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探索

2012-01-01 00:00:00林汉文
考试周刊 2012年1期


  摘 要: 在教育振兴和发展的今天,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师资建设的当务之急,因为教育的振兴和发展最终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多年来,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关注了各种竞赛成绩和学生的发展,而忽略了教师的所感所想,但没有一流的教师就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学生。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教育根本的重视。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心理障碍 反思研究 发展平台 对策探索
  
  一个学校的发展后劲,不仅体现在气派的校舍、超大型的校园、一流的设备,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师德高尚、行胜于言、儒雅质朴、精诚合作、专业过硬、自成风格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确立“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目标,以打造优秀骨干教师群体为核心,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载体,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建设”的策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师资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变压力为动力,消除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心理障碍
  教师面临着很多、很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量的压力;应付各种频繁的检查评比的压力;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个性凸显、变得不那么“顺从”带来的压力;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要求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的压力;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知识、牺牲节假日接受继续教育和“充电”的压力;社会、家庭强烈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教师之间竞争的压力,来自家庭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压力,等等。压力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把人压得望而生畏,希望渺茫,只想敷衍了事,萎靡不振,放弃努力,信心消失。也能激发人的潜力,使人更加坚强成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变压力为动力”。但是把压力“变”为动力绝不仅仅是一个决心的问题,它需要智慧,需要找到“变”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这个途径和方法就是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体现人文关怀,疏导和转化压力。为此,学校应开辟职工活动室,组建书画、舞蹈、器乐、声乐、摄影、棋类、球类等兴趣小组,使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后能舒缓压力,从疲惫之中尽快恢复精力,保持阳光、健康、快乐的心态。学校还应通过人文关怀让教师体会职业的幸福感,从内心爱上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各行各业的“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从而对工作产生极大的热情,教育更是如此。一旦一个教师到了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学生。当教师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时时刻刻地在溶化、组合、萌芽、生长的时候,自己的工作被师生、家长认可的时候,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得到领导和同事真诚帮助的时候,内心就会充溢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变得快乐,变得成熟,成为骨干和能手。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切忌求全责备、苛刻指责、妄下结论和漠不关心。特别是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有时不经意地责备就会在他们的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痕和无法挥去的阴影,断送一生的职业幸福感。每个从教者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面对讲台下众多的眼睛,都会产生莫名的紧张和恐慌,就连民国时大名鼎鼎的沈从文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也是木讷无语,洋相百出。
  二、进行反思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性研究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引领教师品尝教育的幸福,当然这也是教师成长的最好和最有效的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成长的研究得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就是认识自己,孔子、陶行知、魏书生、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家,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体验、感想、认识反复认识,并把它们说出来,成为他们独特的教育理论。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地认识自己的过程,正如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人做事情,愈投入便愈深入,愈深入便愈有发现,愈有发现便愈有快乐。反思也是一种寻找工作乐趣的方式。反思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专注研究;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会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品尝幸福,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创造自己幸福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应是幸福的享受者,更应是幸福的创造者。给教师配发教学随笔和业务学习笔记,购置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用书,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心得、试卷分析和经验体会,就是很好的反思总结。
  教育是一种智慧,而不是机械化、程式化的操作。教师要直面教育的反复性和复杂性,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解决职业生涯中“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才会永不懈怠,天天有收获和进步。教师还要专心,不专心搞不好教育,不专心也是不合格的教师。研究是最好的专心,通过研究可以使普通人成为“智者”。同样是努力干工作,“智者”比常人干得有滋有味,干得高明,干得鲜活,干得有新意,干得有心计,干的效果好,干得有幸福感。研究还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去看待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与追求,才能真正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三、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1.将师德师风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来抓。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教师言行,依法执教。同时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业绩突出的教师多层次评优选先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评价纳入考核之中,倡导教师公道正派,不以教谋私,具有健康心态,团结合作。
  2.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把教师参加培训作为年度评优和晋级晋职的必备条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进修,配发笔记本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开通校园网站,为教师学习提供和创造机会。建立区际、校际之间对口帮扶友好学校,走出去开阔眼界,请进来诊断指导,去乡村送教,来城市观摩,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乡的差距。近几年,西部地区选派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学习培训,感受颇深,特别在年级星级管理、备课组建设、导学案备写、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3.构建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和管理办法》,大力开展评教、评学、培养、提高工作,促进教师由封闭型、经验型、匠人型向开放型、科研型、专家型转变。特别在课题研究、论文评比、课件制作、优质课评选、学生竞赛辅导、教学比武、科研成果等方面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形成戒除虚假大空,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诊治教育教学常见顽疾的科研风尚。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随机生成性,因此有必要消除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为研究而研究、一个模式的现象,应结合教师自身的实际,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成风格、自有特色”的生动活泼局面。
  4.健全严格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应经多次酝酿讨论,提交教代会通过《教师考核细则》,在考核中重过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突出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量的评价,凸显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师工作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制定《名优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每年度开展教师自评、互评活动,严格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体现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学校还可采取从教经验上老中青牵手、专业能力上高中初结对的办法,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教师成长“一二三五”计划,促使每一个教师都努力做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为新秀,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帮助教师发展进步,让教师心暖、气畅、劲足,在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乐趣,体会到培育英才和成长进步的快乐。
  5.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策略。鼓励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保证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时间研究新教材、新课标及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教研出勤定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本人量化成绩。新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汇报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经常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听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每次检测后写好一篇试题分析。为每位教师配发一本听课簿。建立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盒,存放个人教研资料,跟踪培养,总结经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愿遇到好老师,所有的学校都愿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而这一切都要落实到爱教善学多思富智的教师身上,只有抓好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将这些愿望变成现实,办师生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洪生.我愿所有的教师都能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感.人民教育,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