程,传授书法技艺,乐此不疲。
祝愿徐老艺术之路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