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2012-01-01 00:00:00徐之利
考试周刊 2012年1期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现实中出现的这一状况,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方式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较好模式。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与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的“因人施教”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教学班级整体优化”。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下面仅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实施谈如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教学目标分层
  A层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能全面并深入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纲(高考﹑奥赛﹑会考)考纲范围内的课外参考资料;在能力上综合能力强,教学中全面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他们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培养方面,全面培养并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同时,特别注重挖掘他们潜在的各种思维能力,注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要求他们在学习成绩上要成为尖子,要求该科高考突破130分,最低要求也要达高考120分。
  B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老师指定的课外补充资料;在能力上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要达到各种能力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注重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转化迁移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延伸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高考冲击120分。
  C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了解教材的同时,要求深入理解教材重点内容﹑高考会考的热点内容;在能力上要达到教纲的基本要求外,强化学生模仿能力﹑记忆贮存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求同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高考上省大专线,冲击本科线。
  三、预习要求分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前预习成为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指导,设置不同的预习要求,从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同学,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四、课中讲授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且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对优秀生要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努力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要做到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领学生紧扣教材,努力达到最基本教学要求,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教学设计时,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教学还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规律,以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从而达到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在为他们减轻负担的同时,让他们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也能为喜爱数学的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数学食粮,使他们尽早接受现代数学基础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