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上的瑕疵

2012-01-01 00:00:00赵东明
考试周刊 2012年1期


  由张冠英、吴永发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一册(2001年8月版)和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2002年7月版),均选了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都江堰》一文。
  《都江堰》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这一段文字由两个复句组成,第一个复句有不当的地方。
  一、关联词用得不当
  该复句的层次关系可划分如下:
  ①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②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③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④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层次关系清晰,①句后划第一层,是因果关系,句都是“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的原因;②句和③④句之间构成了条件关系。可是在这个条件关系的复句中,作者却用了“不管……竟”这样的关联词。“不管”、“不论”、“无论”等关联词是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即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跟“都”、“总”等副词,也可跟“也”、“还是”、“毕竟”等副词,但是不能跟“竟”这样的副词。如可以说:不管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但不能说:不管困难有多大,他竟不气馁。竟,表示有点出乎意料,可用在转折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复句中。如句1:都以为他不一定答应,谁知他竟答应了。句2:他不但觉得心安理得,而且竟公然在媒体上频频露面。
  原句无非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
  ①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②因为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③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还是修了一道万里屏障,④而且竟是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建的,④这就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但是如果像原文那样把③④两句杂糅在一起,在语法上就出现了毛病,造成关联词搭配不当,而且表意上多处兼顾,重点不突出,让人读了无所适从。
  如果修改原句,上面变成五个分句的表述不失为一种改法。但考虑到句子简练的原则,以及在原文中的语言环境等因素,还可做如下修改: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毕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道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道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尽管人们一直对痛哭流涕的孟姜女们怀有同情之心,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道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二、量词用得不当,“屏障”不应论“条”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条”作量词时,有三种用法:用于细长的东西:一条线、三条鱼、五条黄瓜。用于以固定数量合成的某种长条形的东西:一条肥皂、一条烟。用于分项的:三条新闻、五条办法。而作量词时有三种用法的“条”,都不适合修饰“屏障”一词。“屏障”倒是可以以“道”计量的。“道”作量词时,可用于门、墙等:两道门、三道防线、一道围墙。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上“长城好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的句子已在我们脑海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但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条”修饰的是“龙”而非“长城”;“长城”虽然被比作了“屏障”,可是“一条城墙”本身就不甚通顺,更不能说“一条屏障”了,还是用“一道屏障”恰当。
  余秋雨是文学散文创作中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的那些历史散文先是自20世纪90年代在《收获》杂志上连载,后集成《文化苦旅》出版。这些散文被评论界誉为“文化散文”,具有情文并茂、雍容大气的风格,《都江堰》就体现了这样的风格。作者纵横捭阖的评说,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给读者以启迪。文章语言简练,白描手法运用精熟,文笔流畅,感染力强,不失为散文宝藏中的一块珍贵的美玉。然而两处小错不经意地出现在文中,却是美玉上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