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小微企业
/柴 金
受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2012年对浙江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个大考之年。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安然走出寒冬,迎来发展的春天?从去年年底始,省人大财经委分赴多地展开专题调研。
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深陷债务危机……2012年的世界经济依然一片黯淡。
经济外向度极高的浙江所受的冲击更为明显,去年10月,温州的“跑路”老板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浙江的小微企业正面临共同的困境。而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又恰恰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截至2012年1月,我省小微企业有56.9万家,占企业总数97.0%,吸纳就业1178.5万人,占所有企业的55.5%。
2012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个大考之年。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安然走出寒冬,从2011年12月开始,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就全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今年对小微企业来说是大考之年。
专题调研发现,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和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等因素的制约,我省相当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种压力,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据介绍,压力来自多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原材料购进与产品出厂价格“高进低出”明显。二是用工形势严峻。用工成本刚性增长,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至30%之间。尽管工资不断上涨,许多小微企业仍然面临“招工难”问题。温州市市经贸委对85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11年,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短缺,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三是电力供应紧张。四是用地制约。用地成本高企,用地指标有限。瑞安等地公开招拍挂工业用地价格已达到200多万元/亩。紧缺的工业用地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技改投入和产能扩大。五是市场疲软。具体体现在订单和开工率下滑。
此外,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州855家企业调查显示,2011年底,78%的企业反映当前资金面偏紧和很紧,比上半年提高30个百分点;超过66.2%的企业融资缺口在10%至20%,15%的企业缺口超过30%。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下,小微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民间借贷利率日益上涨,企业的融资成本逐渐增高。
2011年10月以来,中央和浙江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小微企业困境,提振企业信心,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调研组同时认为我省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小微企业分布广泛、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对我省不同地区、行业、类型和规模的小微企业区别对待,实施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毛光烈副省长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一是优化产业分布结构。引导小微企业进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以及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发展;鼓励小微企业进入服务外包、游戏动漫、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二是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针对我省小微企业多为配套企业的实际,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落实到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上,着重支持龙头企业向制定行业标准、创建品牌、掌握议价权发展,以此带动面上众多配套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支持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做强做大,成为主业突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规模效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小微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鼓励小微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成为一定区域和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针对我省块状经济占50%以上的状况,制定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快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节地节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快淘汰小微企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节约资源和能源。
议事语录
抓住金融改革契机 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3月30日上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针对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既要扶持又要促其转型
吴国华副主任:一是政府要给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优胜劣汰。二是目前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税赋过重。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减税减费普惠给小微企业;另一方面要扶优,扶持少量的精尖专企业。三是要解决小微企业贷款贵的问题,包括大中银行,调拨更大的额度专门贷给小微企业,建立政策性的、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银行;建立小微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微民营金融机构,实现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四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推小微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五是小微企业也要贯彻包括节能减污标准在内的国家产业政策。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形象地比喻说,要把地下暗流涌动的民间资金引上来,“灌溉”深受“资金饥渴”困扰的“实体经济”。加强金融创新,拓展多层次融资渠道,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调研组认为,当前一是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抓好我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两个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工作,把我省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的“两难”问题。二是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资金补偿、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担保业务。支持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其分散风险的作用,逐步扩大再担保的规模和范围。加强担保机构监管工作,促进担保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大力建设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增量扩面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地方商业银行设立挂牌专营的小微企业信贷机构,做强一批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同时,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切实加强民间金融监管,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四是促进金融服务不断改善。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继续着力推进小企业专营机制建设,强化其服务理念,把中央和省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五是推动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充分发挥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加快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激励小微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可转债等,用足、用活、用好各种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六是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企业及其往来信用记录,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