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军(清华大学,中国北京)
对Coakley等“选择:青年是如何开始从事和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一文的述评
仇 军(清华大学,中国北京)
青年;参与;体育运动;评述
述评专家简介:仇军,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社会科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委员会常委、全国体育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2005年)。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大学体育。出版专著《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日本排球运动研究》2部,译著《体育管理学入门》(合译)、《排球练习法百科》2部;在《体育科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体育科技》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学术译文40多篇,在报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发表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转载。曾获北京体育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199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评析文章:Making Decisions: How Young People Become Involved and Stay Involved in Sports?
Jay Coakley and Anita White. (1999).Inside Sport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77-85
本章提要:杰·科克利和安妮塔·怀特分别来自美国和英国,都是活跃在体育社会学前沿的著名学者。1985年,主管英伦三岛大众体育事务的英国体育委员会(Sports Council)为吸引更多的英国青年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耗费巨资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但效果不佳。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克利和怀特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为Sports Council查找原因,检讨得失,寻求对策,本文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重要名词: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对应,又称“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国内外对如何界定定性研究有不同看法。根据近几年来在国内推动定性研究最有力的学者陈向明的观点,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或者说一类研究方法(陈向明,2003:12)。
半结构型访谈(Semi-structured Conversation):访谈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研究者对访谈的控制程度,可以把访谈分为封闭型、无结构型、半结构型3种,或者分别称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半结构型”。在结构型的访谈中,研究者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结构固定的标准问卷统一对受访者进行访谈。在无结构型的访谈中,研究者不预先设定固定的问题,而是让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者只是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半结构型的访谈中,研究者一方面对访谈进行一定的控制,一方面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虽然研究者通常会根据事先准备的一份粗线条的提纲提问,但同时也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会按照访谈的实际进行情况机动灵活地调整访谈的程序和内容。结构型访谈通常为定量研究采用,定性研究通常采用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访谈(陈向明,2003:171)。
安妮塔·怀特,是英国体育社会学学者。资深运动员出身的她曾经于1975年以队长身份率领英格兰女子曲棍球队夺得世界杯赛冠军。退役后,安妮塔·怀特做过教练员,参与过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担任过英国体育委员会的高级官员。近年来,她一面从事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一面致力于推动英国乃至世界的妇女体育发展事业。在学术研究上,她除了对妇女体育有比较深入的探索外(White, 2003),还协助世界知名体育政策专家巴里·霍利亨撰写了The politics of Sport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Sport or 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 (《体育发展的政治学:以体育为发展的目的还是以体育为发展的手段?》)一书(Houlihan & White, 2002),对二战后英国政府的体育发展政策的变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Making Decisions: How young people become involved and stay involved in sports(以下简称《选择》)是一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体育运动领域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典型的体育社会学论文。一般来说,解读一篇学术论文,不能不了解其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学术关怀,否则,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而对其写作背景和学术关怀了解的程度越是深刻,就越能够和作者形成共鸣,越能够对论文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关注体育运动中现实社会问题的学科,构成体育社会学著作和论文的主题,往往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特定问题。同时,体育社会学也是一门重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总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按照一定的方法研究特定问题,追求理论、方法和问题的统一。因此,解读《选择》,既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也需要了解作者的研究目的和学术关怀。
