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英语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进行改革,在理念上突破和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问题 改革建议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技能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能力和用英语处理职业岗位相关业务的能力,该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达到培养目标并非易事。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学制短,要在短短的三年内完成学业,这其中要完成公共基础课,又要完成专业课。所以大多数学校安排在学生一年级两学期就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而之后的两年学生基本上就碰不到英语。技能型及应用型的英语选修课程和后续阶段的英语课程在许多学校是一块空白,使得学生无法完成从学习英语到使用英语的转换,其语言应用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2.师资不足,教师培训深造机会颇少。
随着各高校迅速扩招,大学英语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有的学校平时英语老师安排不过来,就把部分班级安排在周末上英语课,英语老师工作负荷太大。迫于工作压力,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或进一步的深造,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没有机会得到提高和运用,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就无法得到突破。
3.应试思想严重,过分追求通过率。
现在高职高专的大学生虽然不一定要参加四、六级考试。但大多要参加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A、B级考试通过率甚至被列入评价一所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提高通过率,有的学校把通过A、B级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这样就使得学生觉得很有压力,刚一进校就报名着手准备,将大量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点及应试技巧上,又回到了高中的学习模式。
4.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高职教育作为一支新生教育力量也被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教师与学生普遍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重量化和书面测试,轻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三、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英语应用的机会。
课程体系是否完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必须考虑英语是一门语言,不经常使用就容易忘记的特点。学生修完指定必修课程后,基础语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语言应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设定一定的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如“外贸单证与函电”、“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来增加英语应用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2.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实现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融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借助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英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和“聋哑英语”的落后局面: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情景模拟、文化导入等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加大信息输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pair-work(两人合作),team-work(小组合作)和class—presentation(成果汇报)完成语言实践任务,使课堂学习动起来,做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英语评价体系大都局限于单调有限的终结性评价,通常以笔试、闭卷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主要是本学期所学书本知识,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容易导致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与停滞不前。因此,我们要遵循考核多元化原则,即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是多元的,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不能只用笔试的形式,要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的终极目标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四、结语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突破,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的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