《选择》的直接目的是为当时负责英国大众体育发展的Sports Council(体育运动委员会)提出一套如何吸引更多的英国青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政策建议。Sports Council是一家什么机构?为什么需要为之提出一套如何吸引更多的英国青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政策建议?这是解读《选择》首先遇到的两个问题。了解这两个问题,需要对英国政府的体育政策发展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从Sports Council的成立说起。
Sports Council是英国政府于1965年2月3日正式宣布成立的一家机构。它的成立,有复杂的背景。其一,英国是现代竞技运动的起源地,在二战之前,英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是在二战之后的10年之间,由于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由于英国固守业余运动的原则,在世界体坛上的地位日渐衰落,引起了一向具有优越感的英国体育界人士的忧虑。其二,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在二战后对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发展体育运动列为国家和政府的职责之一,而英国的体育运动除了学校体育之外,其发展一直依赖民间组织,在这方面,英国同样落伍了。
1957 年,英国民间人士发起成立了由约翰·沃尔芬登爵士(John Wolfenden)领衔的沃尔芬登委员会,负责开展调查,试图解决上述问题。1960年9月,沃尔芬登委员会发布了最终的研究报告,就体育运动相关的组织、管理、资金、设施、业余主义、媒体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多达57项具体改革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是成立由公共财政提供经费的全英体育运动发展委员会,从而有益于各单项运动协会的发展和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沃尔芬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政府要不要介入体育运动的发展?英国体育的发展处在十字路口。
经过近五年的讨论,1965年2月3日,英国政府宣布成立Sports Council,但这时的Sports Council在性质上是为英国政府如何发展体育运动事业出谋划策的咨询机构(advisory body),没有行政权力,更不能筹集和划拨大量资金,事实上只是“体育咨询委员会”或者“体育顾问委员会”。1972年2月4日,Sports Council由咨询机构改为执行机构(executive body),负责管理英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事业,被赋予行政权和财政权,摇身一变,成为“体育执行委员会”。从此,英国政府开始正式把发展体育运动,特别是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作为自己的一项职责。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除了积极建设各种运动场馆设施之外,Sports Council还推行了一系列大众体育发展计划,每次以不同的社会群体为主要目标(如中年人、失业者、残疾人等)大众体育的开展进行了有效的工作。1985年,为吸引离开学校后的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年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英国体育委员会耗资50万英镑,利用多种手段发动了一场以“Ever Thought of Sport?”为口号的宣传活动,如在电视台和电台制作专题节目,散发宣传手册,利用公交车和地铁站张贴宣传品,设置电话热线等等。然而,虽然这些宣传进行得颇有声势,结果却并没有多少宣传对象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宣传未达到预期效果(Coghlan & Webb,1990;Cox, 2000)。为查找原因,检讨得失,寻求对策,Sports Council决定组织专家开展调查和研究。
这给了《选择》的两位作者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现实社会问题的机会。两年前,杰·科克利和安妮塔·怀特在美国相识,在交流对体育社会学的看法时,都认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当时的体育社会学都未能以青年的生活世界为基点研究青年的体育运动参与,从而使研究结果缺乏信度和现实说服力。他们计划以青年的体育运动参与为主题合作进行研究,从青年的生活世界出发,探讨青年对体育运动的取舍,青年的体育运动参与如何“嵌入”到其生活之中。英国体育运动委员会“Ever Thought of Sport?”计划的失败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机会。经过和委员会官员的商谈,科克利和怀特得到一笔经费,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在英国进行了研究,把握住了机会,夙愿得以实现。
首先,青年的体育运动参与是西方体育社会学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科克利和怀特的研究却显得新颖而不落窠臼。这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当时较少为体育社会学研究者采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这一术语对应于英文Qualitative Research有不同的翻译,如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我们使用定性研究,其目的主要是和国内社会学研究领域使用这一术语相一致。一般认为,定性研究源自早期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田野工作和社区调查,如从波兰移民到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14-1915年和1917-1918年期间,在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岛和特罗比恩岛对原始部落进行的实地研究,社会学里以帕克为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学派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一些城市对少数民族和贫困人群的实地调查,等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定性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和定量研究相辅相成、自身体系极为庞大复杂的研究方法,主要为社会科学采用,并且仍然处在进一步发展之中。定性研究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获得原始情境下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得到对研究对象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定性研究的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选取确定等)、资料收集(其方法有访谈、观察和收集实物)、资料分析、理论建构、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检测等前后相继的阶段(陈向明,2003)。
西方体育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为一门学科确立前后,基本上采用定量的方法开展研究,这表现在用单一地运用问卷调查,局限于描述性的宏观研究。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引入成熟、先进的定量研究方法的同时,一方面受其他社会科学和社会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影响,一方面出于学者对研究方法的自觉和反思,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定性研究的方法逐渐为一些体育社会学研究者采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更多的体育社会学研究中使用多样化的定性方法在西方体育社会学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和潮流(仇军,罗锦文,佟鸣,2005)。科克利和怀特的研究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而且是代表作之一。
其次,《选择》使用的定性方法主要是半结构型访谈法(在重要名词中已经做了简要介绍)。科克利和怀特运用这种方法访谈了59位英国青年,获得了原始资料,通过细致的研究,认为对于这些青年而言,体育参与不是他们生活中孤立的一部分,他们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参与的程度和方式如何,参与和拒绝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都和生活的其他部分其他内容息息相关。《选择》把这些因素分为4类,逐一进行了分析。
第一类因素,是对“成年”的考虑和对参与体育运动具有的个人能力方面的象征意义的考量,这为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同社会人群体育运动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选择》研究指出,一些中学女生往往拒绝参与某些显得孩子气的体育运动,原因是她们觉得自己正在成年,不是小孩子了,所以不再适合参与那些显得孩子气的体育运动,而且如果参与的话,男生也会觉得她们不成熟。再如,一些女生否认参与体育运动对于成年具有重要性。相反,她们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是通向成年的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倒退,只有那些使自己看起来像正在成年的女性的活动才值得参与,体育运动不在其列。男生的观念恰恰和女生相反,在男生心目中,参与体育运动明白地体现着“男子汉”气质,是“爷们”干的事,所以他们的态度十分积极。《选择》的研究还表明,参与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与否往往和青年对自身能力的考量和定位有关。例如,一位13岁的女生特别喜爱练习舞蹈,因为她觉得自己有舞蹈方面的能力,一位很有头脑的男待业青年喜欢下国际象棋但却不喜爱足球,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够应对棋局的挑战而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足球技术,从而享受不了踢球的乐趣。对能力的考虑也影响到体育运动参与的层次,例如,调查中一位女生喜欢打篮球,但却不愿加入篮球俱乐部,因为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担心出丑丢人。
第二类因素,是对体育运动参与和“身份认同”的关系的考虑。参与体育运动往往会引起青年人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什么事情重要”等问题,特别是“参与体育运动是否使自己看上去像运动员”。女青年一般认为运动员和她们无关,即使自己在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上(例如游泳和滑冰)表现积极活跃,也不认为自己是运动员。男青年则喜欢把自己看成是运动员,即使自己平时并不怎么运动。杰·科克利和安妮塔·怀特从身份认同的视角研究体育运动参与问题,为人们研究体育社会学具有启迪意义。
第三类因素,是费用的限制、父母的管教和谈恋爱。《选择》研究发现,和体育运动参与相关的会员费、门票、场地费等支出往往制约了低收入家庭青年体育运动参与的数量和水平。例如,一位练习舞蹈和体操近九年的18岁的女生就表示,虽然父母很支持,但自己心里面总是装着钱的事:“我的心情很不好。妈妈希望我接着练下去,但是我总觉得愧疚。同伴的爸爸有的是律师,有的是银行经理,有的是医生,我们家收入最低。我爸爸是木匠。东西越来越贵,我又需要新的紧身衣和运动服,我很心烦。”
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因为要为了女儿“好”,女生的父母往往比男生的家长对孩子管得更严,表现之一就是父母一般不会同意女儿天黑后一个人回家,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也使女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管教的影响,杰·科克利和安妮塔·怀特认为,这也是体育运动参与研究不得不考虑时间的因素。英国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国家,从10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初,每年冬季这段时间下午不到5点钟天就黑了,而学校的体育训练或者体育比赛5点钟的时候一般都还在进行中,这就使女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后顾之忧,除非有人能一起安全地结伴回家,否则她们的父母就不会同意。再如,一些女生表示,虽然家长不反对她们放学后和周末参与体育运动,但是条件是不能玩到天黑,必须按时回家帮忙做家务。科克利和怀特研究还发现,如果谈恋爱,青年的体育运动参与也会受到恋爱关系的影响,这表现为女朋友的体育运动参与因为男朋友的存在而发生很大变化,而男朋友却不受影响。例如,一位男青年表示,虽然他希望自己运动的时候女朋友在身边陪伴,但是如果她不去,他就自己一个人去,而一位女青年表示,在认识男朋友之前她每周都去滑冰3次,但是自从认识了男朋友,她就基本上不去滑了。她解释说:“我开始陪着我男朋友,真的对滑冰失去了兴趣。他滑得很差,我们一起滑过,但他真的不喜欢。如果不是为了他,我每天晚上都会去滑冰。”
第四类因素,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研究指出,由于体育馆空间拥挤、沐浴条件差、天气、着装等原因,女生一般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给她们留下了痛苦的记忆。而除了不喜欢被同学取笑之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给男生留下什么痛苦的记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历和记忆对他们后来的运动参与具有一定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科克利和怀特建议Sports Council充分认识到青年群体的体育运动参与和其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为Sports Council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改进措施,特别强调注意解决体育运动中所反映的性别差异问题。科克利和怀特这研究成果为英国Sports Council的很多官员和工作人员所了解,研究提出的很多具体的改进措施被用作为英国改进体育运动政策的参考。怀特后来担任过Sports Council的高级官员,这项研究的成果也被她用作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三,科克利和怀特的研究完成后,先是以一份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了Sports Council(White, and Coakley,1986),后来又发表在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主办的季刊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1992年第一期(Coakley and White,1992)。《选择》是在报告和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被收入科克利和彼得·唐纳利主编的文集Inside Sports(Coakley and Donnelly, 1999)。
Inside Sports共收入了22篇文章,研究的对象既有现役和退役的职业运动员,也有和体育运动初始相遇的儿童甚至人到中年的母亲,还有运动员的妻子、女儿,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橄榄球、冰球、垒球、体操等等,全部通过定性研究的田野工作、观察、深入访谈或者组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收集资料,大部分是体育社会学专业研究者完成的学术论文,也有非专业研究者以体现定性研究特质的方式书写的“自己的故事”,广义上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因此可以说是一部体育社会学定性研究文集,又由于走进和深入体育运动的世界是这些文章的共同关怀──这正是书名Inside Sports所要表达的意涵,有鉴于此,我们把Inside Sports译为《运动的深处:体育社会学定性研究文集》介绍给大家。Inside Sports是近年来西方体育社会学中难得一见、引人入胜的一部体育社会学研究文集,正如科克利和唐纳利在该书“导言”(Introduction)里所说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综合运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更在于它使读者真情地感受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行为和情感,使体育社会学研究变得更有乐趣,更具具体性和实在性。
关于Inside Sports,还有必要说明的是,它的出版公司是在国际出版界中颇有竞争力的英国老牌专业学术出版机构Routledge。Routledge每年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出版大量高水准的图书和期刊,其中就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史等体育科学,Inside Sports能够跻身Routledge的出版物阵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它的价值。
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都收藏有这部文集,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借阅。
第四,对象和方法是任何学科进行研究必然要碰到的两个基本问题。事物往往是多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样的对象,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采用不同的、相辅相成的视角和方法才能够全面认识研究对象,可怕的是拘泥于某一种方法。科克利和怀特之所以采取半结构型访谈的定性方法,正是看到了大范围问卷调查的不足,对后者有所反思的结果。这是《选择》最关键的成功因素。
《选择》一文充分认识到了男女青年体育运动参与上的差别在相当的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性别差异造成的。两位作者通过访谈,以细腻的笔触指出,一般情况下,由于男女青年对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体育运动有不同的想法,由于对体育运动参与和“身份认同”的关系的看法不同,由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运动的不同经验和感受,由于家长对儿子和女儿的“照顾”程度和方式的差别,还由于恋爱关系中的不同地位,男青年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居多,女青年则对体育运动普遍兴趣不大。这是《选择》在值得称道的研究视角下在理论上的主要发现。
《选择》一文的研究结论的获得是建立在访谈的基础上的。研究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以及个性特点、外表外貌和访谈技巧等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效果,进而影响到研究结果。所以,研究在操作层面上需要认真考虑的事项也很多。科克利和怀特研究中的访谈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科克利和怀特访谈的对象是几十位13至20岁不等的英国青年,其中有26位是女青年,33位是男青年。在访谈时,科克利和怀特总是一起和青年交流谈心,他们一男一女的搭配组合恰好方便从不同的性别角度提出问题,为访谈的顺利开展和深入进行提供了保障。这种在操作层面上的具体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一般进行合作研究的研究者心目中,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很可能是分头去访谈调查,这样去调查不是不可以,但很可能会丢失一些有重要价值的研究信息。科克利和怀特收集研究信息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然而,《选择》一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确定访谈对象需要经过选择,也就是要经过抽样。两位作者在挑选和确定访谈对象时,尽量使每一个青年在性别、年龄、家庭出身、民族、种族上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差异性,避免雷同,在抽样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但是我们只看到了作者对性别、年龄、家庭出身3种因素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影响的分析,不知为什么,科克利和怀特没有对种族因素的影响做出分析。非白人的亚洲、非洲和拉美移民在英国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在科克利和怀特的访谈对象中,15%具有这些移民背景。虽然体育运动是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且二战之后,世界体育特别是源自英国的现代竞技运动日益全球化,但是不同地区的种族和民族有不同的体育运动传统和习惯,也有不同的体育运动现状,但是科克利和怀特并没有就民族和种族因素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影响做出分析,让人遗憾。
第二,虽然《选择》是改写的,但不能因为改写而有损它的完整性。遗憾的是,虽然科克利和怀特向Sports Council提出了很多建议,但是《选择》未能详细说明建议的具体内容,我们从文中也无从知道英国体育委员会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之后制定的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选择》是在最初的研究完成之后很多年才改写的,从写作的完整性上看,这些至少都应有所交待。
[1]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管兵、刘穗琴、刘仲翔、何晓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仇军、佟鸣、罗锦文.从混沌走向自觉: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5,25(1),66-70.
[3]仇军、佟鸣、罗锦文.从单一走向多元: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流变[J].体育科学,2005,25(11),58-61,84
[4]Coakley, Jay. (2004).Sports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New York: Mc-Graw Hill
[5]Coghlan, John F. and Ida M. Webb (1990). Sport and British Politics since 1960,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6]Cox, Richard (ed.) (2000). The Encyclopedia of British Sport,Oxford, England: ABC-CLIO
[7]Houlihan, Barrie and White, Anita (2002). The politics of Sport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Sport or 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8]White, Anita (2003). Women and Sport in the UK. In Ilse Hartmann-Tews and Gertrud Pfister(Eds.) Sport and Women:Soci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相关文献推荐:
[1]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6),93-102.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王会泉,郭秀萍.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初探[J]. 体育文化导刊,2003,(5),52-53
[4]Coakley, Jay and White, Anita (1992). Making decisions: gender and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British Adolescents.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9(1): 20-35.
[5]Coakley, Jay & Donnelly, Peter (Eds.) (1999). Inside Sports.London: Routledge.
[6]White, Anita and Coakley, Jay (1986). Making Decisions: The Response of Young People in the Medway Towns to the “Ever[7]Thought of Sport” Campaign, London: Greater London and south East Regional Sports Council.
Comments on the Article "Selection: How the Young People Engage and Continuously Participate in Sports?" by Coakley and the Others
young people; participation; sports; comment
杰·科克利,是世界知名的体育社会学学者。20世纪60年代,还是美国大学学生运动员的他就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先后取得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科克利一直在大学从事体育社会学和休闲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Colorado Springs)社会学教授。1984年,美国体育社会学学会的刊物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出版,科克利承担了首任主编的工作,一直到1989年。科克利编著的Sports and So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是美国大学使用率很高的体育社会学教材,从1978年推出第一版到2004年,已经连续推出了8版(Coakley, 2004),每一部新的版本都有新的面貌。2003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教材的第六版,中译名为《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杰·科克利,2003)。
何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